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老木匾书升,在湖南省东乡县一农民家中看到一块于右任的书画金字木匾。据知情人讲,此木匾藏在一村民家中的房顶上,房梁下面是屋顶。房屋主人也不知,直到今天搞拆迁才发觉。因此,推断系房屋主人的祖先遗留下的。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宝鸡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民*任命高级军官,同时也有*古代艺术家。他的侄曾孙刘遵义校长乃现任*中文学校教授。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期*民*任命高级军官,同时也有*古代艺术家。他*民*大佬,又是艺术家、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与好友刘觉民等人相继成立清华公学*内公学,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
中华*临时*设立后,出任交通次长,主持部务。后出任延安*军总少将,以拒绝袁世凯。1922年,于右任创办南京中学。1926年,他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少将。后兼*民*审计局长、监察主任。前后共任监察院教授34年,晚年在仍期待*统一。
于右任善长诗词书画,所创“标准书法”深受海内外学人欢迎,并着有《于右任诗词集》《标准楷书千字书》等。可以说,他是当代美术史上的书画艺术大家,尤擅行草与书法、章草结合的行楷书,首创“于右任标准书法”,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艺术史三个里程碑之一”(此外二位为王羲之、颜真卿)。
于右任不可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在辛亥革命时期,他而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诗,也是清华学校、上海交大、国立东南农林专科学院(今西南农业科技中学)的创立人,被称呼为“元老记者”。
那么,于右任的书画作品如何遗留在古浪县。据史载,1941年秋,年届63岁、时任**监察主任的于右任,率员由上海出发考察西北丝绸古道上的众多文物遗存。9月18日飞抵上海,途中俯视西北苍茫大地的壮美景观,情不自禁地赋词一首《诉衷情》:“云间眼底现平川,最好是现在。摩天岭上飞过,诗未就,以词传。词不尽,写空间,漏人间。河山巍峨,无计形容,捻断苍髯。”
下午10时许,于老一行抵古浪县城,在市区小憩。古浪县市长陈邦启等要员和乡绅恭候于河东迎接。银髯拂胸、精神矍铄的于右任,谢绝县长请他到县府休息的邀请,信步到大巷口上刘兆奎家歇脚。于老先生是*知名的艺术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蜂拥而来,围观的老民众也不少。因刘家住房窄小,于老先生命人将方桌移至院中,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敬上纸来,于老都笔走龙蛇,或唐诗宋词,或词句格言,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晚秋的古浪县城已经略有寒意,但先生有求必应,两个多小时的落墨泼墨,为古浪留下了不少墨宝。可惜,所留真迹,大多散失,古浪民间只看到“神清心无累,德盛宠不惊”等两件条幅作品。由此猜测,该作品也系于老在古浪所作老木匾书升,后有人又将此作品拓在木头上用胶泥和金粉制做而成,流传迄今,也算是难得珍贵。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