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正对高岸临的翰林墓进行考证。李孟春摄
本报讯(记者黄帝楚通讯员李孟春李保书胡琳)岳阳经济开发区三荷乡迎丰村一高姓人家爆出珍藏有一块清代道光年间的御赐匾额,称其是自家先祖——清代翰林院检讨官高岸临先后被咸丰皇帝、道光皇帝、慈禧太后御赐的五块匾额之一。近日,目前,岳阳市文物管理处副部长欧继凡及有关人士,前往高先生家对其所收藏的御赐匾额进行考证后觉得,这块现存完好的御赐石碑,属于“清代可移动文物”,很有考证意义和收藏价值,在征得收藏主人的批准下,该处将根据文物法相关要求收藏。
家中收藏明清御赐匾额
御赐匾额珍藏在茶园组农民高水生老人家中,据介绍该匾额是翰林高岸临被御赐的5块石碑中现存的。相传高岸临年轻时曾深得道光皇帝器重,这块匾额就是在其祖母七十大寿暨兴建上、中、下三重十字穿堂大厦时,赐予“启宇延辉”、“家箴宜佩马援书”和“松下房陇”三块很大匾额中的一块。高岸临考取举人后,慈禧太后、咸丰皇帝也曾分别对其老屋和庙宇御赐了“进士及第”和“文魁”,可惜都在“文革”时给毁掉了。
因该匾长年珍藏在房屋楼上,所以前面已布满灰尘,显然很长时间没有移动过,但匾额的上的蓝色大字而是清晰可见。该匾长约4米,宽1.6米,厚0.07米,上面书写的“启宇延辉”四个凸型大字苍劲有力,题款和落款书写有许多阴刻小字,虽有些斑迹,但擦去油渍后,金色字迹还是醒目易见。“我珍藏的‘启宇延辉’这块石碑为道光皇帝所赐,距今已有200多年了,是我父亲留传下去的。”高老擦去匾额上的灰尘,向专家们介绍说:“这块匾额原来是完整的一块,由于太宽太大了,不便收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将它锯成三块,藏至楼上。近几十年来,虽说平时有族人向我打听此匾额下落和外来人员欲前来‘开眼界’,但我仍然没有公开过。”
花甲之年钦点翰林
关于高岸临翰林的故事,在当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但载入了清《巴陵县志》中老匾额图片,而且在平地《高氏族谱》中更有具体记载。据记载,高岸临生于迎丰村试验组,幼年时期聪明好学,文章过目不忘,且诗联、书画精通,被当地乡贤、长辈称为“神童”。成年后,他参与了乡试和朝庭科考,终在中年登科老匾额图片,64岁那年考取恩科举人,钦点翰林,并先后授以检讨、编修官之职,为宰相书写碑文和整理资料。高岸临入仕后,居官不傲,清正爱民,后因善于直言直谏、不附阉党,引起了官员指责,上任不到三年便退隐回乡。回到故乡后,他又为老乡父老办了三件事:续修高氏族谱、创办了“吾一学堂”并亲自为当地民众子弟授课、拿出官饷维修扩建当地几处渡槽、堰坝。
晚年著书立学影响后人
晚年的高岸临酷爱著书立说和抄录古代名人名著,先后著有《首山文集》和《折桂津梁》等书,并亲手录抄《四书六经》、《幼学故事琼林》和《白话史记》等名人名著20多部,可惜都在60年代被损毁了。另外,高岸临后裔至今有300多人,分别分布在三荷、西塘、华容、岳阳市区、长沙、吉林等地。(本文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日报)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