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馆藏文物众多,精美绝伦;它们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印记,实为无价之宝。
宋俑
每一件宋俑都映射着历史的生动画面。那挟持罗盘的宋俑,挽着发髻,眼神明亮。它于1985年在临川区温泉镇出土,那一刻仿佛被永久定格。俑的左手紧抱罗盘,放在右胸,座底墨书“章坚固”字样,增添了几分神秘。这或许就是制作它的人留下的标记,或是寄托着某种美好的愿望?
陶猪
陶猪虽简朴,却颇具魅力。它出土于1984年的河西宫门里商周古文化遗址。这件陶猪是用灰质陶土烧制而成,其外形与现今的家猪颇为相似。器物上那独特的双线条S纹图案,令人瞩目。它不仅是冥器,还揭示了当时人们对丧葬文化的思考及处理方式。人们为何会用这种图案来装饰陶猪,令人好奇。
北宋金制品
北宋时期的金器工艺令人称奇。1985年,在南丰七层塔地窑中行书木匾,发现了这件金器。其尺寸为:长12.7厘米,宽5厘米,高5.7厘米,重量为150克。这件金器表面光洁,母子扣盖下隐藏着一尊佛像。顶盖棱角清晰,棺身装饰着精美的如意纹,底部则有着凸起的弦纹。母子口盖与器身严丝合缝,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当时工艺的卓越。
元代卵白釉斗签印花碗
这件乐安出产的元代瓷器价值不菲。元瓷独具一格,韵味悠长。它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3.1厘米,胎质细腻,器壁薄如纸。内壁的回纹花边和对称的凤凰、蝴蝶图案,美感十足。底足处的“德星”款识,更是标识鲜明。这难道是当时工匠的名字,或是他们所在窑场的名称吗?
七里镇窑乳丁柳条纹罐
崇仁的窑罐显得格外雅致。它的口径为10.3厘米,高为8.6厘米。这件器物于1985年被发掘出土,其口沿向外翻卷,从口沿到腹内都涂有酱釉。口沿处的磕痕透露出岁月的痕迹。颈部装饰的乳丁和全身的柳纹设计,使其独具风格。这种工艺的融合,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明金七梁龙纹冠
南城的明金冠造型极为精美。冠顶呈半圆形,上面雕刻着七道竖条,铸有云龙、飞鸟等生动形象。两侧的插孔以及蘑菇钉状的金钗,设计独特。七梁之上,缠枝长纹图案更是增添了其精致感。从这些设计细节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达官贵人的生活场景以及其地位象征。
明青花葵口开光盘
东乡出土的明瓷盘行书木匾,造型美观大方。其口径为29厘米,底径16厘米,高9厘米。盘口呈葵形,底部为圈足,中心绘有丰富多样的图案。盘内外壁巧妙地设计了大小开窗,内壁上还绘有仙桃、芭蕉扇等图案,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出当时绘画艺术在瓷器上的独特表现手法。
新石器时代石锛
新石器时代的石锛,它见证了古人的智慧。这个石锛,长度为17.9厘米,口径4.8厘米,形状呈梯形。经过打磨,它的棱角清晰可见,刃口锋利无比。光滑平整的锛体,也充分展现了当时工具制造的精湛技艺。
隋瓷
隋朝的瓷器呈现出独有的形态。其高度为31.5厘米,口径13厘米,腹围19厘米,底径13厘米。瓷器的盘口、长颈、溜肩、鼓腹等部分,在颈肩腹的弦纹和莲瓣图案的装饰下,显得尤为有特色。瓷器采用白色胎体,涂以青釉,尽管釉面大部分已经剥落,但仍能窥见其当年的烧制水平。
清木匾
资溪的这块木匾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是由乾隆皇帝亲自赐予的,上面刻有黑色底纹的金色文字,边缘则是鲜艳的红色,字体凸起显眼。牌匾两侧的落款与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李觏有关。李觏在北宋时期享有盛名,因此这块木匾的赠送,无疑是对他的一种崇高敬意。
大家对哪件文物最感兴趣?期待大家的点赞和分享,也欢迎在评论区积极交流。
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