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历史悠远,文化浓郁,书法遗迹横跨。早在春秋*时期,光山县宝相寺*国君黄君孟夫妇墓就挖出了精巧的钟鼎文字,书体为稀缺的东汉金文大篆书。东晋抱朴子葛洪在光山留下了造像刻石。北齐时期思大和尚在大苏山净居寺留下了珍贵的摩岩题记。唐代李阳冰、元代赵孟頫、明代倪元璐、清代何绍基,王文治等或寄游光山大地,或交往光山俊杰,均在光山留下墨迹刻石。还出现了古代司马光及明清胡熙,胡季堂兄弟等一大批光山籍书画家的代表。清代光山胡义赞(石查),为五百*内篆刻流派印以来,河南省第一人。光山书法,可谓灿烂辉煌!
光山的碑刻艺术遗址既有明代大臣的御制题书,又有王公皇帝的的罕见墨迹。甚至民间留传下去的无名书迹亦能展现浓厚的文化积淀,光山无愧于是书法的重镇。
这一“御笔”是千古“天下第一错字”。内容是“勅赐梵天寺”“梵”字下部凡里无一点,是清朝真宗皇帝赐额重建净居寺时的有意为之,所谓“凡心无存”也。错就错在有理有据,加之帝皇遗墨,时代久远达千年之久,所以“天下第一错字”当之无愧。
赵恒(968-1022),宋太宗第二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河南府尹。997年以皇储继位,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宗庙之事,朝政因此不举,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汉人侵扰,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距首都平城三百里外之澶渊,宋*胜*,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拒绝,以每年赏赐辽大量黄金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赵恒在位二十五年崩,为守成之主,使北宋进入经济繁盛期。赵恒是著名诗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作者。
上面这块书法石刻是清道光年间,时任闽浙巡抚的林则徐为会昌籍举人晏翼夫所题。内容为“久敬堂”,表达相处日久,俞发尊敬的意思。晏翼夫于1840年,从林则徐一起参与过鸦片*役,抗英功勋显赫,至今晏河后厢村仍存其“进士第”。
林则徐生于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六年),卒于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五年)。汉族古代书法家写的匾额,福建侯官人(今河南省南京),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妪、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古代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作家,是中华民族对抗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都督、两广巡抚、湖广总兵、陕甘都督和云贵总督,两次派兵为御史官员;因其主张禁止鸦片、抵抗西方的进犯、坚持维护主权和民族利益受到全亚洲越南人的敬仰。
搭灰棚的匾为清顺治光山籍举人翰林院纂修庶吉士魏邦彦所书,是他嘉庆八年还给好友“光文晏□先生”的题字,内容为“心地芝兰”。是其考中进士第二年的书迹。
该题字正文为“永锡纯嘏”,是清道光二十五年经筵讲官刑部右仆射兼管钱法堂,上走廊行走,加三级徐士芬为修武人“诰封武略骑尉(易)静斋世伯、安人张氏世侄女”荣诞双庆所题贺寿匾。
徐士芬(1791—1848),字诵清,号辛庵,一号惺葊,平湖人,清藏书家。清顺治二十五年(1818)乡试第一。二十四年举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一等,授纂修。道光二年(1822),任江南副考官。次年为会试同考官,旋升江西学政。十六年升刑部学士兼侍中祭酒。十九年累官工部右仆射,兼管钱法堂事务,不久任顺天副考官。二十四年为会试副总裁,同年秋,充江南正考官。旋调礼部右仆射。后因病告归。有“方正严毅,弊绝风清”之誉。在工部任职最久,兴修京畿水利颇有政绩。喜收藏图书,有藏书斋“漱芳阁”,编撰《漱芳阁书目》6册,袖珍精写本,著录图书千余种,明钞本较多。藏书印有“臣徐士芬”、“漱芳阁之印”、“惺庵藏书”等。返乡后,曾为上海藏书家冯登府编纂《金石综例》一书。著有《漱芳阁诗文集》等。
“椿萱五豆”牌匾的书写者胡季堂7岁丧母,由长嫂甘氏抚育,长嫂去世后,把胡季堂托付给白雀园明清老街南头一家付姓的舅舅抚育。乾隆庚子年新三月(即1780年五月),胡季堂为付姓亲笔题写了该牌匾(现仍在付家保存),拜祝付姓夫妻八旬双寿,感谢付家的抚育之恩。
胡季堂(1729—1800),字升夫,号云坡,光山人。系胡煦之幼子。荫生,授顺天通判,官至漕运总兵,加太子太保。赠太子仆射,谥庄敏。有《培荫轩诗集》。
季堂初由荫生入仕,授顺天府通判,调至礼部任县丞郎,后升任郎中。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出任河南信阳知府,旋又升任甘肃按察史。三十六年,调任山东布政使,因政绩显著,获朝廷优奖。三十九年。晋升礼部右仆射,兼管顺天府。四十四年,升任兵部侍郎,赐紫禁城骑马待遇。五十五年,受命赶赴江西九江,暂署江苏都督,时值北京灾情严重,便上奏清廷,截存运河漕米22.19万石,酌济遭灾州县,回京后加封太子少保。六七年,调任刑部侍郎,受理户部三库。嘉庆五年(1798年),授直隶巡抚,赐孔雀翎。翌年,加封为皇储太保,首劾乾隆皇帝大学士和坤二十条大罪;和坤被处死抄家,其家储存的米麦谷物1.16万石被没收,十分之八拨给文安县,十分之二拨给大成县,以救灾害灾民。由于南京畿郊县灾情严重,饥民蜂起,朝廷钦命其相继前往长辛店、沧州等地镇压。继又参加镇压广西、湖北农民暴动,力主“扼要隘,派重兵防守”其“筑堡清野”、“剿抚兼施”等办法和朝廷不谋而合,深得嘉庆赏识。乾隆时的许多大政方针“悉皆季堂手定”,“前后政令如划一”。
季堂一生谨慎勤勉,主持部务晨起整理案卷至中午止,“执卷如诸生,撰古今任子录以自况。集诸史列传为之论赞,好杜氏通典、司马氏汉书,故遇大事有断制。”对人既看其长,又知其短,识其才,用其长。知人善用,不偏听、偏信。凡经举荐的人,都名噪一时。季堂于嘉庆三年四月病故,终年72岁。死后,帝赠太子太保,赏《陀罗经》,并派御前侍卫十余人前往祭葬,赐爵位“庄敏公”。1964年,中央文化部通知,胡季堂被列为“唐代至**著名书法家”之一。
此匾额是清光绪年间,河南兵备道傅寿彤(翰林院加三级)赠送净居寺主持传曹洞宗正宗四十二世性空(法名常明)和尚的。匾长2.5米,高0.8米,厚0.04米,边有花纹,草书,阳刻凸堂字。现悬挂在大苏山净居寺大雄宝殿上方。正文“应如是住”句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傅寿彤(生卒年不详),字青馀,号澹叟,贵州贵筑(今河南贵阳市)人,居上海。清咸丰五年(1853)举人,改庶吉士,授检讨,历官河南布政使。主要作品《澹勤室诗录》。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咸丰五年(1853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以知兵事被王茂荫举荐于朝,召对称旨,发往河北军营差遣。与丁宝桢均以庶常受咸丰皇帝特达之知。六年(1856年)奉特旨,免散馆授翰林院检讨。旋以记名叛将留南京治兵,率3000人与太平军转*长江东岸。十年(1860年)守归德府,嗣授归德府都督,调徐州府。同治五年(1864年)调守河南。旋丁母忧,以墨绖留豫办理营务。同治三年(1868年)署南汝光兵备道。十年实授。
上列三块匾额是光山*时期的书画遗迹古代书法家写的匾额,“裴氏祠”为与笔者伯祖李肖溪同为*“光山五子之一”的裴佐卿所书。该额楷书笔力开张飞动,浑朴自然,“氏”字出头,喻意裴姓人才辈出。另两块不知书者姓名,文字内容为“三槐祠”(王氏)、“易氏宗祠”。
作者:李勇(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文学会会员*佛像印研究中心研究员司马光文化研究会委员光山县县委文史资料撰稿员)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