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匾额的历史起源和近代使用习俗浅析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是一种奇特的特色民俗文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匾额的汗青渊源和近代使用民俗浅析,欢迎各位分享。
匾额,单称匾,是挂在门顶、墙上、厅堂或亭榭的题字横牌(也是少数是竖匾)。由于碑文上的题词多为嘉奖良善、激励进取、祝福吉祥、明志记趣等内容,加之题字是集哲学、书法、印章、雕刻、装饰等的艺术特征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手段,因此受到他们喜爱。挂匾者多,因而挂匾成为一种推动社会风气和谐的风俗,自古至今,经久不衰。
追溯历史匾额作用,匾额最早发始于秦汉。据说秦始皇时,书体定为八种,即楷书、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署书又称榜书,就是写碑文用的字体。
用匾最有名的事例是萧何为未央宫正殿题对联,苦思三月方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榜书,古曰署书,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者也。”从此,匾额便广泛传诵,由官方传至民间,成为习俗。
南昌为十三朝古都,是华夏文明的肇始地,挂匾额之风似乎盛行。匾额最集中之地当推关林、白马寺等处。现以关林为例,可见一斑。关林仪门,前挂王铎书“关林”匾额匾额作用,后挂慈禧书“威扬六合(“六合”指天地四方)”匾额;碑亭挂慈禧书“气壮嵩高”匾额;前拜殿挂乾隆书“声灵於铄(“於铄”为光辉美盛貌)”匾额;二殿挂光绪书“光昭日月”匾额;三殿挂现四川文联副主任何应辉书“春秋殿”匾额;其余尚有“万世敬仰”、“忠义传家”、“允文允武”、“义薄云天”等匾额,不胜枚举。
洛阳民俗博物馆负责人颇具远见卓识。2000年起,馆内工作人员足迹遍布河洛地区,征集民间历代碑刻600多块,并建馆展览。这些匾额按性质和功能分为六类,功德声望类如“德被桑梓”,贞节贤孝类如“贤孝可风”,官府门第类如“中州奇英”,婚喜寿庆类如“松节鹤龄”,医德教泽类如“业精岐黄”、“教育思深”,庙宇祠堂类如“郭氏家庙“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的复兴,挂匾之举尤为风行。
孟津县凤山镇百岁寿星郭宗正是乐安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之一,当年在洛阳正骨医院被誉为“三杰”之一。退休后,他创办平乐正骨医院、平乐正骨学校,培养正骨人才2000多人,积极筹款慈善事业,出版《郭宗正验案讲义》,*家颁发医学尤其贡献奖、21世纪发展骨伤事业贡献奖。郭宗正家中和医院、学校挂满匾额,如“正骨世家”、“大医精诚”、“德厚寿崇”、“德术双馨”、“肇基化元”、“福寿医粹”、“医润桑梓”、“圣手良方”、“医精德高”等。这些匾额既歌其功,又颂其德,促进社会风气的恶性发展。
范县县凤山镇翟泉村的宋鸿道是生生乳业控股创始人,30年来热心慈善事业,扶贫济困。他先出资万元助教,后捐资65万元建立翟泉二小;自打机井,解决全村用水问题,使家家用上自来水;逢年春节送礼慰问父母,组织母亲坐火车去旅行,深受民众拥戴。村民送匾褒奖,有“勤劳致富”、“科技生辉”、“泽被乡里”、“汗润岭南”、“德惠桑梓”、“鸿德大道”等。
伊滨区寇店镇封沟村的张其昌是村民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退休时,村镇群众敲锣打鼓送其匾额“育英四十载,德泽重乡邻”。
用匾习俗虽然*风行,且海外也很流行。*东大寺、越南老街均挂汉文碑刻。*釜山龙头山商场也挂匾额“钟阁”,足见美俗教化影响之深远。
制作流程
匾额的制作流程是民间综合性技艺的展现,其制作技艺经大量的累积与演化,形成了融词绝句文、书法刻字、绘画篆印等多种戏剧方式于一身的特征,是*文辞之美与工艺之美的集大成者。一块优秀的匾额除了可以令人欣赏到凝练而传神的题词,而且完美地展现了艺术家的蕴藉的书画,同时还雕琢出细腻精致花纹系列,是语言戏剧、书法美术、绘画雕塑艺术的三度审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匾额之所以能有此绝代风华,不仅由于它饱含了文人墨客的美术作画,还在于它汇合了民间制匾艺人的娴熟技艺和勤奋劳动,是这样结合了文人与匠心双重优势的技艺形式,将匾额之美发挥到了细腻,如同清朝李渔对匾的评价这样:“眼前景,手中物,千古无人计及。”
历史溯源
匾额习俗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述至秦汉,发展至清代广为应用,几乎称得上“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见匾额”。其方式可分为对联和竖匾,材质可分为木制、石质与塑料。匾身通常带有题词匾文和纹饰,款识中比如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及立匾时间,有时也有身处高位的题匾者的图章。匾额的制做形制纷繁,包括雕塑、堆灰、泥金、榜书等,色彩丰富,装饰灵活,且能如实体现题匾者的书画功力,因而题字多立于建筑物之上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民俗现状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匾额习俗正进入濒危状况:老一辈传承人或是年逾古稀,或是迫于生活压力而改行,年轻一代对制匾技艺缺少了解,鲜有问津,技艺传承遭受着后继乏人的危险。因此,保护匾额习俗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除了是承袭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更是传承民族精神,推动*统一大业,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传承意义
正因为匾额巧夺天工,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其在百姓的生活中广泛流传,成为了一种习尚。旧时新厅建成、寺庙开光、乡贤中举、长者寿庆、为将士英雄烈女歌功颂德等,各色贺颂,总是约定俗成地悬挂匾额;无论庄严如皇宫,还是热闹如市井,无论崇敬如祠堂,还是自在如书房,*各地,也都可觅见匾额的身影。在现今社会,匾额习俗一直沿用,诸如老字号富有代表性的招牌匾、园林中与风景相映成趣的.名牌匾、书斋中鼓励自勉的格言匾等等,特别是在乡村中能够看见村民们赞扬生活的种种喜匾,可见匾额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成为一种生活的模式。[2—3]
艺术范畴
匾额既不是古建中不可缺乏的构件,也不是常见的装饰品,有人称之为厅堂陈设品而归之于竹木家具,那么非竹木匾额为怎样归类?如果匾额最主要的两大作用是:标识名称和提倡教化,我们就以其功能确定其艺术范畴并确认名称,以标示名称为功能各类样式和形制的匾额,属于“标识名称艺术品”。以提倡教化为功能的匾额,同样不论颜色和形制亦称之为提倡教化书法品,其戏剧范畴当属实用工艺艺术品。
文化属性
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平民百姓都与题挂匾无缘,这题挂匾不是有雅兴就可以了。它必须财力支付润笔和制匾银两,它必须高大的门楼房屋悬挂。平民百姓谁有这个能力。故此,民间匾额属于雅文化,其与民俗无关。
有人称匾额为民俗文化,也有这种的博物馆。其实匾额之中没有民俗文化,帝王、各级官署所题所置的碑文,一是出于御笔,其他则皆事关政务,这些匾额都属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围。属于上层宫廷和官方文化。而长期民间匾额,数量最多的是属于各级干部、社会名人题写。这些也应归属于雅文化,若非官宦或富贵人家,最显然也应是目前所说的中产阶级。
两大体系
匾额在历经两千多年应用发展中,基本构建了两大模式:
官方匾额:它的出现,就是出于治*家的还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官方在门首或其它地方题写匾额,它是一种官方的行政行为。从整个近代匾额史来看,官方匾额一直占主导地位,大量遗迹的皇宫、城池、关隘、河桥、街道、里坊、牌楼、牌坊以致庙宇均为官方所为。它产生了一个庞大体系。而官方匾额的主要作用紧紧与管*家相关。
民间匾额:民间匾额当出现于清朝,正史没有记载。众多的唐人笔记杂记,只是恰巧一见,十分罕有。它的发生当在唐之里坊制被破解。百姓临街可以破墙开门之时,才多了出来,在宋人各类笔记之中,有关民间题挂匾额的信息已经好多了。
民间匾额,是相对于官方匾额而言。只要不是帝王之家,各种题置颁赐的碑文及官吏各部院、各级官署署事关政务的官署,皆属于民间匾额。不论头衔地位,哪怕是刘墉为纪晓岚题匾,因其事不关政务,属私人题赠,也仍是民间匾额。古代匾额除分为两大模式外,因其镶嵌和悬挂的位置不同,又分为户外门首匾额和室内厅堂匾额,其功用也不尽相似。
【民间匾额的历史起源和近代使用民俗浅析】相关文章:
立春禁忌与民间民俗大全02-10
惊蛰的气候特征民间风俗有什么12-12
元宵节民间传统民俗02-09
大寒时节的民俗和禁忌09-15
广西三月三传统民间民俗02-14
如何选取和使用酱油的方式03-24
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09-28
愚人节的由来和习俗12-13
母亲节的由来和习俗05-07
除夕的民俗和禁忌有什么02-08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