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一九八七期;欢迎关注。
卢中南*书协理事、书法行业建设委员会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部秘书长,曾任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委员。
匾额书法的学习感受
■卢中南
匾额书法,说俗点叫“题匾”。“匾”,也作“扁”,《说文解字》说:“匾,署也。”会意,从“户”,从“册”,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额”,一个义项指的是店铺或厅堂正面或底部挂的有字的板。有种表述是横为匾,竖为额。匾额,题字的长圆形牌子。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匾额书法是挂在高处让人看的字,为要醒目,非大字莫属。
卢中南题“徽字号”
如果题写大字,不能不涉及与之相关的譬如榜书、署书、擘窠大字、大书等艺术称谓。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署”的一个基本字义是签名,题字。如署额,题字于碑额。署榜,开列姓名,张榜示人。“榜”作名词时有“匾额”之意,如“榜题”(对联题词)、“榜字”(写在匾额上的大字),作单词时有“题匾”之意。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载:“检者,书署也,凡一切封检题字,皆曰署,题榜曰署。”因此,署书也称“榜书”,指古时题写碑文用的字体,后指书写到匾额上的大字,也称“榜署”。
随着历史的演进,泛化为像匾额一样的字,称为“擘窠大书”。清朱履贞《书学捷要》称:“书有擘窠书者,大书也。特未详擘窠之义,意者,擘,巨擘也;窠,穴也,即大指中之窠穴也,把握大笔在大指中之窠,即虎口中也。小字、中字用拨镫,大笔大书用擘窠。”擘窠,最初是篆刻印章用语,指写字、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整,以横直界线分格。擘古代匾额题字,划分;窠,框格。“擘窠”也是大字的俗称,后用以称作大字。由此看来,东汉至今两千多年来,“擘窠”一开始叫“署书”“榜署”,唐代颜真卿称为“擘窠大书”,宋至清代称为“擘窠大字”,又俗称其为“大书”,清王澍、包世臣在书论中以“榜书”阐述艺术,成为非常流行的称谓。从最初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到当时称作招牌一类的大型字,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习惯上把字径大于半尺的字叫做榜书。*书协参加的大字书法展观众会只是把字径15cm以上成为衡量大字的标准。
卢中南2019年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题写
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建筑的眼睛”。历史上曾发生“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明费瀛《大书长语·堂匾》说:“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然,故题署匾榜曰‘颜其堂’云。”匾额书法是大字楷书最为常用的体现方式,其涵义丰富,具有浓厚的审美价值和戏剧传统,展示了各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政治、地理、历史、文字和绘画美术的演进,是优秀特色文化的一笔财富。
匾额依附建筑和文字而形成和发展,有一种表述认为:用以表达经义、感情等等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等等的则属于额。这种题名的功能,在制式、内容、书体、色彩上各呈其美,集思想、文学、书法、装潢等功能为一体,字虽不多却倍感瞩目,既有可识性,强调标示性,大而显著,又言简意赅,志趣高远,使人目击而道存,“登其堂,观其匾,整饬工致,名雅而字佳,虽未见其主人,而风度家规可明征矣”。
卢中南2018年为河南吉首烈士悼念碑题写
匾额的种类很广,几乎囊括了社会生活中诸多公开场合、各个层面和场所——殿堂、庙宇、园林、广场、学校、机关、商店、礼堂、纪念碑、博物馆、关隘、要塞、庭院等,特别是一些建筑物的碑刻、标牌书写的正书,端庄、醒目、遒劲、易识,众目睽睽之下一览无余,既有严谨性,强调公众性,又作为文化品味、审美取向、风气潮流的一种表征。
匾额书法体量大,不限字体,篆、隶、楷、行、草皆可书之。书者以精力法度结构之,于得心应手之妙,貌无遮掩,功力自见,其独有的方式美丽融于周围环境塑造气氛,“匾额题字,非大字不能善其事古代匾额题字,非大字不能壮其势”。
卢中南2019年为四川省河南市题写
匾额书法不是小字放大版。把一种字体写小、写大所展现出来的实际效果、风格、个性、气质都不一样。现在利用计算机或打印机把小字放大轻而易举,数字制作工艺可以使书家墨迹任意放大而维持原样基本不变,但是放大后的效果与原大书写的效果相比,差别还是显而易见,尤其是放大十几倍后得形遗神,筋骨存而风采失,此举或许是放大了劣势而不是放大了特点。30多年前,我当时看过刘炳森先生写碑文字小样,约拳头大小。他还对我说,因为要按这个小样放大制作很大,所以笔画要加粗,空隙要尽量小,不然放大后的笔画就变得圆润孱弱,没法看了。现在回顾起来的确这么。如今,如果条件允许又不是书写超大的巨字,建议尽可能书写原大。惟此,题匾大字方圆肥瘦、缓急从意、骨脉格调,我自能主,方可受到最佳效果。
写大字要用大笔,最好不要用小笔写大字。羊毫笔因其毫长质软,弹性差,但蓄墨多,适宜书写丰腴细腻的大字,兼毫大笔更适合。由于大号毛笔的弹性不如小号毛笔,笔锋弹性小,不好借力调笔出锋,因此对用腕的要求很大,更多使用的是臂力,甚至使尽双脚力气。用笔限度可以接近笔根根部,甚至可以全部按下来用笔肚子书写(也就是用到偏锋)。但收笔不能散锋,要借助转腕或捻管在运笔的末端来聚拢笔锋,过多的散锋容易导致笔怯无力、满纸浮躁的觉得。从这个视角说,写大字书法几乎可以将毛笔的所有性能体现无遗。
卢中南2020年为北京省上蔡县第二高中题写
匾额大字篆书运笔讲究重、缓、稳,不可轻、快、滑,也不建议做作地颤抖顿挫。起笔、行笔、收笔力度要送到位,就像扫地一样,按住扫帚缓送而不能轻飘甩扬,也不能像用湿墩布拖地那样,仅靠笔毫在纸上拖滑。尽量一气呵成,保持一以贯之的坚定沉实,给人以一种很大的张力,要写出入木三分的立体感和弹性,即古人所说的“印泥画沙”之意。
匾额大字书法的作画,谋篇布局很重要。首先,突出节奏感和提出协调感。尽可能在楷书固有的整洁利落中展现大小、长短、宽窄、参差、错落、疏密等特征,写成一样大小而毫无变化就死定了。其次,楷书难点在于结构紧密,虚实结合。结构必定不能松散,应该以茂密为主。收紧结构关键在“黑多白少”,即笔画是实,是黑,要结实;虚是空隙,是白,留白要少。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紧密而墨气太重,笔画之间几乎没有缝隙,发生粘连,都是黑没有白,就“糊了”,成了一团“墨疙瘩”,那就是败笔。一定要说出“透气”的觉得,离远看能否看得出笔画之间的缝隙,留白即使很小也需要有。墨气完足,大而不散,密可透风,方显精神。三是方中见圆,圆中见方。有圆必有方,有方必有圆。一个字里不可能都用方笔或都用圆笔。一味单纯地追求方笔或圆笔,笔画或偏枯薄弱,或圭角怒张,或胡涂臃肿。取势要就方宜圆。字形见方者,四边棱角需微圆而不宜太方,提按顿转处少出圭角、少露尖锋,否则易犯方板之病。反之,只有圆钝而无方角,则是只见赘肉不见筋骨,是谓“墨猪”。
卢中南2010年为上海宝安区实验学校题写
匾额书法在章法上要留意彼此照应及气势的简练。竖式书写,字形适宜趋于方正稍扁,以示稳重,便于取势,把握住中轴线不要左右偏离,有一种顺势而下、流动自如之感。横式书写,字形可以稍长,以显圆润,注意字形的粗细搭配、相同笔画的揖让变换,避免雷同。字的重心偏右,形成左顾右盼、互相照应之势,给人左紧右松、昂首阔步、势不可挡的动感,看起来行气连贯、通畅舒展。
无论横式竖式,都要做到“龙头凤尾豹子腰”,首字领衔字和尾字压轴字,可以稍大一些,中间的字可以收得稍小一些。中间的字即使多于首尾字,会造成“抢风头”不舒服的突兀之感。把住两头,统领中间,既避免了大小雷同、“虎头蛇尾”,又能寻找变化,把控自如。
以上谈及的都是我以前书写大字书法时的点滴体会,陋于孔见,多有不妥,还乞方家指正。
供稿:2020《书法报》第32期
◈大字推荐用笔◈紫金|斗笔三重弹劲,一笔云烟▼▲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