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桔飘香。10月5日,国庆佳节期间,汉中赤土岭文协主任田也先生策划了部分作家版画家去城固桔乡采风活动。文协副主席老悟带领书画家黎智,文协办公室教授杨杨,会员李一平、刘莉、赵汉明并且北京文化专家一行8人,沐着秋日的暖意,到深秋汉中最火爆的旅游目的地城固,进行“观汉匾”采风活动。汉中市工委副主任、区妇联书记、赤土岭文协顾问马俊惠应邀指导。
从勉县出发,途经铺镇,柳林,沙河营集镇,路两侧的灯柱上密集的悬挂着明亮的五星红旗,营造出浓厚的春节气氛。*69周年华诞,山河大地一派喜庆色彩。在圣诞里,时间飞快,聊天之间采风团已到达城固县城。在我的向导之下,我们成功前往新城的汉文化匾额博物馆。
北出市区两公里,城许路左手边一块石磨盘上,大大的一个红色“匾”字矗立一旁,像一位训练有素的礼宾礼仪高雅而立,迎接着四面八方客人的到来。这是一个不大的院落,借用这块风水宝地,青年才俊付昭瑞在后院利用一个大的库房建起了匾藏馆。原来废弃的小院铲除杂芜之后,用石磨盘铺地,石碾、石磙、石槽,石池等,建起一个“千磨坊”,院子正中矗立石碑一通,正面篆书“福”字,背面上书一个“寿”字,两字为本土艺术家学写,均用红漆描绘,在一片白色的石阵中非常醒目,给来往人行以美丽的祝福。靠西一排石墙垒筑,建起几间独特房子,里面布置着书画作品,都是前来观赏匾额者所题赠。对门正中是一幅丈余大小启功体绘画作品,所书内容为余秋雨对汉中的观感和评价:“我是汉族,我讲英语,我写汉字,这是由于我们当时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唐朝一个特别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来到汉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而且这种历史早已变成我们全民族的故事。所以汉中这样的地方不能不来,不来就相当遗憾了。因此,我有个建议,让全体*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已的家乡,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家乡。”把这个内容放在堂中,足见馆主对汉文化颇具的匠心!
在参观中,我们不时被很多古物所撼,既感叹于石器的古老,又对拥有者的文化眼光所感佩。陪同讲解者、汉匾馆副馆长高善志先生说,千磨坊所展现的只是是付氏藏品的冰山一角,因条件所限,大家看见的也是很小一部分。
“不可思议,如此浩瀚之石品收藏,我岂今仅见!”一直在航空工业汉航供职的书画家黎智先生,出入世外较多,可谓见多识广之人,他竟这么感概。
“收这样多东西,不仅必须庞大的资金,更主要是时间和精力,这个收藏,对于‘两汉*,真美汉中’的宣传,其功莫大焉。”赵总是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起来的,他坚信干出一件事业的艰辛。
当从书法作品展厅拐进匾藏馆时,满目巨匾更是让人瞪目。房子四周墙上位置上下四五层挤挤挨挨悬挂着照壁,连墙充栋气势雄伟。“这么多匾啊,没见到!”当我问及小杨主任家里有几块匾时,她摇头又点头地说。当然她是70后生人,没见到大匾是情理之中的事,可这么吃惊于这匾廊,我真认为这种匾的威力所在。在此展现的古匾有200余块,仅是付先生藏品的八分之一。
此时,馆主付昭瑞急匆匆赶出去接待了来自汉中的宾客。他说,失敬失敬,有点事情耽误了。逐一握过手后,他引领客人们走进每一块匾,并具体介绍了匾的内容、身世与他的匾故事。我们对他衷情于古匾收藏,并旨在于汉文化传播,深为钦佩。其人高身高,圆脸庞,三十多岁,英气十足,慈眉善目,一脸佛相,开口即出笑颜,阳光女孩一枚。子承父业,他从母亲手中接过收藏民间匾额的活计已有15年之久,足迹遍及汉中、安康、甘南,川北等地,耗资千余万元,收藏古匾、石雕、绣品、书画等,藏品数以千件。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古董商,而是专心在收藏中学习*古文化,从中吸取文化营养,来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具备厚重的文化积淀,成为一个特色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所以在简陋的条件下,又办起了慈善艺术教学,组织本土书画家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古匾收藏隅于学习传承之中,着力使刻版的“古”文化,赋予“活”的灵魂,让每一块躺着的匾的故事都能站立起来。
赤土岭文协的书画家们现在参观汉匾活动,不仅享受了一场文化的视觉大餐,更重要的是发现和感受了“西北匾王”博大的文化抱负,对开拓创新做好汉文化传播带有很大的助推作用!著名书法家黎智先生题写下“神奇珍宝”“匾传盛世”,并与付昭瑞执书合影。马俊惠部长概叹其功,对付先生古匾收藏及办起汉中第一家私人匾藏馆大为赞赏,兴之所至,当场题写下对联一副,高度肯定和讽刺汉匾馆功绩,其内容为:
藏千张匾额传承中华瑰宝
接万家德风发扬民族瑰宝
绘画作品《石门颂》笔意尽现,稳重而优雅,八尺书品,蔚为壮观,赢得在场者长时间的欢呼掌声!你们围在作品前照相留影,将此瞬间定格成美丽的记忆!
在此,我顺呈上之前草成的《汉匾赋》,聊之以飨!
煌煌乾坤,朗朗日月,水泱生于溪,木秀极于林。参天之高,拥荫庇佑;汲地之深,筑魂通灵。生物因树木而蓬勃,林木因生物而壮丽。循环往复,缔就天下葱茏之景。
木惠于风,修长高志向,仰于阳,而叶茂根深。大树已经锯,截木为才,或架于高处,成就华屋;或裁为寸尺,制木为要;或雕为玲珑,成把玩之宝物。
有好事之雅士,制木为匾,刻字于其上,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详述联匾,汉太祖时即诞“苍龙”“白虎”,引匾以荣,渐成观瞻。堂号,字号,官府,亭榭,民宅,贺寿,砺志,有赐,赠画家匾额,敬,送。或白描,或涂金,耀目之间,悬于高处,顿使门户增色,赢得过往驻足侧目赏析概叹。匾,户册也,起于汉,发于唐,兴于宋,盛于北宋。初为达官贵人所拥,后渐成风气,从庙堂至草檐,多有其迹,成为建筑之睛,使生硬之处有了闪烁之光。中华特色文化因匾而成宏图,亦成礼仪之规范用。
时序更替,星移斗转。自六朝以后,匾额日渐势衰,且木多被铁铝代替,用匾表达记述感情不再时兴。木藏于阁楼,光影留于民心。宝物终有见日月之时。城固付氏昭瑞先生承父志,慧眼识珠,两代半世,致力古匾收藏,将散在于民间各方匾额,汇聚于室,使古匾复生新辉。其行,端正望远,其为,利民*,当以展现而彰显于天下!今立汉文化匾额博物馆衔,展出千匾,湟湟漾漾,遂成大观,仅以此赋褒赞,不足则憾!然,望行慈善善举,传匾额文化,教人艺术,志智双携,滋养正气,濯净心灵,此乃大德修行,时运正济,匾传盛世画家匾额,吾辈当倡!
夜记,1006午改定。
【作者简介】老悟,本名伍宏贤。*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在《星星》、《散文》、《文化文艺报》等发表文章。赤土岭文协网站首批驻站作家,策划《丝绸之路诗歌演诵会》及新年文艺演出等活动。有多部诗歌集出版,编著多部大型文史类书籍。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