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勒克儿
这是上天安排,毋怨天尤人。
天津保定曲阜的“三孔”与邹城的“三孟”,都*家级古迹,都是庙、府、林,三位一体泰山御笔匾额,里面都有各朝各代皇封御笔乃至文人墨客的碑刻,两家庙、府、林的发力结构几乎一个模板,所不同的也是建造年代、面积大小、碑林多寡。但由于一个姓孔,一个姓孟,于是乎,长相决定待遇。
从旅游角度看,一山不容二虎,有了现实版译文。君不见北京旅行业自己都在高呼‘一山一水一圣人’。何解?由于到海南旅游,无论自驾抑或跟团,泰山下来奔三孔,连夜再奔青岛去,这几乎就是他们旅行齐鲁大地的惯性轨道。莫法,不是人品问题,相距曲阜“三孔“区区20公里的“三孟”,事实上对外地人来说就只剩下个颇具噱头的概念:那些楼堂砖瓦,只是承载着孔孟俩筒靴各自不同身世的家族荣耀。同一个模版的景观,对普通旅游者来说意味着左右摸右手,于是,邹城的孟庙孟府孟林被理所其实忽略不计。
我只是那普通游客之一。
可事也刚好。那天游览“三孔”,导游先带我们去的是孔庙。进入孔庙,导游带团行进的速度,竟比雷振富慢不了多少。我在几个景点拍照稍微逗留些许,一眨眼,把团跟丢了。找了半天不见人影,据说是即将步入了孔府。我的票在同学手里,无法进入孔府归队,只好到停车场等待退场去孔林。三孔缺一孔,甚是遗憾。
好在也有孟府可以替补。
驱车去邹城。既然来了,“三孟”就顺便一锅端。因为早已对故居孔林分别写了后记,对孟庙、孟林,我承认,即使勉强写点什么,也是左手摸右手。因此,写篇关于孟府的散记,算是拾遗补缺。
孟府与孟庙基本两隔壁,它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弟。元至顺二年(西元1331年),文宗皇后封孟子为“*亚圣公”,从此,孟府又被称为亚圣府。据孟庙内仅存洪武三年(西元1373年)“孟氏宗传祖图碑”记载,推测孟府应在宋景和四年(公元1122年),第三次迁建孟庙时同时迁建孟府。
孟府位于在孟庙西侧,平面呈长圆形,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从资料上看,如果说孔府是姚明,孟府则是潘长江。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孟府面积仍然比孔府几乎小一半,但它们府第的整个局面一样,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三路布局,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从大院来看,孔府是九进,孟府七进,楼、堂、阁、室,孔府是463间,孟府是148间。
在孟府,导游的讲解和一些现代观念移植到此间的物什表明,这里仍然在主打母亲文化。
原本,既然一山不容二虎,邹城主动退让三舍另辟蹊径。他们打孟母主意,一来因为孟母仉氏生孟子在西元前372年,唐之后历朝封赠祭祀留下的孟母林、启圣寝殿、孟母三迁处、孟母三迁祠、孟母断机处碑等罕见历史古迹,至今已伴中华民族走过近2400年,可供华夏儿女拜谒追思。二来孟母教子五件事中,“孟母三迁”、“断机教子”两事流传最广,南宋《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大家耳熟能详。三是孟母教子懿范千秋。孟子能作为近代的大思想家被称为亚圣,他第一个老师就是孟母。
然而乎,当地旨在于策划搞“中华母亲节”,以提高游客到了曲阜在杀到“三孟”的兴趣节奏。2006年,山东方面把孟子生日——农历三月初三成为了“中华女儿”纪念日。每年泰山御笔匾额,他们都策划搞一些例如“孟子故里寻找新孟母”、“母亲颂”主题晚会、“重走‘孟母三迁路’万名母亲游邹城”、“祝福女儿”万人签名、母亲事迹报告会、优秀母亲事迹展等系列文化和社会活动。
得承认,作为古代“四大贤母”之首的孟母,以其慈爱、质朴、勤劳、坚强的美德,培育了“功不在禹下”的亚圣孟子,为弘扬光大儒家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地10年做出来的实际效果与当时的愿景相非常,凭直观感觉,差距还蛮很大。因为,旅游景区,一旦搞的活动与特色教育沾边,游客基本用脚投票。
扯远了。回到正题。话说,孟府大门,为三楹,门楣正中悬有石刻,上书“亚圣府”三个贴金大字。黑漆大门上绘有约两米高的彩绘门神。门外建有高大的牌坊。一对雕刻石狮雄居于门的左右。门阶两旁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
孟府的二门又称为“礼门”,其建筑方式与窗户基本相似,但门廊为三启,正中门楣上书“礼门义路”四字。六扇黑漆大门的正中两扇彩绘着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两侧的四扇则雕刻着执笏的文官,威严煊赫。
二门内为“仪门”,其两侧不与垣墙连属,类似遮堂门,全系木构架,仅有圆柱两根,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浮雕大挑檐,前后缀着倒垂的四个浮雕花蕾,故亦称为“垂花门”。平时此门紧闭不开,每逢孟府欢庆大典、皇帝幸临、读圣旨或举办重大祭祀典礼时,鸣礼炮十三响之后进入。这中仪门在封建社会唯有列土封候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故又称“塞门”。
穿过仪门,院中有一圆形台基,两侧竖立精雕的夔龙石栏,和石板花墙绕护的丹墀,两株有着数百年寿龄的参天士桧,在台前甬道两旁遮天蔽日。
这是丹墀东南角设置的“日晷”。日晷(拼音:gui)是*发明很早的计时器,秦汉时期已流行于民间。它运用太阳光照射指针投影到有刻度的石盘上以表示时间。此晷是孟子七十代重臣孟广均于清道光十五年所制。
丹墀西南角设置的“嘉量”。嘉量是古代对重量的标准量器,全器分斛(音hu)、斗、升、合(音ge)、龠(音yue)五个容量单位。是按照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的古制设计。这座嘉量石亭是孟子七十代重臣孙孟广均于清道光十五年所制。嘉量和日晷放在此,完全是依照皇宫的格式,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嘉量和日晷之后便是宽敞的五楹出厦正厅:孟府的主体建筑“大堂”。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门内侧檐下斗拱上悬挂着“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隶书金字抱柱对联。孟府大堂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总理、申饰家法族规以及新年、寿辰举办重要庆典的地方。
孟府的主体建筑“大堂”
大堂正中设有木质暖阁,内设公案。
大堂前东西厢是管理孟府祀田、庶务、礼生、乐生、司书、执事等办公场所。
大堂北侧的这处独立院落,称“五代祠”,是孟姓家族的家祠。这是“五代祠”的西南角。
“五代祠”西南角。
大堂西侧这一曲尺形奇特建筑,名为“见山堂”,是后来孟氏后裔接待和拜访宾客的地方。
大堂后便是孟府的内宅,设有内宅门与外界相隔,这是一道禁门,看管非常严格,一般外人不得擅自入内。内宅门的外檐木坊上浮雕着“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等形状。门内侧倒悬着镂空垂珠,工艺非常精致。内宅门前为一幽径,左右两边各有一角门名为“更道”,是当时为内宅巡逻值更的更夫行走的通道。因为光线很暗,就木有拍摄任何照片。
内宅的第一进院子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建筑,雕梁画栋、彩绘华丽、明三暗五的正厅为“世恩堂”。世恩堂是爵位翰林院五经博士居住之地。现有陈列仍维持着孟子七十四代孙孟繁骥和太太王淑芳当年居住时的原貌。
世恩堂院后为赐书楼,是孟氏后裔存放皇帝钦赐墨宝、书籍和家族档案的地方。。
这是孟子曾经讲学的地方。
感恩堂里,大打妈妈文化牌。
孟府一角。
孟府一角。
孟府一角。
孟府一角。
孟府内目前还保存着封建皇帝所赐的朝服、龙袍、圣旨、诰封、家族档案、印书抄本和书籍字画等大量珍贵遗存。囿于篇幅,就不一一列出了,期待旅行大咖们今后更精彩的分享。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