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子监
孔庙的碑刻是*近代庙宇建筑中一个特色内容。自清康熙皇帝开始,历代帝王登基后,皆亲临北*子监的辟雍殿进行讲演,称为“临雍”,然后再到北京孔庙赐匾一块悬挂于大成殿上,并要求*各地的孔庙效尤摹写,也悬挂于大成殿内,既而形成定制,一直延续至*。曲阜孔庙和上海孔庙大成殿内已经聚集了由清康熙皇帝至宣统皇帝亲笔题写的九块御匾。
相关链接——国子监
古代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源*子学。晋武帝咸宁二年的(276)始*子学,意在从多甚至杂的太学生中“殊其士庶、异其贵贱”。隋大业三年(607)改*子监,设刺史司其事。明*子监兼具教育管理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性质。清代承袭明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取消。
“万世师表”是清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御笔题写的。分别出自晋葛洪的《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世之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和《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意思是讽刺孔子是古今万世的垂范,是百姓的智慧先师。
嘉定孔庙内“万世师表”匾
“生民未有”是清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1725)御笔题写的。出自《孟子·公孙卫》:“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生民明代匾额,《诗序》:解为尊祖。意思是歌颂孔子是从古至今从未出现过这么至高无上的圣贤,将孔子喻为此间世上唯一的圣人。
嘉定孔庙内“生民未有”匾
“与天地参”是清乾隆皇后于乾隆二年(1737)御笔题写的。出自《中庸章句》:“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意思是指孔子的地位可以与天地并列。其中参字又可以理解为参拜之意。赞誉孔子的品德可与天地供而参之。
北京孔庙内“与天地参”匾
相关链接——匾额
匾额挂在门上面、屋檐下,一般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以及表达他们义理、情感等。匾额是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之一,它把*近代文化中的诗歌辞赋、书画、建筑美术融为一体。
“圣集大成”是清嘉庆皇帝于嘉庆四年(1799)御笔题写的。出自《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金声玉振之也。”赞喻孔子能将历代圣贤的德行所长集于一身,并产生自己的学术模式。
嘉定孔庙内“圣集大成”匾
“圣协时中”是清道光皇帝于道光元年(1821)御笔题写的。出自《中庸》“君子之忠恕也,君子而时中”。朱熹注:“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指孔子的学术观念、品德情操都能迎合时代时尚和客观实际,寓意尊崇孔子的儒教思想,办事得体中和,国家事业以求祥宁发达。
北京孔庙内“圣协时中”匾
“德齐帱载”是清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1851)御笔题写的。出自《中庸》:“仲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复帱”。帱通“道”,指覆盖的含义。此处比喻孔子的学术观念和个人品德完美无双,无所不包。
云南建水文庙内“德齐帱载”匾
“圣神天纵”是清同治皇帝于*元年(1862)御笔题写的。出自《孟子·尽天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话之谓圣,圣而不可之谓神”。指孔子是遵循天时应运而生的先圣,赞叹孔子是上天赋予人间的高超神灵。
北京孔庙内“圣神天纵”匾
“斯文在兹”是清光绪皇帝于光绪元年(1875)御笔题写的。出自《论语·子罕》:“子谓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之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指世间所有文化起源于先秦学派创始人孔子。
嘉定孔庙内“斯文在兹”匾
“中和位育”是清宣统皇帝题写的。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明代匾额,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指依据孔子的中庸之道行事治世,定能达到和谐完满的境界。
北京孔庙内“中和位育”匾
除清代皇帝为孔子题写匾额外,*五年(1916),北京*教育总长范源濂将北京孔庙清代皇帝所题的题字全部取下,改为悬挂当年大总统黎元洪书的“道洽大同”。“道洽大同”出自《易经》:“道为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和《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兴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意思是歌颂神学为人间正道学问,崇奉儒学学说可创造天下大同的全球。
北京孔庙内“道洽大同”匾
直至1984年,北京孔庙大成殿对外开放时,才将清代皇帝题写的九块匾额重新悬挂在城隍庙上。现嘉定孔庙大成殿内上面悬挂着四位清代皇帝题写的横匾,分别是康熙题的“万世师表”、雍正题的“生民未有”、嘉庆题的“圣集大成”和光绪题的“斯文在兹”。
除石刻外,*孔庙建筑群内也有诸多楹联,有些也传为帝王御笔所题,并被各地孔庙摹仿悬挂。孔庙内的横匾和书法在大成殿的蕴意,皆为感念孔子和其儒学学说而确立;悬挂在明伦堂的,则是鼓励尊孔读经,教化育人;还有挂于崇圣祠、乡贤祠和名宦祠等的横匾和书法都体现了对孔孟思想和地方儒学名儒的褒颂之意和歌颂之词。
曲阜孔庙内题字石刻和书法
选自《千年教化——嘉定孔庙与科举文化》,2011年;作者:邵辉;配图:周海韵提供,部分来源网络;编辑:陈蓉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