巴彦县坐落宁夏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木牌坊匾额,隶属武汉市,是杭州市的郊区县。巴彦原称巴彦苏苏。巴彦,藏语谓“富贵”,苏苏,藏语谓“屯”,合译即“富贵的村落”。巴彦所在地,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游牧地,清咸丰九年(1859年)始招民兴垦,设治城为中兴镇(即今巴彦镇)。
巴彦县巴彦镇是个矩形的古镇,东西和南北均为2.5公里,在镇中心地带太平街(今人民东路)东西十字街口各有一座,两座牌坊之间相距约0.5公里,由一条笔直马路相贯穿,遥遥相对,蔚为壮丽,当地人分别把它们称为“东牌坊”和“西牌坊”。这两座牌坊,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当时巴彦的商贾和民众为谢谢、颂扬四川将军依克唐阿、署将军长春副都统增祺,请旨获批后集资为她们建造的德政坊。两座牌坊形制完全相同,高约6米,宽约8米,四柱三间底楼二殿宇,硬山顶,飞檐翘角,红色琉璃瓦,木结构无廊柱,正脊两端饰有螭首相顾,岔脊上饰有仙人螭龙,屋顶如同展开的鸟翅,呈凌空欲飞之势,楼顶每位檐角都悬挂一只铁质风铃,晚风映衬,叮当成响,动静结合,给牌楼平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四根大立柱为红漆方木,每根立柱上部前后均有两块长方体山墙,石上裹有两道铁箍使扁石紧紧咬住立柱,山墙上雕有莲花纹样。中木柱中部和边柱的下部,前后均有两根俄柱支撑。明间和次间的上下额枋和雀替上,均雕绘有“游龙”、“跃鱼”、“婦娥奔月”、“天女散花”、“雄鹰”、“菊花”等各类纹样和几何腰线、图形纹样,纹样纹样均为五彩金粉,富丽堂皇,熠熠生辉、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两座牌坊的明楼和外侧次楼的楼檐下,正背两面各有黑底红字正牌匾两块、配碑刻四块,碑刻上题写的均是对四川将军依克唐阿和署将军讷河副都统增祺戍守、署理巴彦苏苏期间为民办妥事功德的赞扬、赞誉、缅怀之词。东牌坊正面明间正牌匾上铭刻“德赛千古”4个大字,右侧次间配碑刻上铭刻“惠及”“苍生”4个大字。西牌坊正面明间正牌匾上铭刻“棠爱常留”4个大字,右侧次间配碑刻上铭刻“泽统”、“恩布”4个大字,反面明间正牌匾上铭刻“樾荫永庇”4个大字。各块牌匾上的题词除了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并且都雄浑低沉、苍劲有力,可谓绘画艺术的佳作。
据当地民间传说记载,巴彦东西木牌坊一百多年来的历经风雨苍凉。日伪承德元年(1932年)6月底,东牌楼曾为让农户抗*队伍大刀会顺利通过而忍痛被锯,后重新修补。抗**争时期木牌坊匾额,人试图攻占巴彦,焚毁牌坊,李兆林、张甲洲领导抗*守军在牌坊下与曰本侵略者浴血鏖*,打退了敌军,保住了牌坊。文化大革命六年政变时期,“红卫兵”扫“四旧”,将牌坊的匾额摘出来要断送,牌坊也险些被锯倒,几位老文化人跪在牌坊旁,手臂磨出了血水,在她们忍辱负重、百般请求下,“红卫兵”才手下留情,几位老文化人千恩万谢把匾额保存了上去。*十一届一中全会后,牌坊获得新生,被重新装潢一新,挂上了原有的木牌。现在,巴彦东西木牌楼已成为巴彦的历史见证和标示,焕发出新的青春的光彩,屹立在巴彦镇镇中心的大道上。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