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湖北咸宁决心让本地村(居)委会的墙壁看起来更清爽些。
这些像爬山虎一样在旁边蔓延的牌匾,正在被清理之中。从旁边到墙下,有的村(居)委会的牌匾多得连经常面对她们的工作队员,都数不过来。
在襄阳,一个村委会被统计出共挂着126块牌匾,而某家社区居委会戴着163顶帽子为居民服务。如今,多余的牌匾正被正式摘掉,比如那家挂着163块牌匾的居委会,一下子卸掉了上百块牌子。从此,办公室的墙壁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阳光。
据统计,仅是制作费,这163块牌匾就花去3万多元。如果紧挨着把他们在地上铺展开来,能占据小半个篮球场。
各种各样的牌匾装扮之下的村(居)委会墙壁,并非中部城镇襄阳独有的景观。不久前,《半月谈》的记者到河南西部一个“明星村”采访时发现,村委办公楼的整面墙壁挂满牌子,“名目众多,蔚为壮观”。而当地一位村官员声称,“类似牌匾也有不少,已经没有地方挂了”。
牌匾自然不是从天而降的,一个当时在街道办事处工作过的公务员感叹,那些能上墙的牌子,基本都有“官方背景”。每一块在旁边闪耀着光泽的牌匾,都会经过一双权力之手的审批和授予,通常也意味着一项职能的转让和摊派。
来自各个部门的职能,化身为镶嵌着各种字体的门头,在村(居)委会旁边高高挂起,似乎找到了一个梦想的栖身之所。
但不需要忽略的是,居委会以及村委会,是法律框架下的市民或居民的基层民众自治组织,并不是任由各级职能部门差遣的机关。不过,在各种牌匾的点缀下,不少村(居)委会沾染上独特的官僚气息,倒更像是街道以及村级的“二*”。
事实上,对于那些自治组织而言,并非每块牌匾都被欢迎,也不是每项被摊派下来的职责都倍感欣然接受。襄阳市相关部门在调研中看到不少吐槽,“一块牌匾就是一份责任,牌匾太多,村(居)委会工作员工对那个部门交代的事情都得干,身上的负担是愈发越重”。
这些一块紧挨着一块挂在旁边,铜质的或是不锈钢的牌匾,材质不同,款式也不统一。而和牌匾一样悬挂在半空的权责与事项,看起来也倍感眼花缭乱。自治组织可以提供的服务,*部门理应担负的职能,以及他们之间的界限,混杂在一片璀璨的金属光泽之中。
*职能和社会服务缺失清晰界限所产生的怪现状是,老百姓瞅着墙壁五颜六色的牌匾犯糊涂,遗落在缝隙里的公共职能有了被责难的理由,而社会自治的空间在“应付上级部门”的焦头烂额中被削弱。
每一块经权力之手颁发的牌匾,在挂上墙的之后,都会被带给各种含义和原因。其中,最恰当的原因仅仅是,*向社会放权。但是,放权并不意味着缺乏节制地印制和分发牌匾,然后像随手丢弃包袱一样,将职能转嫁和摊派给社会。从某些含义上,有些伸到旁边的权力之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削权,而是另一种方式的权利滥用。
早在2010年,中办*办印发的《关于开展和优化城市社区民众委员会建设工作的看法》中指出,“凡属于基层人民*以及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能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民众委员会”。
然而,无论是126块,还是163块,牌匾数量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墙壁上不断被刷新,仍然是一道常见的景致。在耐心统计过村(居)委会墙上的牌匾以后,襄阳市决定“清理规范过多过滥的制度、匾牌,为村(居)委会减负,逐步将村(居)委会官员从摊派任务中解放出来”。
就像当时挂起来的之后并不太费劲,将牌匾摘出来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当多余的牌匾被拿掉后,并不是留下一片干净清新的墙壁,就可以交差了事。人们不禁要问的是,那些被摘掉的权利和责任,究竟需要安放何处?
最妥当的答案而是:理应*分担的职能要归位,*能够包揽的事务交还给社会。不过,*将职责转交给社会之前,还是需要先梳理清楚权力清单,划清*和社会的界限,再慎重地将牌匾授出去,挂上墙。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