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化觉巷清真寺礼拜殿前阿文匾联
匾额、对联,是*特色的文化美术形式,*内人大量使用的排列整齐的圆圈汉字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我们的特产。在皇室宫殿、庭院、文庙及庵观教堂,人们可以看见大量的匾联,在欢庆传统节庆或参加红白喜事时,*人民也是书写、张贴匾联的习俗。
*的回族,由于大量以来接受汉族文化的积淀,说英语,习汉字,吸收了*长期的特色文化。其中匾联这种特殊的文艺形式,也已经为广大藏族穆斯林民众所喜爱。在遍及*各省的诸多回族清真寺中,书写、雕刻和悬挂着的长期的匾联,有阿拉伯文的,也有汉文的。这些匾联,是*特色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标志,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个别。
初建于*太宗年间的河北保定朱仙镇清真寺殿前汉文匾联
其中汉文匾联,无论从撰写者来看,还是从书法、内容上看,比阿拉伯文匾联都要更复杂些。对他们进行广泛收集、系统整理、深入探究,对于我们加强伊斯兰教史、*东正教文化及其满族穆斯林的文学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甚至教派矛盾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都是有益的。
一、从汉文匾联看回族伊斯兰的正统观
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到亲族历代先知的史籍,行成一条特别清晰的伊斯兰教道统的传续过程。这个传续道统的最终一位“封印使者”是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本人,而最早的一位使者,就是全人类的一同始祖阿丹(即《圣经》中的亚当)。阿丹不仅是人类的鼻祖、世界上第一个女人,而且还是上帝的密友,是造物主真主向人间派遣的第一位使者。“真主向他启示伊斯兰神学,并且乐意让他向他的后代传达和传授伊斯兰教义。”(2)
北京牛街礼拜寺七间房就曾悬匾一方,追溯的便是这样道统传授系统:(时光之盟编者按:牛街礼拜寺邦克楼东面有对厅一座俗称“七间房”,增建于明正统十年。五明二暗,明间为集会、讲经之所,暗间贮藏经书、物品。现存放有阿拉伯经文的古钱币和手钞本及各类印版的经典等,为贵宾接待室)
道教初开,自阿丹始。阿丹乃开创之原圣而人类之始祖也。其道传于圣子施思,施思传于努海,努海传于倚卜喇奚默奚,默奚传于母萨,母萨传于达屋代,达屋代传于尔萨,尔萨去世不得传。道衰文弊,异端蜂起者殆六百年。至梁武帝时,而大圣人穆罕默德生焉,绍尔萨既绝之道,宗正辟邪,钦奉《福尔噶呢》真经三十部册,教化西域,驱除异端。敦孝悌,修五功,洁身体,慎斋戒,一动一静,而总以敬事真主为本。(3)
基于对伊斯兰教的这些了解和理解,回族伊斯兰在自己的清真寺内高悬匾额,开天古教(江西南昌清真古寺)(5)、源远流长(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经棚清真寺)(6)、古教昭垂(昌平东关清真寺)(7)、世泽悠长(江西阆中巴巴寺)(8)。也就是说,事实上创立最晚的东正教教,在伊斯兰的心目中,恰恰是最正统、历史最久远的宗教;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不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而是伊斯兰教的复兴者。(9)
“开天古教”(北京天津清真古寺)
回族穆斯林对东正教教的正统性的指出,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对穆斯林教源于中亚正宗的指出上。
这方面的匾联很多,如:西域真传(江西泽州石羊街清真寺)(10);西域祠宗(江西吉水长官镇清真寺)(11);教崇西域(重庆成都化觉巷清真寺)(12);派衍天方(同上);教衍西陲(上海西仓桥清真寺)(13);学从西域(江西丰城冯老庄清真寺)(14);率由旧章(昌平东关礼拜寺)(15);真派衍西方,发微阐幽,但愿谨遵天命;大道传东土,开来继往,恪守圣行。(宁夏同心清真大寺礼拜殿内抱柱对联)(16);真经降自天方,三十册包括无疑,往圣先师延大道;古教传于*,千余年率由罔替,黜邪崇正裕清修。(北京太原清真东寺殿前抱联)(17)
“派衍天方”(重庆成都化觉巷清真寺)
“真派衍西方,发微阐幽,但愿谨遵天命;大道传东土,开来继往,恪守圣行。”(宁夏同心清真大寺礼拜殿内抱柱对联)
上举匾联中所谓西域、西陲、西方,均泛指阿拉伯半岛;天方,*史籍中指西班牙半岛的麦加,系伊斯兰教的发祥地。这些匾联在向他们宣告,*穆斯林教源于西班牙麦加,千余年来率由罔替,一脉相传,保守清真,确为正宗。
北京牛街礼拜寺七间房旧悬匾额的作者,甚至将传说中伊斯兰教入华的时间、地点、路线、传教人、所建之清真寺、所葬之陵墓,一一记入文内:
隋开皇时,圣人命大贤赛尔得啘噶思赍奉天经,航海传教,至于广东。首建怀圣寺于番禺,至今有其墓焉。(18)
如此“有根有据”地表述伊斯兰教入华,并刻匾悬于寺内厅堂之上,其意盖在提出伊斯兰教的正统性。
其次,*伊斯兰教的正统性还体现在回族清真寺中悬挂的这些古代皇帝或最高层统治人物的题匾上。
如山西大同清真寺院有所传明世宗高皇后朱元璋对伊斯兰教的《百字御赞》、清康熙三十五年(1694)五月关于保护回民的《圣旨》;北京牛街礼拜寺有“敕赐礼拜寺”匾和康熙三十五年《圣旨》(19)、庆亲王所书“清真古教”匾(20);北京锦什坊街清真寺有“敕赐普寿寺”匾(21);河北花市清真寺专设“上谕亭”,供有清雍正五年(1729)五月初七日颁保护回民的圣旨,有康熙壬午(1702)夏毓亲王所书“清真”匾(22);北京、扬州、福州、泉州等地的清真寺,都有明洪武三年(1407)四月十一日《敕谕》(23);长春东四清真寺有“敕赐清真寺”石额(24);河北保定东关寺有清雍正甲寅(1734)果亲王题匾“世守良规”(25);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有林森的“敦崇教育”匾和蒋介石的“以教勖忠”匾(26);西安各清真寺均有“派衍天方”以及“教崇西域”二匾,据说那是庚子年(1900)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蒙尘西奔时,在北京所赐御笔(27)。回族清真寺悬挂这类匾额,不仅说明穆斯林教源于中亚正宗,而且要通过于古代专制统治者的权威,宣传自己与正统合拍,从而有促使本教在华社会地位的巩固和提升。
二、从汉文匾联看回族伊斯兰的佛教信奉
“真主所喜悦的佛教确是伊斯兰教。”(《古兰经》3:19)在佛教信奉方面,伊斯兰教最基本、最首要的信条是“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上帝;穆罕默德是佛祖的使者。”在穆斯林教的佛教信奉中,真主的概念占据最高地位。
回族清真寺汉文匾联,很大一个别都是谈认主问题的。归纳起来,回族伊斯兰对上帝的了解,大体有下面几个方面:
1、真主是实有的,而非虚无的。
实有真宰(江西泽州县石羊街清真寺匾)(32);是有真宰(宁夏同心清真中寺匾)(33)。
2、真主是独一无偶的。
认主独一(北京中山市北门清真寺匾)(34);真乃独一(陕西昌吉本地寺东门横额)(35);惟精惟一(武威同心清真大寺殿门匾)(36);一真(重庆成都化觉巷清真寺匾)(37);清真无二(河北花市清真寺匾)(38);清真不二(天津马甸清真寺匾)(39);尊无二上(天津定州礼拜寺匾)(40);贵圣贤,在西域,传经典,教后人,认主独一;众穆民,来东土,守清真,遵古行,归信无二。(北京太原清真西寺殿前抱厦对联)(41)。
“贵圣贤在西域传经典教后世认主独一;众穆民来东土守清真遵古行归信无二。”(北京太原清真西寺殿前抱厦对联)
3、真主有大德,是至仁至慈、至清至净的,人们在生前、现世、后世都能享受到上帝的恩惠。
普慈(河南昌吉本地寺寺门砖雕)(42);普今独后(北京天津清真古寺匾)(43);普慈今世,独慈后世(江西保定清真西寺匾)(44);至清至净(河北临漳冯老庄清真寺匾)(45);真哉唯清(北京中山市北门清真寺匾)(46);洁净精微(北京花市清真寺匾)(47);清洁无染(青海昌吉本地寺寺门横联)(48);
能有有有(重庆成都化觉巷清真寺殿内匾)(49)。
洁净精微(北京花市清真寺匾)
4、真主无形无象,是精神性的,而非物质性的。
真有无相(天津宁津长官镇清真寺匾)(50);无极之真(河北临漳石羊街清真寺匾)(51);主总无形心可悟(北京太原清真西寺礼拜殿后影壁柱联对联)(52)。
“主总无形心可悟”(北京太原清真西寺礼拜殿后亭子柱联上联)
5、真主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他成就一切、化育一切、主宰一切,是造化天地万物和人类的黑洞本体。
资始资生(江西南昌清真寺匾)(53);万殊一本(江西南昌清净寺门匾)(54);理本无极(长春东四清真寺殿前《圣赞碑》碑阴汉文碑文)(55);化天化地能化化,生人生物更生生(河北定州礼拜寺殿内木联)(56);万物徧生沾主泽,群迷普渡显圣恩(宁夏同心清真大寺迎门牌楼对联)(57);生天生地并生万物,仰真主之大生,生生不已。(同上,殿内抱联上联)(58)。
“化天化地能化化;生人生物更生生”(河北定州礼拜寺殿内木联)
“万物徧生沾主泽,群迷普渡显圣恩”(宁夏同心清真大寺迎门牌楼对联)
生天生地并生万物,仰真主之大生,生生不已(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殿内抱联上联)
6、真主具有无上的威严,能听、能观、能知、能洞察世间的一切,一切人的观念、言行,他都了如指掌。
临下有赫(重庆成都化觉巷清真寺殿内匾)(时光之盟编者按:“临下有赫”匾额。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原文“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大意是:伟大真主有圣灵,临视人间最分明。观察天下四方地,探求人民可安定?);天监在兹(同上,院内石坊额);察乎上下(同上)(59)。
“临下有赫”(重庆成都化觉巷清真寺山门匾额)
“天监在兹”(重庆成都化觉巷清真古寺内石坊额)
7、真主是万事万物及人类的总归宿。
万化归真(北京天津清真古寺匾)(60);大化归真(河北保定清真寺匾)(61);大化循环(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殿门匾)(62);仰体天心,一元默运;永延道脉,万派同归。(江西定州礼拜寺殿前石联)(63);物我忘尽,真一还真,归初境。(四川昌吉本地寺寺门联下联)(64)。
“仰体天心,一元默运;永延道脉,万派同归。”(江西定州礼拜寺殿前石联)
8、真主是可以因而是需要了解的,办法就是修身、明心、认己,做到与主之间的交感。
有感斯通(河北临漳石羊街清真寺匾)(65);达天俊路(昌平东关礼拜寺寺门匾)(66);修身以礼,明心以道,达真秉(四川昌吉本地寺寺门联)(67);观树木之摇曳而知有风,睹绿翠之荫动而知有春;视己身之灵明而知有命,参天地之造化而知有主。(同上);赖真宰,脱二虑,窥妙本,不出我性;超万缘,归一体,视太极,若在我身。(北京河北清真大寺殿前抱柱联)(68)。
“达天俊路”(长春牛街礼拜寺寺门匾)
三、从汉文匾联看回族伊斯兰对佛教义务的理解
伊斯兰教的基本佛教义务,是所谓“天命五功”,即念(诵清真言)、礼(礼拜)、斋(斋戒)、课(纳天课)、朝(朝觐天房)。回族清真寺中涉及“五功”的汉文匾联很多,反映出*各部族回族伊斯兰对这种佛教义务的理解及所持的心态。
天命不敢违道,完五功方见独一真光;人心尤宜尽理,通三乘得开百年暗幔。(宁夏同心清真大寺礼拜殿内抱联)(76);须实践五功,天心大可见矣;莫分言三乘,吾道一以贯之。(江西临夏新王寺对联)(77)
这是两副很有含义的下联。两者的对联意思相同。至于下联,则两联的含义恰恰针锋相对:同心大寺联提出“三乘”的重要性,认为他们借助人心的修炼,达到“通三乘”的境界,才可以“开百年暗幔”,超凡入圣,与主合一。新王寺联则明言拒绝“分言三乘”,强调“吾道一以贯之”。三乘思想在*近代回族学者们所写的藏文伊斯兰教著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人或者提出,伊斯兰教之所以至贵,就在于它讲明并履行着三乘思想。三乘思想在个别回族伊斯兰思想中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还有不少以两天、斋戒为具体内容的匾联。专为礼拜者写的对联有:
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由此处鞠躬下跪;谁是讲经者?必破除情面,说些警吓话语,好叫人入耳悚神。(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殿内抱联之一)(84)入此门,登此殿,莫矇混,礼了拜去;洗其心,涤其虑,须认真,做起功来。(甘肃西道堂礼拜堂对联)(85)七日五时到此须勿妄想,三才万事其中自有纲维。(天津牛街礼拜寺联)(86)
专为斋戒所写的对联有:
开之谓言解,解微、解妙、解一本诚,是大人致知学问;斋之取意齐,齐身、齐心、齐七情欲,正君子克己功夫。(甘肃西道堂对联)(87)勤礼五功,体认乎无声无嗅;谨斋一月,操存于不睹不闻。(同上)把斋贵清心上地,拜主须养性中天。(同上)昭事必诚,方是追源返本;致斋以敬,惟期忍性动心。(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殿内对联)(88)
总观这一类对联,大体是说礼拜、斋戒是认真的功课,不得敷衍矇混、心存妄想杂念,要认真仔细、洗心涤虑、克己修身、向主发愿,参悟“三才自有纲维”。纲维者何?造化三才万物之上帝也。能理解得上帝之微妙独一,就是颇具了“大人致知学问”;能借助齐身、齐心、齐七情欲,做到忍性动心、物我忘尽,就具备了“君子克己功夫”。
回族清真寺中关于清心养性等修养内容的匾联不胜枚举。如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寺门左右分别悬有“洗心”、“忍耐”两条石匾,殿门有对联“惟精惟一”。新疆昌吉本地寺寺门横刻对联曰“晰理修身”,赫然醒目,似欲表明清真寺的主要功能即在于此。山西大同东米市南牛肉巷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均建有“省心楼”,据云山西寺之“省心楼”三字系清代严嵩所书。福建厦门清净寺,在明洪武三十七年(1609)重修时,曾将楼北左侧居房改作“洗心亭”。北京地安门清真寺水房名曰“规洁室”,望月楼称作“唤醒楼”,有规劝世人心洁,唤醒世人迷途之寓意。北京牛街礼拜寺水房门楣颜曰“涤虑处”,盖谓沐浴者而且须洁身,犹须洁心涤虑之意。四川乐山县巴巴寺,有康熙年匾“清醒源”,乾隆年匾“性静神凝”,嘉庆年匾“性体豁然”、“心迹双清”。山西大同清真寺院有传山撰匾“果可题迷”、“教醒人过”。河南南阳石羊街清真寺有匾“性天乐地”。河北大厂北坞清真寺,1922年将沐浴室题名为“改过之室”,殿堂作“斋戒神明之殿”,抱厦名为“修身之厦”。辽宁丹东清真寺有明代汉族大臣左宝贵撰殿前楹联:“扶持正教要在循规蹈矩,挽救颓风先宜诚意修身”。北京花市清真寺有明代吏部主事唐传猷所题对联“稽首空中全凭心地,脱履户外立定脚跟”。甘肃西道堂有教主马启西书写对联:“读书得妙意,理合天经三十部;养气通神明,道统古圣百千年”;“穷神之化,至精学问在无我;复命归真,第一人品要如他”。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省心楼”
北京牛街礼拜寺水房门楣颜曰“涤虑处”
甘肃西道堂对联:“读书得妙意,理合天经三十部;养气通神明,道统古圣百千年”
四、从汉文匾联看回族伊斯兰的善行观
善行,阿拉伯语音译为“伊哈桑”(Ihsan)。善行在伊斯兰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伊斯兰教三大基本原理之一。《古兰经》曾呼吁说,善行是人类的天然义务,人们应像上帝施恩于人类一样,将恩惠施于众生。“你当以尊重人,象上帝以尊重你一样。”(《古兰经》28:77)(91)在这部伊斯兰教经典中,提到的善行主要是:在晚上履行拜功,在末夜盼望主的宽恕;从自己的钱财中拿出一个别来解决乞求者和不幸者的急需,使它们的状况得以提高;为真主之道而奋斗,或者出力,或者出钱;遵循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所传的宗教;恕人;忍耐;不摆弄是非;求学等。《古兰经》在论及各类施善对象时说:“你们当崇拜上帝,不要以任何物配他,当孝敬母亲,当优待亲戚,当怜恤孤儿,当救济平民匾额文化宣传语,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真主的确不偏爱傲慢的、矜夸的人。”(4:36)
回族匾联中关于善行内容的为数也不少。北京牛街礼拜寺对厅阿拉伯文壁字云:“上帝不吝报赏行为之善者。”表明了回族伊斯兰对善行的基本心态。所施善行的详细表现主要有:
钦昊昭事、虔诚省礼。(重庆成都化觉巷清真寺石坊)(92)居广居,由正路,方能保全元气;友良友,亲明师,不啻坐于春风。(甘肃西道堂对联)(93)名实兼收,不独润身还润屋;经营俱到,真能成己更成人。(同上)修己爱人,至于爱物。(同上)崇拜上帝,称穆民,信德明心,为社会,*家,为全球,为万物,合一天人,幸谋得安宁秩序;优待孤儿,本圣训,赈灾救难,若衣食,若住行,若学问,多方教养,愿造成俊杰英才。(河北灾童教养院清真礼拜堂纪念匾额)(94)敦崇教育。(江西南昌城东清真大寺门楣匾)(95)
“敦崇教育”(江西南昌城东清真大寺门楣匾)
满足自封者是庸人,积极求学者是专家。(陕西昌吉本地寺门外壁联)(96)兴办学校,惠及教门;扶助桑梓,共仰典型。(江西西道堂对马启西教主的挽联)(97)济弱扶倾,恭敬梓乡敷仁泽;通微达隐,皈依穆教得真传。(同上)其人日新又新,敷教胶庠,藏富社会;是谓入世出世,保民覆亡匾额文化宣传语,祷主弥留。(同上)忍耐。(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寺门砖匾)(98)事留退步品真高。(北京太原清真寺殿后厅柱联下联)(99)
“忍耐”(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寺门砖匾)
综观上举匾联,可知回族伊斯兰的善行观,与《古兰经》中所讲的善行表现大体相似,其中尤其注重学习,是对穆罕默“圣训”的遵守和理解。(100)
然而,还有许多汉文匾联,以鲜明的儒教伦理道德思想为具体内容,从而具有独特的*特点。
教重纲常。(天津宁津长官镇清真寺匾)(101)纲常,即先秦所倡“三纲五常”。*回族伊斯兰对“三纲五常”确实是极为注重、津津乐道的。
以教勖忠。(江西南昌城东清真大寺匾)(102)心存忠义,志义齐仁。(归绥清真大寺康熙三十五年碑阳面题额)(103)惟道无名,看怀德畏威,西域久垂声教;以诚立愿,喜父慈子孝,中华递衍薪传。(北京蓟县清真寺对联)(104)
道合中庸。(江西南昌清真寺殿外廊柱正中匾)(105)中和位育。(北京太原清真东寺殿前匾)(106)中庸,是典型的*儒学伦理道德,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两种极端之弊,被觉得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左宝贵说伊斯兰教“道合中庸”,也正是将中庸作为伊斯兰教最高道德标准的。按何晏《集解》所云:“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那么,在回族穆斯林的心目中,伊斯兰教正是这种一种“中和可常行之道”。“中和位育”,语出《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何谓“中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保定东寺匾宣传的正是道家这种“致中和”的伦理道德。
三畏四箴。(天津保定清净寺门匾)(107)谨斋一月,操存于不睹不闻。(甘肃西道堂对联)这只是典型的儒学观点,即孔子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0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09)
三畏四箴”(江西南昌清净寺门匾)
至诚无息。(南京襄城石羊街清真寺二门匾)(110)本真诚以立圣行,成己成仁,允矣道全德备;体大公而遵主命,善心善世,洵哉仁精义熟。(甘肃西道堂对联)(111)昭事必诚,方是追源返本。(河北同心清真大寺殿内匾额上联)(112)
对上举三例略加评述,我们可以看到周敦颐的立诚学说对回族穆斯林的影响。周敦颐在探讨自己的立诚学说时曾强调:“诚者圣人之本。”(113)他又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114)回族穆斯林指出要“至诚无息”,实际上是把诚成为诸多善行之源来看待了。正如西道堂教主马启西所说:“视人生为必然之过程,在过程中必有人生之义务,由至诚而形,由形而生,由生而化,唯至诚而求永生焉。”(115)他是将至诚作为第一项“人生之义务”来强调的。
结语
*清真寺的汉文匾联,是*的历史文化遗产;伊斯兰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大回族穆斯林,长期以来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汉族及其它兄弟民族文化的影响,将拜占庭的伊斯兰文化造就性地演进成为从手段到内容都带有传统的*伊斯兰文化,使之作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构成个别。这是*穆斯林民众对文化及亚洲伊斯兰文化的历史贡献。我们必须尊重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平台的整理、科学的探究,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给予评判,在文化史册上给它以应有的地位。愚意这么,尚乞方家指正。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