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寺院又有哪些职位?要带等级的?
方丈(寺主。院主。住持高僧,主持僧)尊者(退院住持)知州(执事,班首,旧规称为“头首”)任诸多职司。西序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知藏。参头。祖侍。烧香。记录。圣僧侍者。执事:殿主。寮元。钟头。鼓头。印房。夜巡。清众。香灯。司水。耆宿。闲住。护病。打扫。行者。净头。东序班首:都监寺。监院。维那。副寺。库头。知众。知客。照客。悦众。典座。值岁。知浴。监收。衣钵。汤药。侍者。庄主。执事:化主。寮元。寮主。副寮。延寿堂主(即当代的涅盘堂主)。净头。米头。饭头。茶头。园头。磨头。水头。炭头。菜头。柴头。初出家的,叫做沙弥(含义是勤加策励,息恶行慈),生年满二十岁,受了比丘戒,称为世尊(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饮食。*人误传为“德比孔丘,故称比丘”,那只是笑话)。受了比丘戒的三年之内,不得作出家同道之师;三年以后,若已通晓戒律,始可以所学的特长作师,称为轨范师,梵语叫做阿□梨耶,受人皈依,教人习诵;到了三年以后,可作亲教师;到了二三年以后,称为上座;到了五六年以上,称为耆宿长老。
清朝皇宫中后妃们坐的哪个地方叫什么?
大婚三天会在坤宁宫。但是坤宁宫那个地方是拜祭的。
后妃制度级所住宫殿: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皇帝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都叫“福晋”(以下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当时的体制称为皇帝,其他称皇后)。皇太极时期,有了皇帝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东宫永福宫。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出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也有女官。然而这个政策并没有真正执行。康熙后典制建立了。后妃设皇帝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凤山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从武英殿向北前往隆宗门,隆宗门的西侧就是慈宁宫,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天聪、康熙、乾隆都对慈宁宫进行了修葺慈宁宫匾额,并将其成为皇皇帝居住的正室。慈宁宫门前有一个广场,其两端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在广场的北端。慈宁宫为黄琉璃瓦庑殿歇山顶,面阔七间,正中五间各开四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剩余两间为砖砌墙。
明朝时期,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的住所居,清朝嘉庆年间,孝庄文皇帝开始居住在慈宁宫,从此这里就变成太皇皇帝和皇娘娘的居所。慈宁宫主要是为皇后举办重大庆典的殿堂,皇皇帝的祝寿、上尊号、进册宝,都在此举办庆祝典礼。皇皇帝去世,梓宫还要慈宁宫中停灵。慈宁宫的花园是乾隆年间在清朝仁寿宫的故居上修建而成的,从花园的揽胜门开启,有个“开门见山”的山石,在山石之后,有一个花坛,不远处是一个池塘和跨池而建的临溪亭。在池塘和亭子的旁边,有含清斋、延寿堂和东西配房环绕,这之后临溪亭就成了这部分花园的中心。花园中的咸若馆,是全园的主体建筑,在它的西边有慈荫楼,东边是宝相楼,西边为吉云楼,这样就使园内的建筑布置很规整、对称,而且周边的花池、山石,梧桐、银杏、松柏等花树也制造出独特的园林气氛。隆宗门的正北方有一个名叫“养心门”的琉璃门,过了此门就是养心殿。养心殿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和康熙的正殿在紫禁城年间,雍正开始以养心殿为正殿。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山墙三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重檐式顶,皇帝的龙椅设在皇宫的正中,宝座上方悬有雍正御制“中正仁和”匾。大殿南侧为“东暖阁”内设宝座,西侧有雍正皇帝手书“勤政亲贤”匾,这里是皇后册封军机内阁的地方,西侧的西暖阁内也有三希堂。
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后的皇宫,共有五间,东西两间为房间,各设有龙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右侧各有正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居住,西五间为贵妃居住。在养心殿以北就是西六宫,西六宫为凤山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永寿宫为内建于明万历年间,起初名为长乐宫,后改为毓德宫,后来又改名为永寿宫。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厢房永寿宫进深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大殿前后檐安双交四菱花,殿内高悬乾隆皇后御笔对联“令德淑仪”,东壁挂有乾隆的《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有《班姬辞辇图》。正殿有东西各有三间配殿。后院的五间厢房东西都有正殿,后院有井亭一座凤山宫为清朝宫女、清代皇帝的居处,孝圣宪皇皇帝(雍正的太后)曾居住在凤翔宫。翊坤宫改名为万安宫,为妃嫔的住所。慈禧为贵妃时在此居住。后来她做了皇帝,但是每当节日,仍要在此接受朝臣和官员们的觐见。翊坤宫的内廷,悬挂有乾隆皇后御笔匾“懿恭婉顺”。储秀宫在西六宫当中是最考究的一座皇宫,当年慈禧刚进宫时就居住在此处,她当了太后之后,又从长春宫移居储秀宫,并在此居住了两年。在她五十岁大寿时,耗银六十多万两修缮储秀宫。储秀宫宫内的摆设富丽堂皇,家具多为檀香而后花梨木制成,室内还有雕刻细刻的牙雕龙船、象牙玲珑塔等物品。
储秀宫的内廷中,悬挂有乾隆皇后御笔匾“茂修内治”。启祥宫为两进院,有前后院正殿各五间,正殿的东西都有三间黄琉璃瓦重檐式顶配殿,这里也有嫔妃的居所。长春宫面阔五间,黄琉璃瓦重檐式顶,殿前有一对铜龟、铜鹤,大殿开有隔扇风门,北部设有地屏宝座,上悬“敬修内则”匾。左右有帘帐与偏间相距。东大殿为绥寿殿,西偏殿为承禧殿,它们与转角廊相通可通各殿,转角廊的内壁上绘有巨幅油画。咸福宫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420),起初名为寿安宫,后取名为咸福宫。咸福宫为两进院,咸福宫的南门为琉璃门,名为咸福门,内有四扇木屏门箭楼。前院厢房是咸福宫,面阔间,黄琉璃瓦重檐顶,前檐明间安有四扇门,其余为槛窗,殿内东墙上悬有乾隆皇后《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墙悬有《婕妤当熊图》。后院的正殿是同道堂,面阔五间,东西各有三间耳房,室内设落地罩进行隔断,顶棚为海墁天花。殿内的东间曾藏有书法,其碑文为“琴德簃”,西室内藏有油画,其碑文为画禅室。咸福宫为皇帝的居所,前殿用于行礼和接受供奉,后殿为正殿,乾隆死时,嘉庆曾在咸福宫父守孝。西六宫西北也有慈宁宫,其北边还有重华宫、漱芳斋、英华殿。重华宫坐落西六宫以北,始建于*。弘历(乾隆)在雍正三年(1727年)成婚后,就居住在此处。
重华宫为三进天井,前院厢房为重檐五间的肃穆殿,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有四扇古钱纹棂花槅扇门,殿内正中悬乾隆为和硕宝大臣时亲笔书对联“乐善堂”。中院正殿是重檐五间的重华宫,黄琉璃瓦硬山顶。重华宫左右碑亭各为三间,东碑亭为“葆中殿”,殿内有“古香斋”额,西配殿是“浴德殿”,殿内有“抑斋”额。后院配殿为翠云馆,翠云馆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殿内黑漆描金装修,东次间为乾隆皇后病故前读书的“长春书屋”,正殿两旁有厢房和东西碑亭。乾隆曾在此召集大学士、翰林学士在此赐茶宴,做诗联句。漱芳斋在重华宫西北,为工字形殿,前殿山墙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明间安有风门。室内明间和次间被分隔开,东次间乾隆读书的“静憩轩”。前殿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与漱芳斋前殿相对的地方也有一个亭式建筑的戏台,它是黄琉璃瓦歇山四角攒尖顶。漱芳斋后殿名为“金昭玉粹”,殿内西侧修有亭式一座名为“风雅存”的小戏台,殿的北边为看戏的地方,其上有额为“高云情”。乾隆年间,皇帝在今年,自己的生日、太后的大寿节、中元节、除夕等重要节庆,常和皇皇帝在此处的后殿看戏,并在此给王公宠臣赐宴。英华殿始建于明初,原名为隆禧殿,后来更名为英华殿,这里是清朝两代皇皇帝及后妃礼佛的地方。
英华殿面阔五间,坐北向南,为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中明间开有四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殿内设七座庙宇和雕塑。在近代两代每年的过年,皇皇帝和女王都会来英华殿诵经,请僧众来此做佛教。在英华殿的南侧慈宁宫匾额,重华宫的西侧为建福宫庭院,它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福宫广场坐北朝南,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高低错落散布有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它们之间都以游廊相连结,并且以虚实相间的手法配有山石树枝。园内的南侧是一个以静怡轩、慧曜楼等建筑构成的封闭、安谧的庭院,它的东边是围绕延春阁展开的主体建筑,西侧紧靠宫墙建有吉云楼、敬胜斋、碧琳馆、妙莲华室,这些富华、艳丽的建筑遮蔽了宫墙,而且在一片楼宇和花廊纵横空间中,衬托出延春阁的中心地位。延春阁的南边,是一片山石,其间幽邃曲折,竹木丛生,具有自然造景的传统。游览完皇宫大内的西南角的建福宫广场,整个故宫基本就全部逛遍了。
“延寿堂”是做哪些用的呢?
“延寿堂”又称为“静养处”,是这些生病的僧众用以疗病、休养的处所,含有延长色身寿命以及下降法身慧命的意思,所以称为“延寿堂”。
“延寿堂”又称为“如意病寮”。过去社会中没有学校,没有住院这一说法,所以宗教寺院为了帮助这些患有恶疾,身心皆不如意的佛教,专门建立了这种一个处所,看护起来就非常便于,并且无法隔绝外界的纷扰,免受外界干扰,使病人身心安定。再者,病人住于静室,可以有效地延请良医。对于这些不宜进食者,其坐、卧、起、止,也会有专门看护汤药的细心照应。
现代,还有一些寺院设有延寿堂,提供给这些年迈的老法师居住,对于这些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或者请人帮助照看,或者由寺庙的寺院轮流照看。有必须看病的,或去学校,或请医生来寺院内进行诊断。
乐寿堂内的匾额“舒华布实”是哪个意思呢?
“舒华布实”意为开花结果。语出《文心雕龙》的《镕裁》篇:“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本意是形容写作文章的结构次序,用在此处却点出了乐寿堂庭院的花卉扶疏典雅有序的气息。颐和园内不少匾额的诗句均出自《文心雕龙》这部1500年前的哲学批评名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