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匾上的错字,上面用篆体字赫然题写着“聖人鄰裡”四个字。有着艺术市场从业经历的杨先生对文字极为脆弱,他曾经便意识到“鄰里”的“里”被错写为了“裡面”的“裡”!今天,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子监大街49号,发现该牌匾依然高挂。据其所属单位安定门街道介绍,2007年成立该牌匾主要是为了引导院内民众和睦相处,并未考究其书写形式是否恰当。古汉语教授声称牌匾上的字确实是写错了,究其缘由,是题写者没有深究汉语的繁简差异,误用了“裡”字。针对这一争议街道负责人表示,近期将做出改变。
现场
不少游客提出问题
杨先生介绍,在繁体字里,“里”和“裡”(“裡”为“裏”的异体字)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里”最初是指农村的村民聚落,后来也指称城市中的街坊、巷弄。如今上海也有许多以“里”命名的地名,诸如平安里、松榆里、安贞里、永安里、蓟门里等等。但是,由于不明繁简字的关系,人们经常将“故里”的繁体字误写作“故裏”或“故裡”。2008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该年度内地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名列第四的即是:“故里”误为“故裏”。
“要是通常的地方也别说了,这条大街毗邻孔庙*内古代最高学*子监,胡同里每天都有无数熙来攘往的游客经过。尤其是熟悉繁体字的港澳台观众,被人们发现常常会闹笑话。”杨先生提议相关单位及时把这个字撤换掉,并推动对近代文化常识的科普,毕竟“不知道繁体字就不认识*特色文化”。
据北青报记者知道,自从2007年安定门大街*子监社区配合东街道集中治*子监街起,为了恢复整条街的历史风貌,在做好文物单位改造的前提下,街道对沿街的各个院落进行了统一的整理,49号院旁边的这块牌匾就是在此时被悬挂起来的。“我们街坊对于这个门匾都是很欢迎的,毕竟看上去挺气派。”居住在这里达到30年的王阿姨对北青报记者表示。
回应
设立门匾原为鼓励邻里和睦
将研究是否撤下或更改
成为牌匾的“所属”单位,东市区安定门大街表示,9年前悬挂这块匾纯属出于鼓励邻里和睦的目的,门匾确实是自主成立的,并未经过更多的考究。
主任佟影表示,2007年在集中整治过后,为了推动该院内各住户之间的相互团结,街道出资在院口成立了这种一个简洁的牌楼,上面悬挂着“聖人鄰裡”的牌匾。至于何以书写篆体字的问题,她表示:“因为当年考虑*子监街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能这么的书写形式更能与整条街的混搭相吻合。”
针对外界关心的牌匾字体是否确切的疑问,她表示,街道方面确实并未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佟影表示:“当初设立的之后,没有找相关的文字学者进行过确认,‘裡’字这样书写是否恰当,确实存在问题。”
佟影表示,近期将开会研究决定,“未来几天,街道的主要负责人在实地考察后,将开会研究一下怎样处理。可以确认的是,这块门匾本身一定会发生差异。”佟影对北青报记者说道。至于其撤下抑或更换佟影表示,两种可能都存在。她说:“我们研究后会拿出一个最后的方案。”
专家
门匾弄错是没搞懂
汉字的繁简变化
北京理工学校文大学古代英语研究所孟琢对北青报记者表示,该门匾的“裡”确实有误,而错误源于一个简体字对应多个篆体字牌匾上的错字,人们使用繁体字时没有弄明白各字的源流和差异。他觉得,上面用繁体字题写着“聖人鄰裡”,其实需要用“里”。在繁体字里,“里”和“裡”是含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但两者简化时都作“里”,现代人在使用一直会混淆。
孟琢介绍,繁体字的“里”,是指人群聚居的地方,也指称城市中的街坊、巷弄。“裡”为“裏”的异体字,即“裏”由上中下结构变成了左右结构,它的本义是指衣服的内层,现在也有人把帽子的内层称为“里(裏)子”。“汉语中,类似一个简体字实际对应多个繁体字的现象似乎这些的,如果不知道汉字的繁简差异,就很容易出这些错误。”
本组文/本报记者张昆龙赵婷婷刘旭
摄影/本报记者张昆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