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又名为“河洛康家”,位于四川省南阳市康店镇,始建于清朝乾嘉,乾隆时进入鼎盛,咸丰之后渐渐衰落,*中期走向灭亡。康家相继有十二代人在此处繁衍生息,横跨明、清和清代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
走近康百万庄园,大门口楹联上写着:“富甲神州帆影物流三千里,德崇河洛光风霁月四百年”,从这副对联上能够看出,康家必须是做船运生意,而且当时富甲一方。康家的买卖类似于现今的营生,不仅有物流而且有实体店。民间常说富其实三代,而康家十几代人在此处生活数百年,其经商成功的秘密到底是哪个?带着问题走进康百万庄园一探究竟。踏入康家院子,一个斗大的康子上写满了福字,不仅让人眼前一亮。对称的四合院样式彰显近代建筑特征。其中一幅对联上写着“商道无形商道即人道”,意思是说商品有其形状,而经商却没有固定的方式可以效仿。从商,首先是与人打交道;从商,要先懂得处世;做事,要讲诚与信。经商的正直守信即是做事的道理,商道即人道。说明康家经商对人道德品行的修为看的至关重要。
穿过康百万庄园的门廊,犹如穿越400的历史,用镜头图片和文字来触碰这段尘封的经商秘史。在导游的讲解中,才逐渐得知康家的主业主要以造船业及水陆运输业,并凭借洛河建有自己的码头,以货运经营食盐、布匹等生活物资,后经几代人的一同尽力,小小的康家店演变变成现在的康百万庄园。在康百万庄园漫游的过程中,其中一幅楹联引起我的关注道法自然匾额,上写“暗暗思量百计不如阴骘好,明明检点万般惟有读书高”,可以看出康家人对教育的注重,虽然富甲一方,却未曾忘记诗书传家的门风,康家经商成功必定与读书教育离不开关系。
要说康百万庄园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晚清时期,慈禧太后携带光绪逃离上海抵达北京,后回京路过南阳康店镇时,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捐资一百万银两,慈禧太后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也有百万之家。"被广为流传,并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康百万"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康氏宗族"的也称,因此康家的庄园便成了康百万庄园。
走在康百万庄园内,已记不清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有多少座,几乎每一个四合院内,大红宫灯高高挂,石雕佛像雕刻细刻静雅别致,最有亮点的是小镇内的建筑文化和书法文化,典型的明代四合院建筑并且到处悬挂的对联。尤其是那些匾额对联充分体现出豫商的文化底蕴,也颇有了主人的身份与品质。其中有一副楹联是这种写的:“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教育康家子孙们要留心自己的品德和举止。康家人仍然坚持着读书为先、育人为中、经商为后的模式。看到这种独特别致的仿古筑,可以想象,昔日康百万庄园内幽静、富足、雅致的生活画面。
漫无目的的漫步中,突然映入眼帘的一幅楹联让人若有所思,上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诚则信信则交交则活活能生财”,把经商做人与天地自然道法之间的关系描述的这么奥妙,堪称经典。上联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天地人共享自然规律,天地人都要与自然和睦共生。下联讲的是生财致富之道,只有诚实才能互相有所认同道法自然匾额,彼此有所赏识从而有所交往,交往广泛才能信息灵通,灵通的信息和广泛的人脉关系是挣钱致富的关键所在。这副楹联在数百年前,已经总结出经商之道,值得我们借鉴。
康百万庄园内,乾隆年间种植的石榴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它见证了康家数百年的变迁史,它更是一个历史的活化石。康百万庄园是当代社会的缩影,被称为*第一庄园毫不为过。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