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楼
南昌市紧邻庐山,濒临黄河,是湖南省最北的一座城镇,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市内风景点众多,其中就有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浔阳楼。
浔阳楼因扬州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汗青。由于江西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东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经济发达的城市,所以,雄距江畔的浔阳楼也可谓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等,都曾登高题咏。
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注脚。更因施耐庵写下一部《水浒传》,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宋江曾经在江州楼醉酒题反诗,随着名人名著流芳百世,浔阳楼也享誉海内外,吸引着社会各届专家到此参观。
浔阳楼是一座带有典型明清建筑样式的楼宇,又是一个集游览参观、喝茶听书和餐饮为一体的旅行景点。由*宗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匾额赫然高悬,“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这幅古老的对联则引来着无数游客驻足。
在一楼大楼内陈列着*旅游景区上唯一的一套《水浒》一百单八将的人物瓷像,这一作品把一个英雄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观众面前。两幅大型瓷板壁画——“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和“梁山伯好汉劫法场”则将宋江被逼上梁山的独白娓娓道来。爱好绘画的同学还可在楼内欣赏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书法佳作和诗歌楹联。
二楼忠义堂为当时宋江醉酒题诗处,现仍备有宋江当年喝过的那个酒(叫做“蓝桥风月”美酒),以及独特传统的“水浒宴”。在此可感受一番把酒临风的雅兴。
四楼为茶室,也是赏景的绝佳处。在此可登临庐山、近观黄河,再听导游将各个景点细细道来,真是饶有趣味。身居室内,喝茶乘凉,再听上一段精彩的北京评书,你可感受到一种特殊的韵味。
浔阳楼以其新颖的格调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随着九江的迅速发展,随着全球文化遗产——庐山声誉的提升,越来越为世人所追捧,古老而又年轻的浔阳楼,必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长江边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光岳楼
主体结形成于1374年(明万历五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清朝过渡的代表建筑,系*仅存清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它在方式上继承了宋元楼阁遗制,在构架上承袭了历代传统。光岳楼由楼基和大厦两个别组成,总高33米。
楼基为砖石砌成的圆形石柱,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连的4个圆拱门和直通大楼50多级石阶组成。主楼为木构架,4层5间,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且有门廊相连。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
明弘治九年(1496年),考功员外郎李赞到聊城,见此楼高壮极目,天下所无,但及今百年,尚寞落无名,因与后来东昌府知府金天锡商定,命名“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该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清朝过渡的代表建筑,系*仅存清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
在方式上它延续宋、元楼阁遗制,结构上承袭了唐、宋时代的特色样式,同时和明初其他建筑还有若干相同之处,开“官式”建筑先河。为四拱圈歇山十字脊楼阁,由楼基和4层大楼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圆形石柱,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连的4个圆形拱门和直通大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
主楼为全木构架,四面斗拱飞檐,因有门廊相连。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制“神光钟暎”匾,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名楼匾额,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
甲秀楼
甲秀楼坐落西郊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之上,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598年),按照原址恢复的甲秀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楼高约20米,三层三檐攒尖顶,雕梁画栋,华丽宏伟,底部用贵阳郊区的赭红石作基脚。门窗为细铁丝镶冰纹图案,刻有雄狮、龙凤、麒麟、花卉等图案,生动传神。原有四棵杉木大柱,外加漆膜保护。
阁壁嵌有明代儒者墨士题咏甲秀楼的碑文拓片和书法石刻多方。登楼远眺,山川田野尽收眼底。远处山势叠翠,近处江波滚滚。甲秀楼借助浮玉桥与两岸接连。浮玉桥现在也修建一新,桥上还新装了12盏玉兰花形华灯。
新建的碧水亭,坐落在桥北部,高7.7米,宽3.6米,小巧玲珑,十分精美。亭的石柱上镌有清咸丰年间南京御史汪炳嗷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西安鼓楼
兰州鼓楼位于北京城内西南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鼓楼始建于明世宗朱元璋洪武十五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三年(1740)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时光沧桑,如今巨鼓已经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北京鼓楼是现在所存在*最大的鼓楼。它的建筑方式是硬山式屋架三滴水。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楼建筑在底座的中心,面阔7间,进深3间,四周另有走廊。
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面阔歇山顶,上覆绿琉璃瓦。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藻井,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登楼的青瓦阶楼设在砖台基外侧,在第一层楼的西侧有木栏杆可登临楼的第二层。在楼的南檐下正中,悬挂有“文武盛地”蓝底金字牌匾,是陕西佥事张楷重修此楼竣工后,摹仿乾隆皇后的“御笔”。
北檐正中悬挂有“声闻于天”匾额,笔力挺拔,相传系咸宁李允宽所书。两匾除了表明了建筑物的涵义,而且犹如画龙点睛,使楼生气勃勃,更变得宏大壮阔,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毁,现文物管理部门已着手修复。
从50年代起初,人民*曾多次重建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体量的维修,为进一步研发和运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演进,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北京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宽度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
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响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现*内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公园,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奇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发布鼓楼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发布鼓楼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发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鼓楼基座两边边(比如台阶);通常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延34米;建设控制地带为南和北大道,南至西广场,北至市*门前,西侧自一般保护区外延70米。
南京鼓楼
鼓楼位于北京城中心钟楼岗上,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382年)。其建筑体量之大*罕见,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弧形无梁城阙状,上层为歇山四坡顶,龙飞凤舞,雕梁画栋,十分奇特。楼上原为明代迎王迎妃、接诏报时之所,原有报时和仪仗用的锣鼓两面,小鼓二十四面,云板一面,点钟一面,牙杖四根名楼匾额,壶房铜缸一座,以及其它乐器。
明亡后这种陈设均已散失。现楼基是明代原建,楼上建筑为清代重修。康熙在1684年南巡时曾来鼓楼,次年在楼上建一巨碑,改鼓楼为碑楼,但当地人仍习称其为鼓楼。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