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在故宫太和殿见到的龙椅是古代的雕龙髹金大椅,它在几百年风风雨雨里曾是最高皇权的象征匾额开光,但在上世纪前半叶,随着朝政的动乱衰败,它曾被丢弃,失踪了近半个世纪。
那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他把太和殿内乾隆御题的碑刻对联拆去,把这张宝座也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椅后的雕龙髹金屏风还保留,却安设了一张特制的不伦不类的大椅,椅背特别高,而座面却很矮。据说袁世凯因腿短,但又想表现帝王的奢华,就选用了矮面衬西式高背大椅的式样。椅背上还有一个袁世凯的*国徽,这是一个由白缎制成的半径约两尺的方形开光,上面用彩线绣成古代十二章的形状。没想到这块白缎因年久早已破裂,里面露出的填充物却其实是稻草。
1947年,故宫博物院把这个袁世凯的“绣花草包大椅”撤掉,打算换上清代的龙椅,选了几个,都尺寸太小,与中间的雕龙髹金屏风不协调,与太和殿的雄伟庄重不相称。太和殿其实的宝座到底哪个样原物还存在吗
到1959年,朱家氵晋先生看到了线索。他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旧图片上,看到以前太和殿的原状。根据这张图片,终于在一处放残破家具的仓库里,发现了一张残缺的雕龙髹金大椅。这张龙椅从髹漆的方法和雕龙的外形看,应是古代的制作,很可能是明嘉靖重修皇极殿的遗物,清康熙重修太和殿时,经修理后再次使用。直到袁世凯时代才被丢出,以致破烂不堪。
1963年,故宫决定修复这件龙椅。宁寿宫有件龙椅是乾隆年间太和殿龙椅的仿制品,只有龙头是清代的风格。另外还看到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这张龙椅。于是这两件实物作为修复工作者重要的参考资料。在整整一年里,木活、雕活、铜活共用了766个工作日,到夏季炎热夏天,由油工名手做完油漆后,粘金叶。1964年9月匾额开光,全部建成,共用934个工作日。
在新全球,这件宝座已经重回到人民的手中。修复后的明代龙椅非常结实,椅背两柱蟠龙十分生动,背圈由三条龙构成,既服从背圈的功能,又不影响龙绵延凌空的姿态。座面下面不用椅腿的方式,而完全用须弥座的外型,兼顾了龙形的散开和座位坚实稳重之风。陈列在太和殿的木台阶上,便与雕龙髹金屏风浑然一体。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