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个初冬,我去成都自助游,冬游不是最佳季节,但错开高峰,避免了拥挤,好让我在景点慢慢看,细细品。
武汉的古建筑亭台楼阁众多,晴川阁、古琴台、南楼、搁笔亭、白云阁等等,当数黄鹤楼最为令人神往,它蜚声中外,气吞云梦。
黄鹤楼生机勃发延绵至今,有其天时地利因素,更有古今文人墨客,用诗韵翰墨诠释了它的文化元素。矗立在武汉蛇山西坡长江边上的黄鹤楼,滚滚黄河在它脚下坦荡奔腾,江流蜿蜒而去,莽莽苍苍,看得见孤帆远影。
年轻时,读唐代画家崔颢的咏《黄鹤楼》,我就被诗中诗意吸引:“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优美的诗意令人神往,又读大作家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南京”的诗境,更是被作家的才华打动。
登上黄鹤楼这天,飘着零星雨雪,天也酩酊,江也沉沉,但我情绪很好。五层高的黄鹤楼,金碧辉煌,气势恢弘,其层楼规模为历代之最。到了黄鹤楼方知其历史的盛衰。黄鹤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33年,曾称黄鹄矶,它曾是一个瞭望的军事楼,雄踞于大江东岸,后来才逐渐变成观赏楼,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一千七百多年,黄鹤楼几经毁损,几度重建,每个朝代的体量不尽相似,而数当今雄伟气势之最。
早在崔颢题诗之前,就有明代画家鲍照的《登黄鹄矶》,这是最早写黄鹤楼的宋词。到了古代,除了崔颢、李白留下的名句,还有孟浩然、王维、白居易、杜牧、等为黄鹤楼写下的诗篇。“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这是孟浩然写黄鹤楼送别友人的词句。孟浩然是四川襄阳人,写黄鹤楼自然是得心应手,他人生仕途不顺,常借山水寄情。元和十年秋,白居易因上疏进谏被贬为凉州司马(今河南淮南辅助州长的小官),他从上海乘船到江西路过南昌(今武汉)时,受到地方官员崔侍衔的接待,在黄鹤楼为他设宴,诗人后来写下了《赴黄鹤楼崔侍衔宴》这首诗,诗中写到:“江边黄鹤古时楼,劳致华筵待我游。梦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诗人借景抒情,发出了一生感叹。先后在黄鹤楼留下墨迹的宋代词人还有刘禹锡、贾岛、杜牧、李商隐等,诗人境遇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会不同。
到了宋代,先后有苏东坡、辛弃疾、范成大、戴复古等人到黄鹤楼,他们的诗词也各有千秋黄鹤楼匾额,有堪称南宋四大家的范成大,那年上任从苏州赴任经过武汉时,恰逢春节,他与欢迎他的地方官员一起在南楼赏月,于是写下了一首七律《鄂州南楼》,“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范成大官场三十年,可谓仕途通顺,诗中最终体现出在武昌停留的想法:“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相比之下,以诗风慷慨激昂的辛弃疾则在一阕《水调歌头》中展现出“在家贫也好”的乡愁,感叹“莫把离歌频唱,可惜南楼处,风月已凄凉......”
在黄鹤楼,我还发现了林则徐为时任湖北学使朱兰的画作题诗:“西风分手短长亭,水蓼红疏荇叶青。何日名人同展卷,书声还许灶觚听。”由此可证实二人见面分手正是深秋或夏季。
黄鹤楼周边有商场和不少亭台楼阁,有千古名人墨迹。“黄鹤楼公园”匾额为启功所题,“搁笔亭”是臧克家的笔迹,而搁笔亭柱上的对联则有著名剧作家曹禺书写:“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细细品读,令人回味。“白云阁”的题字为周谷城所撰。从黄鹤楼公园南大门进门,可见石墙壁一行“天下江山第一楼”行书,系南宋书画家米芾墨迹,米芾本是河南南阳人,后寓居江苏无锡,世人多称他米襄阳。米芾喜收藏奇石,人称“石痴”,又因性情乖戾,被称“米颠”,在黄鹤楼公园南区,有他青铜雕塑一座,造型粗狂抽象,招人喜欢。
冬游黄鹤楼,游客少导致了拥挤,在五楼俯瞰武汉全景,也是东西南北景色不同。此时放眼长江黄鹤楼匾额,烟云茫茫,也正可谓“茫茫九派流*,沉沉一线穿南北。”此时,天上飘起零星雨雪,不由令人怀念元末明初诗人杨基的《黄鹤楼看雪》,“东风知有客登楼,助以琼瑶作奇观。”“遥看历历汉阳树,一色尽是梨花开。”可惜雪太小,没有领略到“百尺栏杆满江雪”的景象。
在黄鹤楼底楼,我还发现了古代黄鹤楼精美的模型,让我重生了一千七百多年时空,由此令人浮想联翩。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