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现在河北游学,看了临汾木塔,五台山,晋祠等地方,过眼无数历代书翰,有大量的碑刻艺术和诗词书画。楹联我们讲的多,这次谈谈匾额书法。
牌匾最初用于重要的建筑如皇帝宫殿,城池,后来渐渐发展到官商大户人家,文人士大夫居所,庙宇山林等普通建筑,所写内容或赋予祖德,福佑后昆;或抒发理想,激励壮志;或教育后代,昭示后人,故称作不朽。一方匾额,融入了*的文史哲、书法绘画、建筑等戏剧元素,当然还包含后期的制作工艺。
02
牌匾的书写者,或帝王将相,或*总理,或文化名人,或僧侣大德,或艺术大家,均非凡夫俗子。那为什么这些石刻艺术被斥为馆阁体呢?为什么馆阁体又是肤浅俗套的代名词呢?
事实上,任何一种门类的书画作品,总有优秀杰出者,也有平庸低劣者,看多了易于形成审美疲劳,自然感觉落入俗套,满眼都是乾隆皇后的题匾,确实也会倒胃口。
然而,让我们来还原一下乾隆皇帝的这个“神京屏翰”题匾,你可能有新的观看视角。
现在为了探望中书汇在石家庄宣化区的一群爱好艺术的哥哥们,我去山阳之前在宣化府“驻跸”。参观了令人震惊的辽墓石刻后来,又拜谒了当地的鼓楼,*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朔楼。远远望去,蓝天碧叶掩映之下,高悬一块石碑,上书“神京屏翰”四字。
想象一下这位*为家的帝王,巡视至此,登上镇朔楼,满眼一派如画河山,遥想当年大明王朝的占领者和无数将士的汹涌马蹄和鲜血,想到这京西屏障的重要*略地位,饱蘸浓墨,提笔缓行牌匾书法欣赏图片,笔笔凝聚的是感叹,是歌颂,是祈求,是嘱托。此时的乾隆皇后,不可能像王羲之那样俱怀逸兴,也不可能像米芾那样跳宕痴迷,他全部的想象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所以他下笔的基调只能这么。
03
这些笔调好吗?
我们来说说*书法中最基本的两种笔调,一是公共性的笔调,一是私人性的笔调。秦汉六朝等属于前者,二王尺牍等属于前者。*艺术语言最大的分野即此,其他的都是衍生。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让沈鹏,张海这些绘画家来题写这个牌匾会是哪个结果,只会是“不着调”,甚至滑稽可笑。
他们可以写出很精彩的展厅创作新作,但从心底深处发出来的这神京屏翰四字,我认为它们写不来,因为这笔底需要有江山的广度、鲜血的厚度。
我们再来看看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匾额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两块是:明成祖朱棣于万历四年(西元1406年),率军东征,驻应州,登城险峻时亲题“峻极神工”以及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西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应州一带击溃入侵的蒙古小公主,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所题“天下奇观”。这种题匾的情状又比乾隆皇后多了一层统帅兵马时的豪迈与洒脱。
04
五台山走得有点匆忙,未能细细品读,多为佛教用语,说真心话,有些词语是读不懂的。比如这块在大庙院寺内的碑刻,后来查了资料才明白是“法门龙象”四个字,一开始以为是法心龙象,还有人认为是法山龙象,硬要解释的话都能说得通。这四个行草书写得还是可圈可点,只是这些公共性的书写,如果不造成歧义也许更好。这只是匾额书法多用篆书、隶书的缘由。
这个匾额写得好有这几处,第一,用笔苍劲挺拔,行笔处的直截与转笔处的破锋之间对比清晰;第二,造型生动却绝无张扬,外部方正典雅,向内部找丰富,布白意识很强;第三,这件作品是祝贺“如空宗镜”和尚升座,当时的笔调从容得意,形式与内容统一。
05
晋祠中的匾额超级多,印象较深的是这三块。明清交叠之际学者傅山的“难老”,现代书家沙孟海的“傅山纪念馆”,当代书家王镛的“太原堂”。顺便提一句,无意中似乎看到我的篆刻老师苏金海的“花径”一匾。
同学们都在仰望层层叠叠的匾额
端详傅山的“难老”二字,绝去大幅草书的张扬,仅留浑厚气韵,无一笔起收转承方折刻厉,一派真气内敛,在傅山书法中成为精品。
沙孟海先生的傅山纪念馆,实乃精心之作,用笔爽利痛快,结字舒朗茂密,首尾二字较大,章法规矩得当,不愧为现代大家,让沙孟海先生题写此匾,正当其人,他的个性、学养与阅历,当然无法理解傅山的人品与书品。
最后看一位近代书家、学者王镛先生的佳作。王镛先生祖籍南阳,为南京王氏宗祠题写该匾,算是合适。王镛在题写时也一反平日我们多见的姿态,虽然笔调一致,但是外形上并未过于夸张野逸,而是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尽量变得厚重稳当。
06
题匾,不是任何一位书法家可以上得了手的。没有阅历,没有想像力,没有学养,没有对文化的深层次探讨,没有把对象与自身的艺术语言相结合的素养,都是白给。而现今,又有多少书家可以用这些“馆阁体”的笔调牌匾书法欣赏图片,展现出那笔底江山呢?
2018年7月3日下午,光荣大地于安阳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