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是题词的横牌,又称匾额,一般悬挂于门屏或厅堂内墙的上部,是中华民族质朴的习俗文化精品,起源于秦汉,在清朝的农村已被普遍使用。按匾的内容可分为祠堂匾、府第字号匾、堂号匾、文人骚客题字匾、福禄寿庆匾等。
经考证,至文革前,在石马岙於氏一族就有很多匾额,还有一些现今已甚少见的搁几。
堂号匾
石马岙於氏是一望族,设有多间祖宗堂,那间房俗称堂前间,在一座楼房的后面。堂前间是该座房子里最大最讲究的,如於氏新小房堂前间的檩条两头被当做了一样大小,并用一只标准圈套过,全间房用涂料装饰,富丽堂皇匾额犹存,该房人的红白喜事大多在此处举行。一般人家祖宗的香火就祭拜在祖先堂里,祖宗堂里设有“神龛”,在这“神龛”之上,挂有一张匾,称为“堂号匾”。
石马岙於氏廿四间走马楼“安业堂”匾,寄托着期望子孙都安居乐业的愿望;接椽墙门的“忠恕堂”匾,意为子孙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举人府的“于斯为盛”匾,是希望家族从此处开始兴盛起来。於氏的世系匾还有兄弟二代均为秀才的丹峰先生屋的“敬止堂”匾,秀才楼的“余庆堂”匾。
牌坊匾
石马岙於氏老小房祖宗堂内曾挂着一块“节孝匾”,是巡按钦旌於维权妻沈氏。二十四间走马楼有一块“於嘉芝妻邬氏节孝”匾,匾中有二个大字“钦旌”。(岱山於氏历代共有6块“节孝匾”)。
府第字号匾
石马岙於氏举人府墙门上挂有“武魁”匾,由礼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佥事王凯题,褒奖於九皋荣中武举人。
艺文教泽匾
即文人骚客题字匾,据於氏书法传承人、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於*先生讲,於氏义书院-文昌宫里有四张艺文教泽匾:“先德是食”匾,意先人的优秀品德是后世的精神食粮。“佑启后世”匾,意为启发后世作*家有质量等级高的有用人才,由被誉为清末舟山出城北第一支笔的山外秀才*栋题,其为石马岙於氏父亲。“垂裕后昆”匾,意为要为后人子孙留下功业或财产,由原本浙东名人文昌宫十五房后裔於凤圆题。“斯文在兹”匾:由於氏书法家於维水题。这些匾虽仅只言片语,着墨不多,但涵义深远,内涵丰富,它悬于宅门则古朴雅致,挂于厅堂则蓬荜生辉,装点名胜则古色古香。
石马岙於氏宗祠、义书院、举人府的那些匾,历尽岁月沧桑和历史演变,已不复当初端庄文雅的身影了匾额犹存,唯独秀才楼的“余庆堂”匾(见图一),仍完整地高悬于祖先堂内,因后代保管有方,至今犹存,是一块现在在农村罕见的,有价值的老匾。
“余庆堂”匾挂于清嘉庆四年(1865年,匾上有记),已有147年,该匾长2.48米,高0.90米,字阴刻,书法精湛。因占上下二层,故匾高大。它是於氏祖先相濡以沫的结晶,寻根释祖的见证。今天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的“余庆堂”匾越发变得弥足珍贵。
“余庆”两字语出《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指留给后代后辈的德泽。用现代话说:一位做了这些善事,造福乡里,功*家的人,虽然不必定能迅速受到回报,但留出来的德泽,必然会惠及子孙,由子孙享受;而相反,一个人做了这些坏人,损人利己,*殃民,尽管本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但留出来的遗恨必然会殃及子孙,由子孙来承担。“秀才楼”的先人,用“余庆”二字做座右铭,要求后代行善积德,广植福田,建和谐社会,走中庸之路。
“神龛”之上有匾,“神龛”之下有搁几,是清代百姓堂前间里的正常摆设。搁几是一种用搁板做面,安置在两端几架上的长案桌,与现代的长茶几相仿。
搁几之名笔者有所耳闻,但当时不曾看到过,民间遗存的也不多。最近看到石马岙於氏药店屋里还有搁几一张(见图二),长2.58米,阔0.38米,高1.02米,搁板厚8毫米。於氏药店屋里的搁几不算高档,高档的搁几两只几架精致,面板用独块梓木、硬木等做成,举人府堂屋里的搁几就非常高档,搁板用上等硬木做成,两头翘起,元宝型,民呼“搁几大座”,可惜目前已不见踪影。
祖堂里的搁几有何功能,一是放东西,如婚礼拜堂和祭拜祈福时用的供品台和锡花瓶等,现在庙宇的元宝桌上可以看到。二是当有族人去世,要香火上堂时,它成为梯凳用,安全又方便。
石马岙於氏的故居、石窗、匾额、搁几、都是宅居文化的丰厚底蕴,广泛体现了石马岙於氏的人文风貌,是研究石马岙民俗文化更加宝贵的财富。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