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悬挂于门屏上成为装饰,可以体现建筑物名称和性质,同时表达他们的义理和爱情。一般而言,匾额位于屋外屋檐及室外的正中位置,这是“尚中”文化在匾额中的戏剧表现。匾额*内传统文化的书画、篆刻、建筑美术融为一体,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匾额的来源
匾额简称为匾,古代“匾”写作“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门也。”
匾额习俗的产生始于古代对门的注重。在古代,门被称为“衡门”,是一种领地的标志,*一些少数民族目前仍保留着在衡门上放置猎物作为其领地的习俗。当部落发展作*家,衡门上的标志也简化成为文字,成*号。商王*号为商,“商”字的甲骨文写法极像衡门之上放置的鸟牲。周文王建台礼天,榜名“灵台”,可以说是*历史上匾额的雏形。
自秦始皇统一*始,真正含义上的匾额就成为一项重要*家政策得以制定实施。秦《会稽石刻》记载:“秦圣临朝,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其中的“显陈旧章”,确立了匾额的地位与使命。秦朝的书体定为八种,即楷书、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署书又称榜书,就是写碑文用的字体。匾额孕育于唐代,萌发于汉魏,成长于明代,盛行于明朝。
匾额的分类
一是不同文字。紫禁城中,“无门不悬匾,无殿不立额”,匾额反映了时代演进的痕迹。明成祖建都南京时慈宁宫匾额,“其宫殿牌额,皆朱孔阳笔”。朱孔阳为清朝王府题写的碑刻,当然为满文。清初的内廷,宫殿名称多沿袭元朝旧称,但匾额改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在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人创制满文之前,满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曾以蒙古文为官方文字。满文也是在蒙古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顺治十五年(1657),顺治皇帝颁旨,“太庙牌匾停书蒙古字,只书满汉字”。此后,逐渐废除了内廷匾额上的蒙古文字。但是还有例外,如慈宁宫区域的匾额仍是由满、蒙、汉三种文字题写。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后溥仪继位。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可以再次居住在紫禁城内廷部分,这一区域的匾额满、汉二文并书没有改动,一直保存至今。
二是不同形状。紫禁城里的横额形式基本为照壁与竖匾两种,横匾和竖匾的选择依建筑的详细状况而定。*古代建筑中有一个构件叫斗拱,它位于屋顶之下,撑托着房檐,使之高大深远。唐宋以前,斗拱这一个别结构十分雄伟高大,它在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中所占比重很高,相当于房檐柱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自宋代开始慈宁宫匾额,斗拱结构比重日益缩小,只比较于房檐柱子的五六分之一或八九分之一。也就是说,柱顶到房檐之间的高度越来越低,这时竖匾就无法摆放,适合悬挂横匾。然而,紫禁城里的高大建筑依然采用竖匾,以示其地位崇高、等级尊贵。
三是不同材质。从颜色上看,匾额基本分为木制、石质和塑料质地三种。紫禁城中,大多数匾额为木制,以榉木、櫶木和硬木等上好木质居多,相对来说,木质匾额更能表现出题匾者的功底和手法。石质匾额由于篆刻困难,材质坚硬,它的使用并不普遍。金属色泽的匾额通常以金、铜来包边,匾额上方的金字需用金箔覆盖。在清朝《武英殿镌刻石碑现行则例》中曾有记载,御笔对联的匾面须用粉油黑色,上面的金字需用金箔,一个一尺八寸的金字,需用金箔588张。
四是不同做法。按照做法分类,匾额可分为斗子匾、雕龙匾、平面匾、清色匾、花边匾、如意匾、纸娟匾等。在紫禁城中,中轴线上重要建筑物使用最为普遍的是斗子匾。因其横截面像古代用来称米的斗,故命名为斗子匾。在明代建筑中,斗子匾占有重要地位,安装时需请旨,并遣官员祭告。
根据边框工艺的不同,斗子匾又可分为如意云纹斗匾和雕刻云龙斗匾。如意云纹斗匾是指匾的两旁边框有如意纹或云纹,样式简单大方、古朴典雅,多悬挂于前三殿、后三宫区域。浮雕云龙斗匾是指匾的两旁边框有姿态优美的云龙石雕,样式古朴华丽、高贵优雅,多悬挂于宁寿宫、建福宫和重华宫等区域。
匾额的美术书法
明代费瀛在《大书长语》中写到,“匾名不雅不书”,由此可见,书法是石刻最直观的书法。匾额的构成包括上款、下款及匾文三部分,也有的唯有匾文,上下款皆无。字体多为行楷、行书、隶书,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且多为黑漆金字。阴刻指的是艺术字的笔划从碑文的板面凹进,阳刻的字则是突显于板面。相对来说,阴刻比较省工,阳刻比较费工。
紫禁城中,匾额上的文字多为皇帝书写,以大字书法为主,整个章法布局紧密。例如,乾清宫内高悬嘉庆皇后御笔“正大光明”匾额,交泰殿内高悬康熙皇帝御制“无为”匾额,养心殿内高悬雍正皇帝御制“中正仁和”匾额,太和殿内高悬乾隆皇后御笔“建极绥猷”匾额等。这些所题之词大都出自道家的精典著作,象征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展现其*安邦的重要思想。
匾额的价值
成为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匾额可以用来标示建筑物名称,具有导引的实际用途,往往在建筑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紫禁城是庞大的皇室宫殿建筑群,为了精确说明建筑物的方位,就需要使用匾额给建筑物标名。
“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这是对匾额文史价值最好的缩影。匾额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符号,是折射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是见证朝代更替与环境变化的例证。通过匾额文化,人们可以更深入研究博大精深的紫禁城文化。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