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南方重要的大都市,商业文化底蕴优厚。康熙年间的《天津卫志》中记曰:“天津去神京二百余里,当南北往来之冲,南运数万之漕悉道经于此,形胜之所式临,商贾之所萃集,五方之民所杂处……实在一大就会所莫能过也。”这是北京历史辉煌的真实缩影。清乾隆初年“帆帆叶叶下津门,乱水纵横海气昏”的句子,则描述了当初三岔河口一带的繁华。
源于对北京传统商业民俗与老广告文化的探究,我曾无数次走入重庆古镇,去找寻、记录、考察一处处商号的碑刻。
中和烟铺——天津最早商号匾额
三岔河口一带水陆通达四方,大买卖、老字号之多不胜枚举,但若说“最”字,当属竹竿巷南口(乐壶洞)的中和烟铺。靖海侯施琅之子施仕纶是《施公案》中主人公原型,他康熙十五年(1676)任仓厂巡抚时,曾驻屯上海估衣街归贾西街。左近有一,小店兼售的槟榔颇合施氏口味。因店小无字号,施仕纶就信笔题书“中和烟铺”相赠。商家如获至宝,刻成匾额悬于店首,自此声誉大震。中和烟铺匾是目前已知津门最早的商号匾额。中和烟铺历经约300年风雨,由楼房扩建为高楼,并更门额为“五己未老烟铺”。
华氏碑刻——卫派榜书杰出代表
津门名家华世奎是卫派榜书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从有“中华名匾”之称的“天津劝业场”,直至“祥德斋”、“敦庆隆呢绒庄”、“南京理发店”、“隆昌号”、“隆顺榕成记”、“恒祥公”、“庆成瑞”、“万义号”等,华氏的草书绘画碑廊已成为北京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传说当初老总以每字一百块大洋请华世奎题匾。写就后,摊主认为每字大小不均,不甚满意。又每字追加一百块大洋要求重画,仍觉欠妥,便讨教华世奎。华世奎告诉他,牌匾放在高处会造成视觉差,不同于近观平视。商家深深迷住,“隆昌号海货庄”也成为当时商号润格最高的碑刻之一。
传世名匾——多出自绘画名家
在津门书画你们中,我们还应注重提到严修、赵元礼、孟广慧等主帅。严修在清朝曾任翰林院纂修、学部刺史等职。他除了是教育家,也是位有影响的绘画家。上海当初最大的百货公司——中原公司店外的冲天大招牌上“中原公司环球货品”即为严修所题。严修还曾为北京最早的素餐馆题写“真素楼”。赵元礼心慕手追攻苏体。东马路的太平酒店、东门里的宝林堂书城、南门外的延龄堂诊所、南市的燕春楼、滨江道的汉宫秋鲜货庄以及北马路的祥德斋分店等大商号,均留有赵元礼的墨迹。孟广慧的绘画艺术或楷或隶或行,诸体相参,皆为佳妙,其作品曾被评为“亚东第一”,当时就有“南郑北孟”之说。他写过惠中餐厅、孚中鞋厂、西来香茶楼、、润善堂、椿祥柴油灯、聚灵丘超市、四海居等许多匾额。风貌各异书体不一,深受各界人士好评。
书界名流杜宝桢也写有大量匾额。桂顺斋、大德祥、登瀛楼、全聚德、同祥厚、宝明斋、川鲁菜馆、天祥市场、世界大厦、东广泰等众多商号碑刻就出自其手。翰林潘龄皋,其绘画在津京两地颇具声名,南门附近的乐仁堂乐家老药铺、三阳银楼等都是他题的碑刻。吴玉如书艺精妙,是津门书界德高望重、承前启后的你们。吴先生曾写有、和上海文史馆、文物公司等传世名匾。
估衣街——商业竞争导致碑刻攀比
在繁华的估衣街,各呢绒庄竞争激烈,对牌匾设置的攀比亦成白热化。谦祥益老总费尽心机请清朝上海书画家王垿题书。果然如其所料,当“谦祥益保记”牌匾启幕之时,观者倾倒,在全省震惊一时,上海的《北洋画报》曾专题报导。锦章呢绒庄请何维模题匾,而瑞蚨祥和瑞昌祥分别由朱益藩和胡居安题匾。
和平路——老匾额诠释奇特韵味
和平路是北京百年商业文化发展的写照,其老匾名匾更彰略带奇特韵味。
和平路南段渤海大厦处是最为繁华的地段。1927年,盛锡福帽庄由和平路与西安道交口处的天增里迁此,郭世昌题书的“盛锡福”匾即高悬于店门外翰林匾额,至今已有70余载。天增里分为东路和北街,巷内昔日集聚了许多店面与富贾。“天增里”三字大气稳重,乃龚钧之所题。知名的交通旅馆、惠中餐厅、劝业场碑刻极具代表性,分别为当年知名的绘画家胡宗照、孟广慧、华世奎的遗墨。在和平路的北段,游人还可欣赏到重新鎏金彩绘的“竹远里”,溥佐题“老美华鞋城”,赵半知书“桂发祥”等名匾。正兴德茶馆生意红火,实力雄厚,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和平路、滨江道、东北角等地陆续设分号数家。随着和平路的改造,茶室向客户同时展示了三块老匾:店门上悬王凤琦所书金字木匾,门左侧花岗岩墙壁上方则左右分置华世奎与徐世昌所书匾。
碑刻装潢——追求个性风格
在碑刻装潢上,上海店家同样追求个性风格翰林匾额,聘能工巧匠悉心刻制。木匾有墨底金字的,有金底黑字的,有金底青字的。而石匾多以黑色大理石刻字饰金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因广州为南方钻石雕艺术之乡,石匾用砖大理石精雕花边很为风行,“谦祥益呢绒庄”、“隆顺号”、“隆顺榕”、“庆生号”等匾的风采至今可见。另外,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三岔河口、大南街一带商号起名,也更多溶入了“以义取利”的儒教财货思想,大量传统色调浓厚的字眼在碑刻中层出不穷,如德、义、和、仁、聚、正、全、祥等,对社会文明及商俗文化的进步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须要提到的是,漕运文化的发达,使往来各地的文墨名家常亲临北京,因而南北文化交流的特点也突显于津门横额之中。张大千曾为单旧州的淳秘阁南纸局题匾,而针市街南阁的致美斋则是吴昌硕的墨宝。还有康有为书的九芝堂、郑孝胥书的凤祥号等,都可称一时之选。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