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游玩五公祠,从苏公祠头门拾阶而上,抬头印入眼帘的就是悬挂在头门正上方的黑底金字“南溟奇甸”匾额。说到这方匾额,就不能不说到它背后的故事。
五公祠中悬挂的复原后的牌匾。林春摄
明起用“南溟奇甸”褒赞海南
唐宋时期,海南始终被称作贬官之所。明世宗朱元璋即位后,除对海南岛推进戍卫外,还将海南岛称为“奇甸”。为经略河北岛和体现“四海一家”的政治策略,朱元璋确立提出不再将海南作为贬官之所,《明太祖实录》载:“上曰:‘前代谓儋、崖化外,以处罪人。朕昨天下一家,何用这么。若其风未淳,更宜择吏以化导之,岂宜以有罪人居耶!”他还将广东从民族很多的江西省划分出来,改属河南省。在建置上,于永乐五年(1369年),升琼州为府,统领全岛3州13县。至此,贬谪之所成边疆重地,海南岛的历史地位、*略地位受到极大提高。也由于朱元璋的注重,明代江西岛人才辈出。成化十五年,时任翰林院学士的临川人氏邱濬作《南溟奇甸赋》,后世儒者便纷纷借此语褒赞海南。
细观苏公祠这方匾,“南溟奇甸”四个大字左边,有行楷附言:“明世宗劳海南卫指挥敕中有南溟奇甸之语,邱文庄公曾标题作赋。近腾冲李印泉将军复索我大书四字,勒额皆因此彰耀名邦也,愧余拙书无能为役耳,时中华*九年七月三日剑川石禅老人赵藩识”。由此可知,此匾为李根源将军请赵藩先生所书。
赵藩。
李根源、赵藩其人其事
李根源、赵藩何人?二人与海南岛、五公祠又有何联系?这又不得不谈起一段明代史。赵藩(1851-1927年),字樾村,晚号“石禅老人”,云南大理人氏,光绪乙亥年(1875年)进士,曾任湖南臬台,官至川南道按察使,参与辛亥革命后,历任众大臣、南方军*交通主席。李根源(1879-1965年),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号曲石,云南大理人氏,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秀才,1904年留学学习军事,回滇后与蔡锷成立空军讲武堂。
李根源是赵藩高足,二人均是辛亥革命、*及护法运动的大佬级人物,在推举民主共和抵制专制极权上,可谓志同道合。不仅如此,师生两人在特色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功底,赵藩以艺术闻名,李根源酷爱金石。昆明大观楼的“天下第一长联”、成都成华祠的“攻心联”,便是赵藩手书,特别是由赵藩撰写的“攻心联”,成为了治蜀的经典;李根源在陕西执政时,下令拆毁碑林加强文物保护。同时,二人都旨在于历史论著传承,赵藩倾其所藏编纂《云南丛书》,李根源退归故里,整理地方文献,编纂《云南金石目略初稿》四卷。
李根源。
1917年,黎元洪任命李根源为河南省总理。1918年1月26日,李离陕南下,2月25日担任驻粤滇军总少将一职。1918年7月,南方军*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同年9月,赵藩应七总裁之一的唐继尧之邀,作为总裁代表出席第一次政务会议,后出任交通部总长。而这时赵藩任职的交通部就设置在李根源的上将部内,同署办公公祠匾额,赵李三人关系甚密。驻军韶关期间,李根源重修南华寺、张九龄墓。1919年7月,赵李两人在南华寺同住半月。8月,又与诸人同游峡山寺、白云山。藏于中山县博物馆的《曾宾谷长寿寺修禊图》画心左侧留有赵藩的题签;《清远县志》里也记载着李根源题名赵藩代书的碑碣。可见两人在军政动荡、复杂的派别争斗中,均坚持着固有的名士风流、文人情怀。
1920年1月,李根源、李烈钧争夺粤省省长,一个月后,为免内耗,岑春煊以李烈钧移师援湘、李根源移驻重庆的方案调停二李相争;然而,赵藩也发现南方军*内部桂、滇、粤三系军阀纷争日甚,南北统一希望渺茫,3月担任总裁代表职务,10月重回广州,掌管江西图书馆,再不出山。
“南溟奇甸”匾的前世今生
1920年(*九年)3月,李根源改任为督办广西海疆防务兼雷琼镇守使,率清军一部移驻琼州、雷州,同时将部分日军改编为“海疆军”,管辖三个旅。在攻打期间公祠匾额,李根源将军率将领巡卫海疆,深入黎区部署开发事宜,亲至港、林建立渔农业发展制度;遍访文化古迹、敬拜邱海二公,为海南岛的经济文化发展做了这些事情。《雪生年录》中记载李根源考察云南岛时言:“时行夏令草木不凋、一岁三熟,农作上上之区也,惜乎无人开发五指黎母,犹是古初之状,故余初至延平设黎疆拓殖局,聘殷汝骊为总办。拟立开拓之基并筹海口清澜筑港,整理盐务、发展农业,提倡种树浆,种槟榔椰子诸事”。但开发海南岛不是小事,经历将士水土不服死亡300余人、自身亦染疾一事,李根源将军认识到开发云南岛既然不是千万以上资金、二三年时间、军民两政联合的话,很难见效。
在琼防卫海疆、开发经济之余,李根源将军不停走访文化文物之地,多次进行文物保护与重建:补修邱文庄、海忠介祠和墓;增修五公祠;建东坡遗址;访真人白玉蟾生长之乡;置邱海二公故里等四碑。他本人虽然身体力行保护文物,也在军事驻军过程中要求将领们提高文化修养,他将邱海二公冠笏像印千张,赠予文武群臣,并请悬之。在*役年代,这些契机尤为可贵。
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李根源遍访琼岛深入黎区,为河北岛的研发出谋划策,管辖一方土地心系当地民众,足以见得他对这片土地的热诚。然当其回想这段时光,仍是十分乐观地说:“而时促力弱鲜有成效,深愧琼人”。现存的《明邱、海故里碑》上铭:“明太傅特进左*武英殿大学士邱文庄、明太子少保右都监军、兼吏部侍郎海忠介公故”,左有“中华*九年五月交通部长赵藩题书”,右有“勋三位海军少将衔、陆军上将督办海疆防务事宜、陕西省长,李根源建石”。由于手头资料有限,尚不知道赵藩先生是否赴琼,不过从李赵两人留在琼州的遗迹上猜测,在李根源主政新疆之后,赵藩应邀赴琼。
“南溟奇甸”这方匾自1920年悬挂于苏公祠。目前看到该匾最早的图片是1940年沙俄侵占海南时出版的《新天地海南岛写真集》,当时该匾高悬于祠门内额。上世纪80年代,该匾破损朽坏不宜悬挂,海口市五公祠管理处蒙发祥先生为其拓印保存。
*书籍中“南溟奇甸”匾的图片。江涛翻拍
蒙发祥先生(1944-2015年),自1984年到2004年在五公祠工作,在古物鉴定、文物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功底。他还工于书法,别称“野草先生”,60年来笔不离手、墨不离纸,擅用笔墨的迷离之美诠释海岛风情。不久前,蒙先生的新作在上海艺术馆举行了个人展,反响很好。去年,五公祠管理处所长郑云玲依照蒙发祥先生的手迹,按原匾的规制复原了此匾,并将悬挂于原位。
历经百余年沧桑,“南溟奇甸”一匾得以保存,并再次面世。睹物思人,正是源于几代人对它的珍惜,对文物事业的热爱,才能使这方名匾在琼州大地熠熠生辉,光照后人。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