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彬荣当时是的经理。这些年来,他珍藏的汗青文化名人题字已多达626块,其中三甲匾38块、一品官员匾75块、二品官员匾42块、*将帅匾40块、知名书画家匾45块。最早的碑刻为明代郭延嵩《枢密第》匾,另外也有元代祥符年《殿元》匾、明万历年*大臣朱元璋所题开科金榜匾和清朝景泰皇帝、隆庆皇帝,清代乾隆皇后、嘉庆皇帝、同治皇帝、慈禧太后,*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近现代孙中山、袁世凯、徐世昌、蒋介石、刘少奇等人所题的品位极高的牌匾,都*宝级的文物。
记者看到,在这种匾额中,三湘名流匾额共有45块。其中有清朝湘军四大名臣,被誉为“四大中兴名将”的*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四人所题的题字;有被誉为清代第一艺术家何绍基所书的励志匾;有*四川仅出的两位探花萧锦忠、彭浚所题的碑刻;*民*名将军蒋闳伟、李默庵、谭延闿、刘建绪、谭道源所题的匾额。每一块匾额,身后都有令人回味的历史典故,这些珍藏,弥补了湖湘匾额收藏的一大空白。
此外,黄彬荣收藏的名石刻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远、文化内涵之丰富在*都称得上第一。
一些名匾从厕所牛栏抢救下来
626块名匾汇聚一堂来之不易,这是黄彬荣二十多年来孜孜不倦收藏的心血。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还没有观念到匾额的珍贵时,他就对愈发越少、不断被人糟蹋的匾额产生了独特的兴趣。“我家附近有个人家里有五六十块匾,家里太小已放不下了,我刚好有仓库,就把他们全部买了出来,从此,我起初收藏匾额。”
黄彬荣热爱历史文化,他不酗酒、不饮酒、不赌博,业余嗜好就是收藏,为了寻匾,他足迹遍布四川、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省,上山下乡,踏破铁鞋寻找。
有一次,有人告诉他,江西南昌一户农家的牛栏门依稀可辨“翁心存”几个小字,像是块牌匾。黄彬荣马上驱车数百公里跑到吉安。洗去上面的牛屎和黄泥,“翁心存”三字赫然在目!“虽说沦落牛栏与牛为伴,匾头也被锯残,毕竟没有粉身碎骨,真是不幸中的幸好。”在翁心存题款的题跋前说过这件事,黄彬荣现在还感慨万千。
翁心存是明朝官员,道光乙酉乡试,工书画,官至工部侍郎、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其子翁同龢更是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刺史、户部侍郎、军机内阁,并且是清代帝、光绪帝的老师。
说到寻匾,黄彬荣话一箩筐,他说,有一回途经湖北永安,听说有个老太太家里有扇厕所门,竟是江西都督沈葆桢题写的碑文,但却说没有门不行,怎么都不肯卖。黄彬荣立马给老太太厕所换了张新门,老太太一听有人肯将新门换旧门,笑得身上乐开了花。“谁能想起眼前这块沈葆桢题写的碑文曾是厕所门呢?”黄彬荣笑着对记者说。
每一块匾都是历史文化瑰宝
黄彬荣对每一块匾都视若珍宝,一些匾还用专门的玻璃窗陈列起来。他告诉记者:“匾额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它起源于明代,西汉高祖六年(前202年)建造长乐宫,据说,阙门牌匾上的‘长乐宫’三个大字,就是刘邦亲自题写的。而‘未央宫’三个字,则出自萧何手笔。匾额文化发展于晋唐,功成于明代,兴盛于*。千百年来,匾额以其凝练的辞赋、精湛的书画、深邃的蕴意、华丽的装饰向世人展现出无穷的活力。无论是皇后对贱民的奖赏,官吏对下属的褒奖,文人墨客的自勉警勉,官吏及民间的礼尚往来,都蕴含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匾额可以说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之一。”
然而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匾额都被称作“封、资、修”的产物,特别是历史文化名人题写的牌匾首当其冲,几乎受到灭顶之灾。“现在要寻求匾额匾额文化宣传语,只能到大山里才有了。”黄彬荣说,“你看,这里展现的清末中兴名将、湘军统帅*藩的‘德洽宣恒’、国民*人宋子文的‘懿范式昭’等匾额,都破损得令人痛心。”黄彬荣说匾额文化宣传语,“匾额集哲学艺术、书法美术、雕刻戏剧、装饰美术、民俗曲艺于一体,我收集收藏古老的各种牌匾楹联,是为抢救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遗产做一点事。”
此外,黄彬荣的开元珍藏馆正在审请作为民间博物馆,国庆前夕将试着以团队预约的方式免费开放。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