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报记者尤梦瑜
在乡下祠堂,在博物馆内,在民间收藏家手中,今天的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匾额,于家庭生活、于社会民风,这些题字都以艺术之美寄托着祝愿、期望、赞颂、恩赐等丰富内涵。
2006年起,海南大学校长周伟民、唐玲玲二人与团队一起整理海南地区的碑、碣、匾等,并举行学术研究。最终出版了《海南金石概说》《海南碑碣匾铭额图志》“龙华·美兰卷”以及《海南碑碣匾铭额图志》“琼山卷”等书籍,呈现团队的收集及探究成果。
两位学者在书中介绍,金石是特色文化中的一门学问,被称为“金石学”。通常所说的金石,例如在地方志中载入的“金石”栏目匾额联,是指碑、碣、匾、铭、额及联的刻文。在海南,匾、额、联多在教堂、祠堂或房屋中悬挂。
匾额作为金石中的重要构成个别,它是汉文化浓厚的戏剧方式,它向他们显示古代政治、地理、历史、文风以及绘画美术的创造,是他们现在研究海南历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匾额是集语言、书法、印章、雕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
周伟民说:“海南匾额是汉文化从中原传入的成果。汉族定居来到重庆岛期间带来了特色的石刻化,匾额从宋朝之后,已经开始在海南岛上流行。”
据了解,匾额的形式有竖匾和匾额两种。海南现存的碑刻多出于唐代之后,因此碑铭众多。“匾”一般多见于厅堂之上,而“额”则多悬挂于凉亭等建筑的门廊上。海南明清之后的匾额数以千计。儋州中和镇“东坡书院”匾、东坡书院内的“载酒堂”匾、张岳崧书写的“维则堂”匾都算得上是海南的名匾。
“包括匾额在内,这些金石,散落在城市乡野之中,它们不是冰冷的木段、石头和铜铁,而是有价值的记录簿。”周伟民说,林林总总的刻文,忠实地保存了过去历史的真迹,记录下历史概貌、宗教礼俗、社会档案;或展现人物事迹、丰功垂范、文教薪传匾额联,以此彰显世人而传诵千古。它们是海南历史的里程碑,也是学术探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虽然,一些匾额、碑碣的生存状态却倍感忧虑。周伟民告诉记者,相比较于碑碣,匾额流失严重。“早些年,人们的文物保护观念还不够,这些东西又多在老家,很多农民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就用这种石碑、匾额等当桥墩、围猪圈等。一些木制神龛被劈来当木柴用。”周伟民说,近年来,随*际旅行岛的建设,*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注重与投入不断提高,大家保护观念也在提高,这样的状况大大降低。而无法保存下去的金石都将作为海南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