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
老上海有句俗语叫太和殿的匾:无依无靠。太和殿是故宫三佛殿之首,清末紫禁城的核心,全省级别最高的建筑,民间也称的龙椅或八宝金殿说的就是它;建于明隆庆十八年,仿北京故宫奉天殿而建,初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清嘉庆二年改为现名;它是皇城中最高、体量最大的宫殿,也是现存最大木架构建筑。自建成后,太和殿经历了多次被毁、多次重建,明天我们看见的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的。
评书、小说等总爱说“皇帝上朝驾坐龙椅”,虽然太和殿才不是上朝的地方,而是举办重大庆典的宫殿,例如新皇即位(那句可爱话就跟这点有关)、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每年的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臣子也会在此接受文武高官的朝贺并赐宴。实际三佛殿(还有保和殿与中和殿)都是举办峰会的地方,典礼等级不同而已;臣子上朝在太和门(明朝),乾清门(明朝)和养心殿(*),叫御门听政。
三佛殿中都高悬横匾:太和殿为“建极绥猷”,中和殿是“允执厥中”,保和殿是“皇建有极”;全部引经据典,都是有出处、有蕴意的。拿太和殿碑刻来说:建即创建之意,极原指房子中脊栋梁,引申为整*家的最高准则;绥的原义是唐代旌旗或上车时钢缆制成的拉手儿,后来也有安抚、顺应之意;猷既筹谋、功绩,也指道和法则。“建极”出自《尚书》中的“皇建其有极”。商纣王之叔箕子为中华第一先哲,后被纣王禁锢。武王伐纣打进朝歌,纣王自尽,箕子重获自由。
武王求教于箕子,箕子为其讲解“洪范大法”,即天地间宏大的法则,其中第五条就是“皇极”。就是说君王为万民之主,应该自己构建宏大中正之道,之后才会教化臣子。“绥猷”同样出自《尚书》,夏桀王暴虐不仁,汤迎合民意诛杀夏桀,构建大商。之后将大义诰示天下,即《汤诰》,《商书·汤诰》载:“惟陛下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意思就是魔神将善道赋于世人,使人们有常性,能顺乎其道的则为天子。为此“建极绥猷”的意思就是臣子担负着上对苍天、下对黎民的双重使命,既要顺承天意、建立宏大中正的法则,又要迎合大街、安抚万民。
这块匾高悬在龙椅内,其实是下有依、后有靠,不然如何固定?这么无依无靠是哪些意思呢?这句俗语的起因与明朝的传位制度有关。封建社会初期,王位接班人一般是“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可唐朝一改由嫡长子即位的惯例,改为“立贤不立长”,但是不公开,甚至可以说清朝就没有太子。实际上也公开册立过一位,也是惟一一位,就是康熙第二子胤礽,结果还两立两废,最终也没能即位。而康熙朝也是承继人之位角逐的最惨重从时代,即知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这场没有烽烟的*争,四皇子胤禛笑到了最后,也就是雍正太上皇。这个事儿后来被“好好儿”的诠释了一番,许多小说、评书等作品及民间传说,都有着雍正改昭弑君的说法。说康熙临死之前把皇位敕令藏在龙椅的碑刻前面。胤禛在江湖上结交了一众武林前辈,其中一人叫甘雨、甘凤池,外号化地无形,堪称轻功天下第一。他夜入王宫,将奏章偷下来,把里面的“传位十四皇子”的十字加了一横一勾,改成了传位“于”四皇子。
实际这事儿不大可能,不说有没有人具备到王宫偷东西的能力;十字改于字就不对,由于简体的于是这个“於”。此外,明朝的敕令都是满汉两种文字,满文总不能也可以如此改吧?明朝的“匾后藏诏”倒是真的,但不是太和殿老仿匾额,而是正殿的正大光明匾。由于雍正继位后怕再度发生夺嫡风波,决定不再提早册立庶子,而是把承继人的名子写在奏折里,一式两份,一份儿派专人保管,另一份儿藏在内廷,等他死了以后两份奏折一起掏出来公布。
实际明朝通过这些“秘密手段”继承王位的也只有四个,不仅雍正,还有乾隆、嘉庆、道光,由于咸丰以后要么没他人、要么干脆没人承继,只能靠抱养。闲谈说了不少,其实太和殿匾后藏诏的事儿不是真的,但这个传说留传甚广、影响颇深,于是便诞生了“无依无靠”的说法;有两层含义老仿匾额,第一是太和殿高大,碑刻悬于离地数十米的地方,后面没有可攀缘的东西,所以奏折藏在这后头安全。在不搭架子、不支梯子的情况下没人上的去(没想到还是出了个轻功大神)。
第二是不立太子影响了重臣们的站队。公开册立庶子,臣子们能够提早去巴结太子,抓好与未来君主的关系。可这不公开的“玩儿法”让人们无从下手,要是跟押宝似的猜,万一站错队怎样办?尤其在新老过渡的阶段,好多人只能望着太和殿那块匾干着急,虽然成了无依无靠的人。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有这句可爱话是真的。太和殿建极绥猷碑刻曾是乾隆御笔,现今挂的是复制品,原匾在袁世凯篡权时被换下了,不晓得给扔哪里去了,可能到现今都没找着。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