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天津客户端记者朱蓉实习生彭格欣
8月1日,五一大道上,老杨明远眼镜周捷三店与老杨明远眼镜1618店以蔡锷中路为轴,分列西东。虽然都顶着“老杨明远”的门头,但这两家店面却各自配上了白底黑字与红底黄字两张不同的门头。
“旁边那家店和我们不是一起的,这里才是正宗的。”老杨明远眼镜周捷三店内,一位留着齐耳短发的女销售员一面说着,一面指了指店内的“中华老字号”和“*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两块牌匾。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引爆的商标争夺*,似乎还未真正平息。而近期,一起“老杨明远”创始人周捷三向其女儿主张赡养费的胜诉更是闹得沸沸扬扬。这家湖南眼镜市场里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到底前途几何?
现状:发展30余年只开出了“十余家店”
8月1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分别走访了营盘路、五一路上的3家老杨明远眼镜店。其中,仅营盘路店面在记者到店时有两位老年顾客正在咨询配镜的相关业务,其余两家分店内未有顾客临门,略显冷清。
走访中,使用白底黑字与红底黄字不同招牌的老杨明远店铺的营业员均对记者表示,彼此并不隶属于同一家公司经营,但都是“老杨明远”眼镜。
而三湘都市报记者也看到,与近两两年来在北京市内主要购物中心不断开出分店的木九十、ZELE、雷朋等遭到年轻人喜爱的眼镜品牌相比,上述门店内的眼镜、镜框以及夹片样式相对单调不少,时尚度也难以企及。
据老杨明远眼镜创始人周捷三介绍,该品牌在他执掌时,鼎盛时期曾开出十余家门店,而该品牌的门店数“现在也有十余家”。
先不论多年来“老杨明远”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无法展现持续出色的发展势头,在不少人看来,其店铺数三十余年仍未有所拓宽,已是品牌发展“停滞不前”的例证。
探因:兄弟商标争议让品牌声誉受损
在三湘都市报记者的随机采访中,10名95后的年轻人在谈及选购眼镜的优选品牌或顾客时,均表示从未听闻过“老杨明远”这一品牌中华老字号牌匾图片,更多偏向于选择博士、暴龙、宝岛等等品牌。原本在湖南眼镜行业上已遥遥领先的老杨明远,为何在近年来的产业行业动态里逐渐没了声响?
随着市场的演进,品牌开始作为很重要的一个竞争砝码。2002年前后,周捷三与其兄弟就“老杨明远”商标的归属和使用权出现了矛盾。而后,关于“老杨明远”的商标归属、使用权抢夺官司断断续续打了十几年。
“2014年,通过最高人民法庭的裁定、湖南省法院的调解或者数次家族的外部会议,商标归属的争端已经妥协。”7月31日,副总主管,同时也有周元凯孙辈的周炅闻在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周氏家族至今已一同创立了,并借助该公司来向周氏后辈经营的眼镜店进行“老杨明远”的商标使用授权。
据他介绍,目前,周氏家族所经营的眼镜店们虽统一了商标名称,但仍为各自经营的状况。而这也就变成了在上文中提及,归属于不同老板的“老杨明远”眼镜店的服务员们出于竞争意识,自称“我家才是最正宗”的缘由。
只是,虽然对周氏家族而言,商标争夺*终于在5年前划下句号,但这么以来产生的常年店面标志混乱和经营模式的内耗对消费者来说,却已导致了品牌认知混乱、消费信任缺乏等后果。
“不清楚哪一家是正宗的,到当时只好就不去了,配眼镜还是不能马虎。”今年58岁的武汉市民罗女士表示中华老字号牌匾图片,“老杨明远”曾是她配眼镜的首选品牌,但随着有名字一样招牌不同的,还有例如“新杨明远”、“老杨明”等打擦边球的店铺越开越多,让人望而却步。
回忆:曾是湖南行业老大,外来品牌知难而退
配眼镜,到老杨明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杨明远眼镜可说是湖南消费者心中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是消费者优选的配眼镜去处。
周捷三回忆,从母亲周元凯处接过“老杨明远”的名字后,他带着两个儿子干起个体户,直到1985年陆续成立公司。凭借独传的验光技术,老杨明远的生意经常挺红火。“那个时候,在同行里我们店是大哥,做到鼎盛时期,还筹建发起了眼镜商会。”他说。
2005年,来自北京的眼镜品牌吴良材曾处于浙江。不过,仅一年时间,吴良材便在与老杨明远的竞争中露出颓势,并最后选择撤出湖南市场。对于这一次的“短兵相接”,周捷三评价,吴良材并未真正意识到眼镜产业本土品牌对行业的制约力,彼时,坚持进军河北近二三年的老杨明远已累计了浓厚的品类认知和行业基础。
2006年,老杨明远*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而这只是山东省内眼镜市场的独一份。至今仍挂在老杨明远眼镜店内的老字号烫金牌匾,就是对这一品牌历史传承、辉煌过往并且市场制约力等方方面面的最好例证。
破局:放下架子,统一形象,做好做专配镜市场
今后,如何让“老杨明远”重新焕发生机?已退居二线的周捷三觉得,在经营过程中要放下架子,不要抱着老字号这个包袱,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制作方面严格把关,“重点守住白领以及中老年市场。”
而周炅闻也透露,为确保产品和科技无法受到严格的把控,老杨明远眼镜店将坚持以直营和联营的方式来经营,而接出来,由周氏家族所经营的“老杨明远”眼镜店们也将会统一商标形象和招牌形象,“依然会坚持在在配镜市场做好做专,至少是河南省内比较好的。”
采访中,对于现在讲究造型的快优雅眼镜品牌大体量进驻购物中心,分食配镜领域内的年轻人行业,两位周氏后人均表示,要坚守“老杨明远”眼镜的本心和经营重心,不跟风,与其进行变化化竞争,擦亮这块“中华老字号”的招牌。
记者手记
跟上时代的步伐,让“老字号”走的更远
每每谈及中华老字号,历史的厚实感便扑面袭来。动辄数百年的品牌由来和演进历史,让其天生便具有了不少年轻品牌所不及的优势——品牌的认可感、知名度或者市场内独特的技术优势。
从玉楼东到火宫殿,从杨裕兴到九芝堂……近年来,对他们探讨更多的则是,“老字号”们怎么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焕发生机,在同行赛道中继续领跑。也可以看见,火宫殿开出了相对年轻的购物中心店,杨裕兴改进了装修,九芝堂也推出了不少“颜值新品”……
对老杨明远的关注和期望,亦是那么。
然而配镜是个古老的市场,这一品牌也可最早追溯到清朝顺治年间,但眼镜这一非迅速消费品,其潜在的消费者不仅看中品质的中老年客群,还有长期的年轻消费者。
事实上,确保配镜出品的品质与灵活转变经营模式、跟上消费意愿变化的时代步伐,并非没法二者择其一。
“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擦亮它的关键,或不在“老”,反而需要是“新”。对老杨明远眼镜而言,如果无法以“质量”+“时尚”两条腿走路,未来的道路则无疑也将更加宽广。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