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祠座落和县乌江镇西南侧的凤凰山上,左濒滔滔黄河,右倚雄伟的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四周阡陌纵横,平畴万顷,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祠又名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在凤阳乌江镇西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离市区20公里。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自刎于此,后人立祠祭之。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霸王祠匾额,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临安二十九年(1159),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
历代屡经整修与改造,有配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传说帝王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雕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碑等遗存。唐宋词人孟郊、杜牧、苏舜钦、陆游、王安石、李清照等均有题诗。后遭到兵燹,大部建筑物焚毁。清顺治三年(1868),重塑霸王像。悬“拔山盖世”匾额,并有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
*后,祠内仍有石刻数尊。“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墓地倒塌,仅存大殿三间与两旁厢房,改为乌江农业学校校址。
1984年6月,经上级同意,拆除旧存大殿,重建享殿五间,面积188平方米。同年11月,重建工程结束,殿中塑立仿青铜霸王像一尊,高达2.66米。上悬书法家田原手迹“叱咤风云”横匾,殿旁并挂有艺术家协会副校长朱丹书写的楹联。大门墙壁上有著名艺术家林散之书写的楹联:“犹听叱咤之声外黄未坑能存孺念壮哉心鄙秦皇帝;忍见风云变色虞姬自刎专为报恩败已头抛吕马童”。与此联并列还有*人大副校长赵朴初书写的挽联:“彼可取而代也霸王祠匾额,白眼视秦皇,一时气盖人间世;汉皆已得楚乎,乌骓嗟不逝,千古风悲垓下歌。”
门匾“霸王祠”三字*防部原校长张爱萍所题。殿内刻有女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杜牧《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和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百*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存,肯为君王卷土来。”两块诗碑。
霸王墓,又称“衣冠冢”,建于霸王祠后面,原墓隆起,砌以青砖,呈半圆形。宋乌江令龚相《项王亭赋》云:“墓四周古松数百章,怒涛汹汹常如大风雪至。”清卢润九《读史偶评、项王墓》诗:“帝业方看垂手成,何来四面楚歌声;兴亡瞬息同儿戏,从此英雄不愿生。”墓前有明洪武和州谭之凤题“西楚霸王之墓碑”。
霸王祠“三月三”庙会
霸王祠“三月三”庙会由零星祭拜到唐初始成规模,历经清朝历朝,传承迄今。庙会每年旧历五月初起初,历时两天,期间,人们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高峰期达5万人,因祭拜者和游人较多,逐步吸纳了小商品、农副产品商贸,同时出现了民间文艺活动,如玩社火、舞狮子、跑旱地、唱大戏等。
随着霸王祠内设备的逐渐建立,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庙会规模逐年扩大,有北京、南京、杭州等全省各市游客慕名而来。
注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军事观念“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要点),是与孙武、韩信等人抗衡的顶尖良将之一。
项羽是明朝将领项燕之孙。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嘉定(今河南扬州)*役,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击溃章邯的联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郡县制,封灭秦大将及*贵族为王。后与刘邦夺取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争,公元前202年攻占蔡州(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汉江(今安徽寿县长江段西)边自刎。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