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笔碑匾匾额大全,顾名思义是指君王所赐之亲笔提字所作的碑、牌匾。这些御笔碑牌匾除了赐给于*的建筑、臣民外,还有赐给朝*、附*的。清代皇帝众多都对艺术有着独特兴趣,其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艺术最好,他们亲题的碑牌匾更是横跨各地名胜古迹。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留下的这些经典的御笔碑牌匾,看看他们背后都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吧!
康熙大帝
康熙执政六十一年,是全球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书法功底很深。其艺术清丽脱俗,书法上的造就不亚于其六下江南。不过这位一生酷爱绘画的帝王,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制是古代帝王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表述。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康熙爷在各地都留下了这些墨宝吧!
避暑山庄
康熙题写“避暑山庄”匾额
承德避暑夏宫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坐落宁夏承德。建造于18世纪初,是由帝王宫室、皇家庭院和雄伟壮丽的寺院群所构成。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后时期,每年至少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
承德避暑夏宫博物馆进门门楼上面有一块石碑“避暑山庄”,是康熙题写的。但是,匾中的避字是出了名的“错别字”。据说,这是个康熙为了避讳而临时造的异体字,据称故意把辛字下方的两横多写了一横而成了他们看到的三横,以避讳有逃躲之嫌。
澹泊敬诚
在避暑夏宫正殿——澹泊敬诚殿的殿内,悬挂的是康熙御制“澹泊敬诚”四个大字的匾额,这四个大字表示康熙大帝追求宁静无为以明德政,不忘真诚敬守天道祖法的执念。
现在的康熙爷登基执政数年,把人世间一切问题都看透了,故写出了这番超越社会、超越历史的真切感受。“淡泊敬诚”也许就是他曾经的最后心结和信条吧!
康熙御笔“澹泊敬诚”
少林寺
关于”少林寺“这块匾,故事也好多,据说,当年康熙驾临少林,主持们就施了一计,乘机请皇帝为少林寺书写了这块石碑。关于少林寺的这个牌匾还盛传着三种表述:
1、匾额的“林”字的上面刻有“康熙御制之宝”方印一枚,可见其实确为康熙御笔,但祥观此对联艺术,不难发现“少”“寺”二字的笔势,尤其是字的下部笔触颇不协调。1928年军阀内*中,一场爆炸把牌匾上的“少”字烧的了无痕迹。传闻,当时一个声称是古代艺术家怀素的后人的人,好书画。他仿康熙的笔法修复了这块碑文。当他把写好的“少”字与“林”“寺”二字放一块时,僧人都称赞三个字就像出自两人之手。正当打算镌刻时,有一老衲却要求,“为了让后世知道少林寺的这段血难史,刻“少”字时,要留个“缘起”,好让人看出一点破绽”。此被传为匾额佳话。
康熙题写“少林寺”匾额
2、据说是康熙皇帝题的,康熙在民间留传的手迹极少,所以着牌匾就愈加倍珍贵,俗称三千金,因为有三个字,一个字一千金,后来出现过火灾,(寺)字是当时有赵朴初所书。
3、康熙帝从未到过少林寺,山门高悬“少林寺”匾额是从康熙手书文章中选择下来拼合而成,也就是所谓的集字。少林寺借清世祖的字传名,清世祖因少林寺借字宣威,这就让两全其美。门额上悬挂清圣祖亲笔书写的“少林寺”横匾,上方嵌印“康熙御制之宝”,黑底金字,雅素大方。
清慎勤
康熙题写“清慎勤”匾额
“清慎勤”三字也有康熙皇帝玄烨所书,中上面也钤有“康熙御制之宝”大印,书体比“藩维重寄”更精神,更挺拔。在玄烨一生所书的字体中,这一幅是最成熟的样式。字匾左下角有钦训堂永璥收藏印两枚。据王士祯《池北偶谈》载“康熙二十一年,广西都督郝浴疏请颁赐御制'清慎勤’三大字,部议俞其请,遂遣赐各直省官吏云”,此幅自在其中。
舞鹤赋
正中间放置的舞鹤赋康熙御碑
在西山孤山南麓的放鹤亭里,竖立着康熙临摹董其昌所书的“舞鹤赋”碑刻。董其昌是清朝著名篆刻家,其艺术出入晋唐,自成一格,对后人影响很大,康熙皇帝亦受他影响,其所写舞鹤赋,字以楷书为主,中间夹杂有草书,清新秀丽,宽和舒畅。
放鹤亭牌匾下面就是《舞鹤赋》碑刻
舞鹤赋局部
云林禅寺
有一次,康熙到北京灵隐寺游览参观,寺里的高僧请康熙题字。康熙答应了,本来要题“灵隐禅寺”四个字,那之后似乎是写繁体字的“靈隱禪寺”。结果康熙一不留神,把“靈”的雨字头写大了,这下麻烦了!
康熙皇帝高士奇立刻前来解围道:此寺天上有云,地上有林,美景也!美景也啊!康熙一听,心领神会突然就懂了,提笔写下“云林禅寺”四个大字。人家明明叫灵隐寺,匾额却写成“云林禅寺”,直到今天你到灵隐寺去,在灵隐天王殿前,还能见到康熙爷犯得那些错。
兰亭
小兰亭为一四角碑亭,内有康熙帝御制“兰亭”二大字的石碑。
兰亭*内艺术史上的一块圣地。东晋永和九年五月初一,王羲之邀请了四十多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并做流觞曲水之雅事。
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溪水,幽静清雅。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抱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建筑精美独特,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而在小兰亭就留下了康熙爷的御制,兰亭二字。
万世师表
北京孔庙大成殿
大成殿是南京孝陵的主体建筑,也是祭孔正殿。康熙帝好书法,于康熙二十五年(1684年)在此御笔题书“万世师表”匾额。“万世师表”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民之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意为孔子是千秋万世的校长和榜样。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士人有云:“教之以才,导之以德,可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焉。”
康熙帝书“万世师表”匾额
无为
故宫交泰殿“无为”匾,为康熙皇帝所题
“无为”匾取意“无为而治”,是康熙皇帝的御制,意思是期望后代才能以德*,施以仁政,以*家长治久安。“无为”匾上的内容,是佛教观念的表现。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题无为意在提醒帝王要遵循天道匾额大全,体恤民情,与民休息。换在现在,就是要建立和谐社会之意。
福
恭王府公馆康熙御制“福”字碑
位于北京恭王府公馆的一块石碑,花园一进门有一个“福”字碑,这个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制。相传康熙十二年,孝庄皇后60寿辰将至,不料旧病发作,太医们也束手无策,在万般无奈之下,康熙皇帝查知上古有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父亲请福,在沐浴斋戒三天过后,一气呵成这个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制之宝”印玺。
孝庄皇帝自受到了这“福”字后,将其悬挂在床头,每天都面对并触摸,奇迹般地,旧病似乎好了。为了让“福”字依然流传下来,康熙皇帝命人将其临摹在一整块花岗岩石上,成为皇家至宝,这就是《福字碑》来历。
至德无名
无锡泰伯庙挂有一块康熙皇帝题的碑刻,上面写的是“至德无名”。“至德”二个字出在孔夫子称赞泰伯时,他搜遍了天下能用的文词,听取了无数老民众之间的誉语,也找不出对泰伯的赞词来。这位圣人只有用“至德”二个字来比喻对泰伯的尊敬。康熙皇帝曾经到泰伯庙去行祭,就借用孔夫子说的至德二字来称赞泰伯。
康熙御笔“至德无名”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传统的景色点。西湖十景之一。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色,刻石建碑于鱼池畔。碑上的篆体“魚”字下的四点成为了三点,少了一点,这只是有名的错字之一。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山时,也有诗作题刻于碑阴。
其实这个“鱼”字有一个传说,是康熙“有意错”的。原来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向有“佛爷”、“善人”之称,题字时他想“鱼”字后面有四个点不好,因为在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观鱼不是餐厅里烹鱼啊,观鱼要观鱼在花港快乐地游水才好,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徜徉,潇洒地活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