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清华
*是牌匾文化发*,碑刻历史源远流长。为此匾额托钩,说起横额,你们都很熟悉。现在,街头店面上的牌匾大多为笔记本制做,纯手工刻制的比较鲜见。
在咱厝,就有一位老鸟演员,他坚持手工制匾,沉溺其中,手拿刻刀“划刻”建筑中的方寸之美,牵丝飞白展现书家墨宝之神韵,让这门老技艺不断弘扬弘扬。他,正是去年60岁的泉州书法院教授、手工制匾工匠——黄永裕。
从小醉心精雕艺术
在泉州城区的一处工作室外,黄永裕正手握精钢炼制的刻刀,坐在工作桌前不紧不慢地铭刻着眼前的木板,锯末急剧飞扬而起……
“匾额是中华民族奇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淬炼的诗歌、精湛的绘画和深远的蕴意,将*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歌、书法书法、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讲述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碑刻制做包括绘画、雕刻、贴金、上漆等十多道工艺,是手艺的集大成。书家写就作品后,会让我再进行刻字艺术等后续工艺制做。刻字艺术是绘画的重现,在方式上,是二维与三维的区别,目的在于重现绘画作品之美。”谈到制匾,黄永裕便来了兴致,打开话匣子。
1963年,黄永裕出生于东石镇区第二社区。因受家庭影响,7岁时他便随父兄学习石雕,做传统闽南眠床石雕花。因其母亲是读私塾之人,在家时常写字、画油画,儿童时的黄永裕就受其影响,懂绘画、画画和会精雕。上世纪90年代起,对绘画、绘画有一定研究的黄永裕,对木刻、篆刻形成浓厚的兴趣。自此,他转而研习制匾工艺,原来他所住的古厝名为“石窗”,所以其斋号起名“石窗堂”,后又增斋名为“木石居”,刻制牌匾已20多年。
对黄永裕来说,灯、刻刀、锤子、磨刀石等几件简单的木刻工具,都是他忠实的伙伴。为了让一幅幅具备东方美学的绘画作品复刻到木板上,他经常一坐都是好几个小时。
为出精品反复钻研手艺
被手工制匾吸引后,黄永裕便只身勤于摸索出一套传统刻字匾的技法,但他也经常到各地的寺观楼台等处观摩学习他人的牌匾手艺。后来,为了便捷,远一点的地方他便照相出来,回去后再将相片放大当心研习。
因打小就有精雕基础,再加上多年坚持,黄永裕得以迅速把握制匾方法,慢慢地也有了一定的制匾功力和名气。咱厝就有坚持使用传统制做碑刻方式的著名书家慕名找上了他。
“一开始,只是兴趣作祟才自学手工刻匾,可当有绘画家登门后,我更是铁了心,一定要愈发精益求精,锤炼手艺,能够不辜负重托。”黄永裕直言,手工制匾这一手艺,对制匾者来说,就是一项孤单的学佛。每一块匾都需花费大量的心力,磨人、磨心,最后才会磨出手艺来。记者见到匾额托钩,因为日积月累的铭刻,黄永裕的右手留下了固守传统手艺的痕迹。
“书法作品写在纸上和刻在匾上是两码事,手工制匾,就是用刀抒发在材料上。和笔记本制匾不同,手工制匾要求专注力高,急不得,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刻崩、刻错。不仅精雕,手工制匾之所以能长久保存,关键在于采用了传统手艺,从刻、绘、漆到给字帖金,一块牌匾做完最少要十多道工序。”黄永裕介绍,2006年,他应邀制做由*书法院教授王镛书就的“晋江书法院”这五字牌匾,硬是日夜加班制做了25天。
“为了保证书家原绘画作品的神韵,每一处落刀的刻纹都需反复思忖,进刀深浅差几毫米能够显示出不一样的疗效。有些细微处,一钩一弯都要反复用刀能够刻出疗效来。”正是遵循着这些精益求精的精神,在黄永裕后来制做的牌匾上,“墨韵飞白”也被抒发下来,最大限度地还原了书画家的绘画风格。
现在,黄永裕已完成多块著名匾额的制做。除大多数绘画家作品外,也有不少被悬挂于名寺殿堂,可供人观赏。在泉州五店市传统街区,也有不少他的作品。如“游客中心”牌匾、录颜真卿行草于布政衙的厅中大匾“禄善崇亲”及*诗论商会副会长、西泠印社社员王翼奇作品“抱柱联”等。在五店市布政衙大厅中的大匾“禄善崇亲”,还被卫视热映电视剧《爱拼会赢》拍入剧中。
有一次,一位作家到五店市传统街区游玩,见到黄永裕制做的牌匾后还以为是绘画家写起来的。走进一看,一摸,那位作家才发觉是凹进去的木刻,赞叹不已。得悉此事后,黄永裕很开心,直言“手工制匾是一件饱含乐趣和很有成就感的事”。
坚持弘扬传统制匾工艺
手工制匾很辛苦,经济效益也不高,好多人都劝黄永裕,现代刻字艺术可通过笔记本刻字,便捷快捷。但黄永裕依然坚持这项老技艺,在他眼中,弘扬传统制匾工艺,是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匾额,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一种艺术方式,与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方式相结合,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表,以显示建筑物主人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处世哲学和精神寄寓。我觉得,匾额制做好是要‘传世’的。制做者每次下刀都需怀有对历史的崇敬感和使命感。每刻制完一块作品,还没上涂料,我就用传拓的形式,保留原刻的气味记录出来。我感觉这让文化得到了存留和延续。”黄永裕说,一块牌匾或可留传百年千年,正是这份宽大的文化份量,在不断督促着他去钻研这项手艺。“*的山水园林,必有碑刻,使山岳生色、河川添彩。若无碑刻,就只是一座建筑。有了文字绘画的装点,这座建筑便从单纯的物质场所升华为精神意境所在。虽只言片语,少许着墨,望之却蔚然大观。”
“传统制匾是一种严谨的手艺。工艺复杂,费时吃力,原先极少人乐意接触。这种年,伴随着人们对传统手艺的注重,老技艺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黄永裕表示。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