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是中华民族质朴的文化形式匾额书法展现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传承着特色文化涵义然而,当下匾额书法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或被电脑字体代替,或只好取消了事
沙孟海题“大雄宝殿”
如何让匾额这一优秀特色在近代薪火相传是当前遭遇的现实问题现特邀请相关人士、学者对匾额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点睛之笔
——王冬龄、周德聪谈匾额书法
记者印兆麒
书法报:让您印象深刻的特色匾额书法有什么?请举例谈谈。
王冬龄:记得20世纪60年代,我在上海念书的之后,去沈子善老师家,他告诉我中山陵的“无梁殿”请他写匾,他变得有些失望说:“劝人莫学书,学书为人役。”我曾经印象最深刻的匾额是:在北京新街口有一个知名的餐馆“六华春大酒店”,是后来上海高校校长、江苏省艺术研究会的胡小石题的。用的是唐代笔势的《石门颂》风格书法,浑厚奇肆。据说胡小石教授是六华春大酒店的常客,我仍然以前成为学生,始终没有走进过六华春大饭店,但经常经过新街口,都要欣赏一下这块匾额。到上海读书后,在西湖寺遇见沙孟海老师题的“大雄宝殿”匾额,也让我印象深刻,其体势开张,笔力圆厚,精神为之一振,极具震撼力。
王冬龄题“华藏世界”
周德聪:匾额本身是特色文化与建筑美术孕育的结晶,它融书法、镌刻、制作、装饰于一体,既带有装饰性,又具备审美性。如上海琉璃厂的“荣宝斋”,集书法创作、收藏、研究、经营、交流为一体,百年来声誉日隆。不仅作为知名老店,其匾额书法也广为人知,成为效法的经典。
然而,匾额书法当代亦有可称者,如沙孟海先生为西湖寺题写的“大雄宝殿”,沉雄中见潇洒,是为大观。
周德聪题“气接巴蜀”
书法报:匾额书法在书体选择上有什么讲究?您大概选择哪种书体题匾?
王冬龄:一般来说,匾额书法的书体应选择魏碑、行楷、隶书等人民群众无法辨识的书体。当然名胜旧迹、书斋的横匾,也有隶书、草书所抒写的。公共场所的匾额,一般我是写行书,有些也写书法、草书。
周德聪:匾额书法应依据悬挂的场所选择书体,与环境地点相合。更兼实用与审美的约定俗成,以易识、厚重、典雅的草书、楷书、行书为宜。篆书、草书由于缺少大众化的通识与审美,较少用于题写碑文。本人一般采用楷书、行书题匾。
王冬龄题“斗岩”
艺术报:匾额书法在样式取向上有无特殊要求?
王冬龄:匾额实际上分三类:第一类是商场和公共建筑,这样的匾额是要求大众易了解的书体,用笔以厚重扎实为主,结构以优雅端庄为要。第二类,寺庙道观,必须有一点虚灵静谧的味道。第三类,书斋、名胜遗迹,书体的选择和样式的自由度非常大,甚至篆书、金文、草书都可以。比如“醉翁亭”用毛笔书法来写就不合适,适合用行书或笔法飘逸跌宕的其它书体。
周德聪:匾额书法端庄中不失通俗,以浑厚、厚重、大气、中正是为主流。
周德聪题“钱家店”
书法报:匾额书法在章法处理上应注意这些问题?
王冬龄:传统的章法是从右向左,现在来讲也可以从左向右,符合现代人的视觉习惯,特别是字数达到五个字的匾额,一般我是从左向右写的。匾额书法通常以三四个字的内容为主。四个字的匾额必须首尾呼应、空间协调、追求差异,以首尾字略大,而不宜前面的字多于首尾。假如写“缘缘堂”,“缘缘”两个字就需要有变化。四个字的匾额如果有重复的偏旁,要让偏旁有所差异,或者把左右结构的字成为上下结构。款字也不可掉以轻心,要切记章法的协调与完整性。
周德聪:匾额书法协调统一是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要留意字的大小分布,字与字之间的空白不宜疏密悬殊。款识多少视应该而定,印章也不能轻易钤盖,以严谨稳妥为要。
王冬龄题“天目重光”
书法报:有一些匾额是将书家的佳作放大后制作而成,这种方法能否适合?
王冬龄:应该说是十分适合的。今人和古代写匾额,有太大的变异。古人应该原大,非常辛苦,据《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子孙无复学书。”沙孟海先生曾经写“大雄宝殿”,据说是将几支笔扎在一起写的。今天这些匾额都不是原大书写匾额用什么字体,而是放大而成的,最关键的弊端在于这个书写者的字是否经得起放大。优秀的书家,写成拳头大的字,放得再大也有没有任何疑问的。当然古人关于小字和大字的结构是有讲究的,这一点也要切记。
周德聪:一般来说是可以的匾额用什么字体,因为有些匾额特别大,书法家不可能按现场的厚度大小来写。如果是书斋匾额,尺幅大小在四尺、六尺对开之内,当然是原大最好。
周德聪题“智者乐水”
书法报:商业店面的门头作为匾额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下被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电脑字体所取代。请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探讨看法。
王冬龄:蔡元培先生曾经强调“以育人代宗教”,创*立艺专,选址在西子湖畔。对于的城市来说,如果没有名人、书家的匾额,就影响到城市的文化品味。记得1979年,我接受CBS()采访,在一个有*内的专题片中,我曾经说伦敦的大楼广场十分壮观,如果能配*内艺术的匾额,就更有含义了。应该说,匾额书法美术对一个城市、建筑有点睛的作用。这除了是的一个优秀的文化特色,也应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份。现在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电脑字体匾额,是一种缺失艺术审美的体现。
王冬龄题“兰亭书法社”
周德聪:在一定含义上,电脑字取代手写商业店面的招牌,也是时代使然。无论是电脑的手写体还是印刷体,都给这个时代的文字应用增添了方便。加上现代城市管理所谓的标准化、规范化、整齐感,电脑字成为招牌也就成了这个时代的常态。
但从审美视角看,由于录入电脑的手写体缺少应有的门槛,加上商家又无较高的审美眼界,只认为有粗有细、有大有小,甚至龙飞凤舞,也就随意取用了。市场应用的跟风也就促使某一类电脑字体匮乏成灾。如此,不仅对大众审美形成误导,也给传统的匾额书法美术带来极大的冲击。
周德聪题“粥堂里”
书法报:有的地方对原有你们熟悉的匾额以不易识读等因素提议更改。对此,您怎样看?
王冬龄:匾额的更换是正常的,但是不能以不易识读,或者以书家写的别体字,或某种字降低或下降了部分笔画为由替换。其实真正有修养的书家,他们的写法还是有出处的。
周德聪:最典型的要数“山东博物馆”的题字遭遇了。郭沫若曾为上海博物馆写过一件艺术佳作,落款有“山东博物馆惠存”几个字。博物馆建立以后,便易来使用了。从规范上讲,这种使用也有有缺陷的,不仅有侵权嫌疑,也对郭沫若先生的戏剧品格造成一定制约(也许是消极的)。倘若是郭沫若专门题写的碑文,其辨识度与艺术品格一定比其佳作落款的效果要好得多。如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不仅知道易识,且书风遒劲雄浑,与故宫庞大的建筑群相得益彰。
周德聪题“隐庐”
“山东博物馆”的确出自郭沫若先生之手,也使用了很长时间。但自媒体发达以后,有好事者(段子手)胡乱释读多个版本,亵渎了郭先生的绘画美术,但能够从根本上动摇郭先生艺术的本质,大可不必因无聊之辈的亵玩而去更换。
艺术报:当代匾额书法发展面临什么困境?振兴当代匾额书法,您有什么建议?
王冬龄:由于现代社会的审美多元,以及现代建筑的特殊性,提升当代匾额书法的关键是要让优秀的书画家在题字的作画与研究上再下点功夫,而重要的题字必须让勤于作榜书的书画大家来书写。书法大家也不要过度清高,雅俗共赏的碑碣书法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何乐而不为?譬如沙孟海先生写的“华联超市”就是一个很高的举例。
王冬龄题“壶天之春”
周德聪:时代进步了,匾额书法也要与时俱进。一刀切的电脑字固不可取,统统用书家的字也非良策。关键要看匾额用在何处,因时、因地制宜可乎!
王冬龄*艺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现代艺术研究中心教授兰亭书法社副总杭州市书协主任
周德聪三峡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书协书画教育理事会委员湖北省书协副主任宜昌市书协书记供稿:2020《书法报》第28期
▸
▸
▸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