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匾,贵在应用
文/李一
说来与题字书法有缘,很早就与此物结缘。我生在北京曲阜阙里,幼时的家与孔庙仅一墙之隔,常与小伙伴们去寺庙游玩。孔庙照壁多,“金声玉振”匾额和“大成殿”匾额深深嵌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后来家住在城南孔林神道的“万古长春”牌坊附近住了数年,时常在此牌坊下念书学习。而立后来京城*美术研究院读研究生,当时的艺术研究院院址在古色古香的恭王府。恭王府里的匾额更多,“葆光室”“天香庭”“嘉乐堂”“宝约楼”“瞻霁楼”等既是来回走动的地方,又是观赏匾额书法的佳处。研究生毕业后在恭王府“后罩楼”又编了几年杂志,“后罩楼”北边是后广场,隔窗北望,能看见的匾额也不少。多年来,观赏品味匾额书法作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切身的感受是,观赏匾额是一种审美享受和生活真谛。因从事绘画研究,写牌匾、题堂号又是我生活的构成个别。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30多年来应各方面应该一直题写牌匾,从上海到广州,从复古建筑到现代建筑,从户外所悬到室内所挂,堂号匾、牌坊匾、祝寿匾、学校牌匾、公司牌匾都写了一些,数量未细数,大概有几百个吧。匾额书法又是我近年来所探究的课题。最近正与几位书法研究生一起编辑《*牌匾》丛书,丛书分庙堂寺观、学苑文津、园林居室、街巿店铺四卷,精选古今有代表性的匾额进行研究。
之所以研究匾额书法,是由于匾额书法在近代的存在和演进,涉及许多重大难题。诸如艺术的实用和审美之关系,书法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书法美术与建筑的关系,书法美术与环境艺术的关系,书法美术与城市建设,书法美术的公共性,书法美术的造就性转换和变革性发展等弊端。这些疑问既涉及艺术本体,又与其它戏剧甚至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天颐阁
在书法生态出现重大差异的现今看匾额书法,首先要认识到它的古今一脉、固守初心的重大意义。书法自问世后,千百年来,一直合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融生活与戏剧于一身。它在日常生活应用中问世,诞生后又经常应用于日常生活,应用*家的政治生活、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文人的文化生活。它既是日常生活交流的媒介,又是一门表达审美情感的美术。但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改革、文化的转型,特别是数次书写工具的变化,书法的实用性大大降低,渐渐摆脱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有识之士在为艺术原生态土壤流失、基础更加薄弱担忧的同时,也为合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融生活与戏剧于一身的匾额书法的存在和发展而欣慰。当代的石刻艺术牌匾书法欣赏,依然承续着历代的特色,依然展现*内文化的传统,依然为日常生活所用,依然与建筑相融一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值得欣喜的是,当代匾额书法,除为中式建筑画龙点睛外,正在构建与现代建筑相融的新方式,显示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在某些艺术类型中,匾额书法既是一支传承有续、不忘初衷的团队牌匾书法欣赏,又是一支颇具朝气的生力军,它活跃于城市景观、学府文苑、街市店铺、园林居室,应用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建设,服务于千家万户民众生活。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头活水,尤其是艺术,本来就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书法的生命力、创造性、审美感染力均在日常应用中得以表现和完成。匾额书法的存在和发展,再次证明艺术的实用性并没有消失,也再度证明艺术是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艺术。
中孚阁
其次,要充分了解匾额书法的特征和重要功用。匾额书法不是大概的案头小字,多为擘窠大字,就字幅而言,属于大字楷书范畴。匾额书法又不是单独的绘画作品,多悬挂于亭台楼阁,就置放位置而言,是一种与建筑相整合一、交互为用的艺术。就服务的性质而言,当代匾额书法多用于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属于公共艺术。从景观的视角看,匾额书法多置身于城镇街区的商业店面,可称为城市景观艺术。匾额书法于城市空间,是为他们提供精神体验、文化品味,甚至产生文化认可的一种重要原因。人们走进城巿,走进建筑,不仅要赢得功能的满足,其实更多的是赢得文化体验。匾额作为文化的喻示和化身,作为建筑的眼睛,正是文化体验的通道。匾额书法使城市建设在已有的古今交错呼应的基础上,更加突显*的文化面貌,特别在文化魅力内涵上,在全球上显示独特精神气象的城市面貌。而从自然生态的视角看,山川园林中的匾额,则属于自然环境艺术,是自然环境中人文精神、艺术风貌的形象展现。匾额书法的样式又多种多样,有纸本、石质、木质、金属之分,而凿刻、铸造等手法的利用又使匾额书法由平面变为立体,成为三维空间的美术,又是艺术与工艺绘画的结合。更值得注意的是匾额书法的观赏角度。一般来说,欣赏书札、手卷、扇面、册页等艺术时多是俯察,而观赏匾额要抬头向上看,因匾额高数米或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观者要仰视,可以说是一种被人仰视的艺术。
至于匾额书法的功用,人们常用“画龙点睛”“建筑的眼睛”来比喻。从性质上来说,匾额书法是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于一体的美术,与通常绘画相比,它最突显的特征是应用,从古迄今,应用于地理、经济、文化、外交等生活场所,在应用中发挥着装点江山、美化环境、表现*审美情趣、彰显*文化传统的作用。具体而言,匾额书法具有建筑物标志、景物标识、方位识别、记录事件、歌功颂德、修身自勉、绘景抒情、述志兴怀等实用功能。“匾”字本义就有门户标识的含义。《说文解字》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各种殿宇楼阁、各种史籍牌坊都是按照实际的还要而悬挂,其审美是和实用联系在一起的。在艺术的实用性大大降低的现在,不仅不能忽视匾额书法的实用性,恰恰相反,更需要了解其固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可贵之处。书法在匾,贵在生活之用,在日常应用中显其美、张其力,其艺术性和生命力均在应用中表现。
澍雨画馆
充分了解到匾额书法的特征和功用,则有利于创造新时代的匾额书法美术。匾额书法,作为大字楷书,大有大的写法,大有大的格局,大有大的气象,大有大的难点。就构思而言,匾额书法大字不应局限于小字放大,而应继承发扬放笔书丹写大字的特色。匾额书法古称署书,署书秦代时即为艺术的八体之一,汉魏时韦诞等书家高空题匾放笔直书的故事流传迄今。写大字最为关键的是写出大局面、大气象。大字创作水准的提升也有现今的课题,题写对联正是当代书家大字篆刻创作的契机和水准的检验的关口。作为与建筑相整合一、交互为用的美术,匾额书法创作一定要着眼于与建筑的和谐。从某些意义上说,建筑与匾额的功能也有一体的,都是外形艺术,都要满足他们的社会相处功能和居家生活功能,都要更多符合人类生存和自身发展的“合目的性”。可喜的是,今天的建筑更多地与艺术走在一起,更多地从戏剧角度来分析建筑的形态,更多以建筑的造型角度来表现戏剧的诗学。匾额书法的书体选择、风格展现要考量与建筑的色调样式呼应。
成为公共艺术、城市景观艺术和环境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匾额书法创作有其相应的规定。书写匾额者必须把社会担当、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公共艺术要考量其公共性、艺术性和在地性。公共场所的匾额,是写给公众看的,其性质是服务于公众生活,书体书风的选用应以易识、美观为原则。而城市景观中的石刻艺术,要为城市建设、城市美化添砖加瓦,增加看点,要为城市这个很大的文化现场增光添彩。今天的,诸多有着历史风貌的城市,诸如上海、西安等城镇,历史文化街区、院落和各类现代用途的建筑,已产生古今文化交融辉映的基本局面。小区、别墅、公园、广场的匾额设计和书写,都要从美化城市景观的视角实施。置身于山川园林建筑的碑刻艺术,更要从环境艺术的视角,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与大自然的好山好水、好风景相融一体。
《美术观察》主编室
就准确的构思而言,立体的木、石、金材质的碑刻艺术佳作,其作画过程是先写后刻再上色着色,先后数道工序,经数人之手,与单一艺术构思不同,立体匾额是集体创作,是写、刻及工艺制作的结合体。刻手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到匾额书法的好坏。优秀的题字书法之作,是优秀书家与优秀刻家的合作。高水准的写手与高水平的刻手通力合作,方能成就匾额书法精品。
更需要发现匾额书法的生命力和成就性。可喜的是,作为艺术的一个类別,作为实用与审美合一的美术,匾额书法在现今时代虽然没有消失,反而在大江南北、*各省的殿宇楼阁上悬挂得愈发越多,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无论是城区还是乡镇,无论是公共空间的庭院还是私享空间的别墅,都能看见一些新老匾额,甚至在欧美城市的唐人街,也悬挂一些宗祠匾额书法。更可喜的是,不仅唐代石刻的各类风格原貌得以再现,而且又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适应于现代后现代建筑的新风格新风貌牌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最近的,有实际用途的牌匾书写,仍然是书法家们的书写常态之一。活跃于现今书坛的书家,大都有着书写牌匾斋号的经历,而且书家书名越大,书写的牌匾越多。也就是说,因生活所用而形成的匾额书法,在现在依然因有用而存在并发展。作为生活的戏剧、应用的美术,牌匾书法的生命力和成就性依然来自于生活。
牌匾者,时代风貌文化精神之呈现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牌匾,郭沫若、沙孟海、赵朴初、李可染、启功等老一辈书家在它们生活的时代曾缔造了展现时代精神的匾额书法精品。今天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以老一辈书家为楷模,努力构建,创造出新时代的匾额书法精品。
孔子美术馆
曲阜市第一中学
书法家简介
李一,1957年生于北京曲阜,美术学教授、美术史论家、书法家。多年在艺术研究院从事美术研究、刊物编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历任《美术观察》副主编、主编,*戏剧研究院艺术研究所副主任,*艺术家协会委员。现为美术研究院学术理事会执委、教学指导理事会执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艺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席,*美术家协会董事及学术理事会执委,江苏省艺术馆学术顾问等。
主要展览有“李一艺术展”(全球美术馆,2005年)、“艺舟双楫——李一艺术展”(全球美术馆,2013年)、“一以贯之——李一艺术展”(北京书法馆,2015年)、“一元复始——李一艺术展”(北京书法馆,2016年)等。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