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侠电影家金庸的《鹿鼎记》再度登陆卫视八套电视平台,剧中展现了韦小宝配合少年大臣康熙擒拿权臣鳌拜的电影剧情,而电视剧中一闪而过的一个镜头:康熙朝的太子少保、一等公鳌拜家大门上挂着的“鳌府”二字,再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鳌拜家大门到底需要写哪些”,这个虽然简单的难题,一度冲上了网络热搜。
鳌拜家大门上究竟需要写哪些?这个简单问题实际涉及古代各类典章体系和故事。本期我们就来溯一溯这个很复杂的简单问题。
猜想一
瓜府?
“瓜府”之说,源自鳌拜的出身——鳌拜出身唐朝*名将费英东一族、满族八大姓之一的瓜尔佳氏,“鳌拜”实际是他的名字。如果非要在大门上写个姓氏,那么鳌拜应该写个“瓜尔佳”或者写一个超大的“瓜”字,这个逻辑看上去好像是成立的。
但这些也许性似乎是极低的。因为清朝蒙古王公贵胄在亲政以后逐渐推广的是“称名而不举姓”,比如我们很熟悉的乾隆朝宗室和珅,他是钮祜禄氏,和珅并非他的名字。但是在和珅当大学士的之后通常也没有人称他为“钮祜禄中堂”,仍旧是按照汉俗,取和珅之名的第一个“和”字,称其为“和中堂”。据此,太子少保鳌拜在当年很可能被人称为鳌少保,而不是瓜少保。
猜想二
鳌府?
如果清人也许称呼鳌拜为鳌大人,那么鳌拜家能写个“鳌府”吗?这个可能性也有极低的,因为鳌拜家是不能公开用“府”这个字的。
*《钦定大清会典》延续了古代对于王公贵胄及大臣的宅第命名的基本方法,规定唯有清朝的皇孙、世子、郡王、贝勒、贝子以及*公和*公这几类人(这种人基本全部属于皇室宗室成员),只有它们的家才够资格可以公开称为“府”。鳌拜虽然在康熙初年权倾朝野,做到了亲政大臣、太子少保,但是鳌拜并不是即位成员,除非鳌少保曾经跋扈到上头了,要与清廷上下全员公开指责,否则没有必要非去争夺皇室册封专属的这个“府”字。
最近开播的《鹿鼎记》中,鳌拜家挂了“鳌府”的牌匾
猜想三
鳌第?
按照《钦定大清会典》的规定,鳌拜这种公爵一级的高官,只能公开使用的字是“第”。这方面是有明代文献记载可以比对的,比如在古代乾隆年间成书的《宸垣识略》里,就看到了大臣和珅的宅子被你们叫做“和第”。因此“鳌第”的称谓有一定的可靠性。
只是,就在这同一本书里,还真的出现了鳌拜家的专属名字,不过它却不叫“鳌第”,而是叫做“一等超武公第”。鳌拜的封爵就是一等超武公,这才是历史上的鳌拜家的即将名字。《宸垣识略》里说,鳌拜家的这个“一等超武公第”就在东堂子胡同鳌拜匾额,这个胡同以后还在,位置大概在上海的王府井和*门之间。
猜想四
“一等超武公第”?
根据上面的记录,“一等超武公第”确实是鳌拜的家。但是,鳌拜家大门上却不可能挂着“一等超武公第”这个名号。问题就出在鳌拜的这个封爵“一等超武公”上面——“一等超武公”不是鳌拜活着的之后获得的,而是在康熙皇帝的女儿雍正即位之后,才继位给即将死了差不多60年的鳌拜的。这之后继承一等超武公爵位的,是鳌拜的儿子达福。
然而,鳌拜活着的之后他家大门上是不可能悬挂“一等超武公第”这个牌子的。《宸垣识略》中看到的东堂子胡同“一等超武公第”,实际是鳌拜孙子的家。而鳌拜活着的之后,清朝的即位制度还不健全,还没有发明“超武”这种花里胡哨的名字,鳌拜当年权倾朝野的时侯,获得的封爵就是简单的命名:“一等公”。
猜想五
“一等公第”?
理论上,“一等公第”确实最可能是鳌拜家大门上挂着的名字。综合清人文献的相关记录,我们可以得出这种的论断:如果要在大门上悬挂标榜主人身份的匾额,那么通常是用“官职\封爵的俗称”+“第”这样的命名模式,比如“宫保第”“大学士第”等等。当然也有一种例外,那就是皇帝赏赐给某家的题字,皇帝亲笔就不必定遵循这种的命名格式了,不管皇帝写了哪个,受赏的别人都可能变成是一种荣耀,直接挂在大门上。
游客参观恭王府。图/光明图片
猜想六
“鳌拜之家”?
行文至此,我们将要大致推断了鳌拜家曾经大门上或许的写法。不过,其实也有一种更大的或许,我们今天才要提到。
这个可能就是:根本不会悬挂这类文字。这种状况,在清代也有相当常见的。清朝对官员宅第的规模、形制、色彩、布置等诸多要求比较细,甚至大门的门钉数量多少都有苛刻要求,因此针对当年熟悉套路的人来说,要识别一个大门的主人是哪个地位,有众多其它方式。所以,鳌拜家曾经挂着一个“XXX第”这样的门匾的或许性鳌拜匾额,其实也不是十分高。
然而,在影视作品中,这个“鳌府”或者“和府”的门匾挂在大门上,就相当必要了。其实,不止这一次出演的张一山主演的《鹿鼎记》,之前香港版的《鹿鼎记》电视剧和小说(例如陈小春饰演的TVB同名电视剧或者周星驰的同名小说)中,也多次发生了“鳌府”这个明显错误的写法。
周星驰版《鹿鼎记》中也出现了“鳌府”的牌匾
之所以影视剧制作者们前赴后继地重复这种的出错,就是由于带有“鳌府”门匾的影视镜头,能够产生有效的信息传递,让读者一看就明白,“哦!我们今天的故事画面成为鳌拜他家了。”因此我们反而可以说,影视剧中经常发生的“鳌府”,本质上就是要表达“鳌拜之家”的简单意思,跟影视剧中常常发生的“有间客栈”属于同类功能。
从这个视角来说,“鳌府”虽然也许在溯源的之后经不住推敲,但是它是有合理的存在意义的。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