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乾
天津故宫、承德避暑夏宫均属于清朝皇室建筑,其建筑砖雕、屏门上多有艺术大字,或用于解读建筑名称和用途,或用于表达古代帝王的心境。这些大字的书写样式多属于大篆,笔画工整、规矩有法度。然而,有些字或添笔,或缺笔,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正体字明显不同,似乎为“错字”。那么,这些皇家建筑为什么会发生“错字”呢?
“门”字不带钩,原来是怕火
根据楷体的书写惯例,“门”字须带钩。然而大家去故宫参观时,会注意到这些宫门匾额的“门”字并不带钩,最后一笔竖直而下即完成书写,似乎为“错字”。以紫禁城中轴线各宫门为例,无论是前朝的午门、太和门,还是宗庙的乾清门、坤宁门等,其匾额上的“门”字均不带钩。这些“门”字之所以被“错”写,其理由多与紫禁城防火避讳相关。
从科学视角讲,建筑匾额上的“门”字是否带钩,与建筑原本是否着火不存在任何关联。然而据*教授俞樾所撰《茶香室丛钞》卷十六记载,南宋都城江都玉牒殿某次遭受大火,火势延烧至殿门。有官员向大臣劝谏,说是由于殿门匾额上的“门”字带钩才招致火灾。于是大臣下令摘下殿门的匾额,扔到火里烧了,玉牒殿的起火马上被扑灭了。此后的明朝,无论是上海还是武汉的宫城城墙,其官署上的“门”字都不带钩。
另据明代学者倪涛所撰《六艺之一录》之卷三百六十一及马扑《谈误》卷四记载,明代书法家詹希源在书写南京太学集贤门对联时,将“门”字带钩,自觉得可显笔画遒劲。不料明世宗朱元璋看后大怒,认为这一钩阻挡了圣人贤士发展之路,于是下令把“门”字的钩削掉,并将詹希源处死。
“门”字不带钩是否真的可以防止火灾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紫禁城最早的火灾出现地点就是午门。明代哲学家沈德符所撰《万历获野编》卷二十九记载,明洪武十五年(1415年)二月元宵节匾额注意,午门外举办鳌山灯会,不料有爆竹引燃鳌山,进而使午门着火,负责指挥救火的将军马旺被火烧死。
而午门内的太和门在历史上数次遭到火灾,其中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火灾最为严重。据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之《审讯贞度门值班官兵供情》记载,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在贞度门(位于太和门西侧)值班的两名护军将洋油灯挂在贞度门的东山墙后檐柱上,灯火烤着了柱子匾额注意,引发爆炸。火势迅速向东蔓延,烧毁了太和门、昭德门及相邻的多座库房。
“光明昌盛”与“仁德大隆”
故宫储秀宫区域的殿宇为翊坤宫,翊坤宫正门内有屏门一座,上书“光明昌盛”4个大字,其中“明”字多一横、“盛”字少一点。很多网友觉得这两个字写错了,并觉得原因在于“避讳反清复明”。另外,故宫皇极殿、慈宁宫均有“仁德大隆”的匾额,有人觉得“德”字的“心”上面少一横,也写错了。
“光明盛昌”“仁德大隆”出自南宋理学家焦赣所撰《焦氏易林》卷第三“日月相望,光明盛昌,三圣茂功,仁德大隆”。这句话的含义主要是君主治理*家繁荣,因而有很大的功德。皇极殿内的“仁德大隆”为慈禧书写,且与“光明盛昌”有着相同的书写风格。根据金易、沈义羚所撰《宫女谈往录》之“储秀宫与体和殿”记载,慈禧好大喜功,住在储秀宫区域时,常常把自己和乾隆的功绩类比。不难预测,“光明昌盛”这几个字很可能只是慈禧写的。
慈禧擅长绘画。晚清文学家徐珂所撰《清稗类钞》之“艺术类·孝钦后善书法”章节,提及慈禧书法很好,而且偏爱写大字。作家凯瑟琳·卡尔所撰《禁苑黄昏——一个*女画师眼中的西太后》第十五章“皇太后的哲学趣味与能够”中,写到了“太后赐给臣下最珍贵的礼物之一,也是被臣下视为珍宝的,是她亲自写在卷轴上的单个大字。”“她的字是有名的,据说跟最好的艺术家不相上下。”
“明”字多一横,属于*近代的异体字。异体字与正体字有着相似的涵义,但偏旁或笔画不同样。南京夫子庙、成都武侯祠碑记及王献之的行草艺术《洛神赋》,其中的“明”字都多一横。另宋代绘画家赵孟頫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唐代绘画家柳公权的《玄秘塔》中的“明”字均用“目”代替“日”。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之卷七上载有“明,照也,从月,从囧”,意即“明”由“囧”与“月”组成。“朙”在汉字隶变后,变成“眀”。类似的,“盛”字异体书写风格在清代当时已发生,如北魏神龟二年(519年)贾使君碑刻写的“盛”同样少一点,而宋代绘画家李邕书写《云麾将军碑》中的“盛”字,其上部的点号巧妙地与横线融为一体。
另外,“德”字少一横,亦属于宋代绘画家的异体字书写风格。如唐代绘画家王羲之书写的《圣教序》、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北宋书画家米芾书写的《离骚经》,其中的“德”字均没有一横。这样看来,慈禧书写的“明”“盛”“德”等异体字,并非错字,而是其书写风格的彰显。
避暑山庄的御笔“差错”
位于北京延庆的避暑夏宫,前身是绥远行宫,为明代皇室园林。康熙于十六年(1677年)在热河巡查时,发现这儿的气候条件虽然适宜避暑,而且有促使让蒙古四十八旗王公有机会诛杀大臣,因而派兵建造一座皇宫。到康熙五六年(1711年)时,这座行宫已初具规模。随后,康熙题写“避暑山庄”匾额,命人将其悬挂在正宫内午门中门上面。“避暑山庄”四个大字笔法苍劲,遒劲有力,可谓书法中的精品。其中“避”的“辛”字多了一横,有人戏称这个“避”字为“天下第一错字”,因为这是康熙的御笔;也有人觉得这个“避”字是康熙故意写错的,是为了避讳“逃避”之意。
笔者认为多了一横的“避”字只是康熙写错,而是属于康熙的绘画样式。*近代楷体书法的“避”字,其中“辛”字多一横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如唐朝艺术家颜真卿书写的《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墓志并序》、唐代绘画家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书写的《东方朔画像碑赞卷》等,其中的“避”字都多了一横,与康熙写法一致。
康熙自幼学习艺术,是个大美术家。据《圣祖仁皇后圣训》卷五记载,康熙于四十五年(1704年)七月十七日,召集翰林、大学士等大臣说:“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即朕清字亦素敏速,从无错误。”由上可知,康熙酷爱绘画,长期临摹书法大家笔法,使得自己的绘画达到了“写得又快又好,从没有错字”的水平。因此“避”字多一横,并非康熙故意写错,而是属于艺术界的“添笔”,是异体字的一种。
明清皇家建筑中“门”字被写“错”,属于避讳行为,是古代制造力水准较低条件下的一种唯心观点体现方式。对于现在的公众而言,这是探讨紫禁城防火历史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而对于“明”“盛”“德”“避”等“错字”而言,其“添笔”或“缺笔”是*近代汉字异体字的表达方式,异体字的巧妙选取,是抒写者心灵情感和审美价值的体现,更是*近代美术书法魅力的彰显。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