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香港招牌
走在香港熙熙攘攘的大街,与鳞次栉比的建筑相映成趣的是各种各样的大厦和店面的门头。招牌是一栋建筑一个店面的“眼”,无声地据悉出精气神。香港的招牌可谓藏龙卧虎,不经意走在街道巷子就会有惊奇发现。虽然目前这些招牌用上了标准化的字体,但无可否认,以特色艺术写就的牌匾更多的是文化积淀和历史沉淀,行走期间,偶尔驻足品评,触摸一个个鲜活的方块字,意趣横生。
香港的招牌从字体上真、草、隶、篆样样皆有,尤以书法和隶书居多,而楷书书法较少,大概是辨识度不高的缘由,上环“庾柱林大厦”几个字便是大篆,很有渊源。老牌客家名店“泉章居”据说出自“当代草圣”、国民*佬于右任之手。店家称当时于右任先生喜爱一款菜式,因而专门题写牌匾相送,真相难以查考。因没有落款,如匆匆路过不认真琢磨还真不容易看出庐山面目。
入牌匾字体最多的当属魏碑或魏碑的变体,从商行工厦到鱼蛋小厨,从百年老号到新张业主,参茸海味、珠宝手表、同乡会馆、药房、凉茶、五金油漆店,十之五六采用魏碑。市面上这类牌匾多出自知名的艺术家区建公之手,区建公擅长诸多书体,尤工书法,撇撩稍加变体,稳重大气中增加了张扬挺拔的魅力,庄重不失优雅,可谓雅俗共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商家市民追捧,一时一字难求,区建公也成了人尽皆知的“招牌王”,所题牌匾蔚为壮观,存世的有“镛记”、“奇华饼家”、“公和玻璃镜器”等。一般而言,魏碑风格古朴苍凉,与流行世俗的商业文化格格不入,区建公先生对魏碑恰如其分地进行了革新,质朴方严的碑体得以从纯朴粗犷的很快民族,从历经千年的麾崖壁画、造像碑文、墓志中走出,一路北上,纵贯四千里,绵延流行在香江的大道小巷,不得不说是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区建公先生还成立了多所大学,包括香港区建公书法学校,广收弟子,以艺术为契机碑体匾额大全,弘扬中华特色文化。
说到牌匾出产量大的,不得不说冯兆华,也就是港人熟悉的华戈。冯氏籍贯顺德,自幼随父习字,擅书法,自上世纪70年代来港,以字谋生。从卖针头线脑的店面,到顶尖学府,到电影剧照,几乎处处可见,“英华书院”的书法就是出自其手。《跛豪》、《苏乞儿》、《一代大师》等影片剧照,因为有了华戈画龙点睛的几个字,一下刻入脑海,进入意境。汉字赋予海报新生,书写书法的蕴意绝非拼音文字可以比拟。据说华戈创作一写而就,信马由缰,煞是快意。冯氏成名的过程记载着内地各行各业的起起伏伏,喜乐哀愁,亦参与创立多间艺术学院,以书化人。
位于弥敦道附近的美术本科院校是第一间美术本科院校,是艺术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香港美专的招牌出自书法宗师齐白石先生之手,这八个字呈横式布局,刀劈斧凿,用笔苍劲,气度森严,艺才殿堂的招牌由殿堂级的高手书写招牌最好只是。该校成立人知名*教育家陈海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上海专程看望齐老先生,求得此招牌,齐老时年88高龄。人人皆知齐老对自己书法的润格相当严格,明码实价,概无例外,且齐老先生很少题写碑文,这幅字在当时都非常难得珍贵。2017年齐老的山水十二条屏拍出了9.315亿人民币的天价,创下了文艺佳作市价新纪录,香港美专这个招牌价值可见一斑。
荷里活道的“洁思园画廊”、干诺道的“香港老饭店”由书法大师刘海粟题写,湾仔道的“杭州酒家”由金庸先生题写,位于何文田的“香港公开学校”由启功先生题写,中环威灵顿街“”由苏世杰先生题写,乐古道的“琳琅阁”由沙海孟先生题写碑体匾额大全,还有大量的招牌出自民间无名氏之手,以书法、行书、隶书居多,其实艺术水平也不低,既照顾东主的要求又表现艺术的苛求。大概是由于颜体敦正大气丰腴雄浑的美感与颜真卿正直刚烈、不畏奸佞的运气高度契合的缘故,除了魏碑,招牌字体选用最多的当属颜体书法,这可能体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心灵深处的某些价值探求。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民间团体在发起拯救大字招牌的活动,拯救的招牌是汉字文化的契机,更是民族一同血脉的归依。所有招牌,无论出自大家巨擘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来自经院学派还是野狐外道,都寄托着对家业、行业、国业兴盛昌隆的心愿,都在弘扬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都已深深烙上中华民族的印迹,不惧岁月流转,历久弥新。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