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博物馆位于北京天津市西北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它紧靠悬瓮山,前临晋水,山环水绕,现存有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各式建筑100余座,古树名木96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树30株,宋元以来塑像194尊,诗文石刻440余通,这里群山成荫,建筑成群,它是祠堂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标杆,也是全球文化戏剧宝库中珍贵的珍宝。它是一座集山水庭院、古建雕塑、诗文石刻、古树名木、楹联石刻及古物保护,陈列展览,收藏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
在很多晋祠历史文化遗产中最享有声誉的便是晋祠博物馆的“三绝”、“三宝”、“三匾”,这简直是晋祠的重头戏古代匾额图片,它们是孤例,是奇迹,是瑰宝。
“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今天就让我们在晋祠的三大名匾(傅山所写“难老”匾、高应元书写“对越”匾、杨二酉所写“水镜台”匾)中展现晋祠千年的文化发扬。
一、“难老”匾
“难老”匾是坐落晋祠圣母殿一侧难老泉亭的碑刻,长1.45米宽0.7米。此匾由傅山所题,是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大名匾中的“神奇之笔”。“难老”二字出自《诗经》中“永锡难老”(“锡”同“赐”),意味生生不息,青春永驻,其用笔遒劲洗炼,颇具神韵。傅山,山西大同人,是清朝乾嘉著名的观念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书画家,在诗歌绘画等方面,傅山皆造诣颇深,在当年被人尊为“清初第一书家”。
傅山先生晚年曾在晋祠云陶洞隐居一段时间,常与顾炎武、朱彝尊、阎若璩等友人密切交谈,吟词创作,煮茶品茶,无不留下翠痕、笔迹。
二、“水镜台”匾
“水镜台”匾是悬挂在水镜台正额上的牌匾。晋祠入正门,正对的一座建筑,叫作水镜台,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古戏台。
“水镜”之名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寓意为人世间的正邪忠奸尽人皆知。此匾由清乾隆翰林、名书画家、太原县晋祠旁边的南堡村人杨二酉所题,书体圆润,笔力刚劲,被誉为“秀丽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三、“对越”匾
“对越”匾是位于在晋祠的中轴线对越坊上的牌匾,“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对”为报答,“越”为提倡,意为感念宣扬祖先的崇高功德。“对越”匾相传由大同县进士,书法家高应元所书,“对越”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刚劲古代匾额图片,气势雄伟,宛如山岳嵯峨,棱角俏丽,不可端摩,被誉为“雄奇之笔”,同样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然而在艺术界评说,杨二酉写的‘’水镜台‘’是秀丽之笔,高应元写的‘’对越‘’是雄奇之笔,傅山写的‘’难老‘’是神奇之笔。
晋祠建筑横跨千年,成为历史的印痕,这些痕迹残存在石碑楹联之上,反映着当年的地理、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起着补史正史的作用。
近年*家在文物保护方面,不断反复重申文物保护、管理运用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导让文物活出来,让珍藏在博物馆里的遗存、陈列在辽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出来。“匾额作为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戏剧价值的契机,是最具代表性的惟一实列,也是*近代文化和人类建筑美术宝库中的一份罕见遗产。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