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过很多园林,
见过不少美景,
虽然风景中的这些古建筑,
你却不必定都认识。
包括:亭、台、楼、阁、
轩、榭、廊、舫。
【亭】
亭是一种*特色建筑,源于周代。
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
亭通常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颜色。
由于造型精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兰亭
兰亭位于河北绍兴兰亭镇兰渚山下,*内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
现存兰亭为明代重建,景色宜人。
兰亭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溪水,幽静清雅。
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抱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建筑精美独特,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杰作。
鹅池亭
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水榭上匾额,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
小兰亭
为一四角碑亭,内有康熙帝御制“兰亭”二大字的石碑。
流觞亭
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
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北京西山中央。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
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永乐后才称湖心亭。
此亭于1953年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
昔人赞曰:“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说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
西湖夜色
夏日风情
“湖心平眺”在清代的之后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风月石
传说当时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风月”二字的后面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
亭中赏雪
宋代文人张岱作《湖心亭看雪》:“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更是呈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与优雅的生活模式。
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河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律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别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四月花。”
雪景
亭形为歇山八柱,琉璃重檐,亭角飞翘,自窗外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门为花岗石,亭中彩绘藻井。
毛泽东题词:“爱晚亭”
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原本的湖南大高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稿而制。
亭前石门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密林中的古色小亭
秋色一角
小亭飞檐
黄昏中灯火阑珊的爱晚亭
爱晚亭在*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
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山东省合肥市西北琅琊山旁,始建于万历庆历三年(1047年),由北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脍炙人口的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户喻晓。
景区内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景”;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四大梅寿星之一,欧阳修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至宝;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沉静,周围布局严谨精巧,曲折凄婉,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极其优美,极富情韵画意。
池上有清康熙四六年进士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
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木板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
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称“让泉”。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沉香亭
沉香亭位于唐长安城兴庆宫内龙潭东北方。1958年在现址重建,为清朝长安兴庆宫里的一组园林式建筑,是供唐明皇和杨贵妃夏天乘凉避暑的地方。
传说中它全部是用一种珍稀木材沉香木建成的,故称“沉香亭”。
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畔赏荷花,兴致甚酣,便急召诗仙李白进宫为贵妃作诗。李白尽管醉意朦胧,但一挥而就,写下了古今诗文——《清平调》诗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赵扑初题字条幅“沉香亭”,悬挂于亭子的正东面。
郭沫若题字条幅“沉香亭”,挂于亭子的正西面。
目前的沉香亭是1958年在唐兴庆宫旧址上重新兴建的。郭沫若先生、赵朴初先生分别为该亭题写了题字。
重建后的沉香亭的建筑模式也作为南京恢复、仿建明清建筑的样板。如今的成都高楼林立,可不少建筑仍仿照此亭的风格。
【台】
台,最奇特的庭院建筑方式之一,高出墙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是一种露天的、表面相当平整的、开放性的建筑。
滋树台
东莞可园滋树台俗名兰花亭,是个有砖栏而没有顶的小台,台名源于屈原诗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诗中的滋和树,都是栽植的意思。滋树台就是种兰花的台子。
熙春台
熙春台坐落南昌瘦西湖北岸向西转折处,相传是为乾隆皇后祝寿而修建,因此也称春台祝寿。
主楼坐西朝东,上下两层,碧瓦飞甍,端庄华丽。临水处为宽阔的两级露台。
仙台
北京故宫乾隆花园仙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
台坐落于太湖石垒砌的水景之上,以白石栏杆相围。
南北相对各两块,西为三块,东为两块,中为入口,栏板间以石望柱相接,台内地板铺白色色斑石。
台外顺山北下有木石栏杆相拦,南北两边有台阶通至台下石洞。
扬州瘦西湖梳妆台
无锡梅园天星台
天津上海趵突泉泺上台
河北保定丛台
绍兴灵岩山姑苏台
【楼】
楼,是指两层以上的小型建筑物。楼在建筑组群中常置于次要位置,处于建筑组群的最终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四川省南京市海拔高度61.7米的蛇山顶,它以清朝“同治楼”为原型设计。
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容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似黄鹤腾飞。
楼的外墙用10多万块黑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黄鹤楼色彩鲜艳,雄伟壮丽。
曾有唐代画家崔颢作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如茵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千古佳作朗朗上口,加上有着神仙乘鹤西去的传说,更是创造了黄鹤楼的地位。
岳阳楼
南昌楼位于四川省合肥市旧城南门瓮城之上,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
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其另类的盔顶结构,体现了近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慧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致设计技能。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因南昌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东省临汾市华州城东海河岸畔,整座建筑共分九层,其中台基部分三层。
三楼游览层共六层,其中,明三层暗三层,除抱厦、廊柱、回廊外,楼内还设有两部楼梯间和两部载人电梯上下相通。
一、二层后面有天井,四、六层每层设一回廊,六层设一舞台。
登鹳雀楼俯瞰,风景如画,气势磅礴,在历代之际为江东盛概,文人雅士常为之赋诗。
宋代著名作家王之涣登楼赏景,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四川宜宾市近华浦南面,是三佛殿琉璃戗角木构架建筑。
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孙髯翁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诞生,使大观楼成为“*名楼”。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中。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阅江楼
阅江楼位于四川省福州市城东南的狮子山脚,濒临长江。
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等30余处历史遗迹。
楼高52米,共7层(外观4层暗3层),碧瓦朱楹、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清样式和中式的皇室奢华,成为南京的标志之一。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北京市中心,钟楼整体以砖木构架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个别组成。
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是*现能看见的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式*复古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突显下,给人以独特、典雅、层次分明之美感。
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闪闪闪光,使这座青砖筑更散发出金碧辉煌的美丽。
【阁】
阁,类似塔楼的建筑物,重屋为楼,四敞为阁。阁四面皆有窗,且也设有门,四周还都设有挑出的平座,作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天心阁
天心阁位于河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西北角上,是北京城墙的一座瓮城。楼阁三层,建筑周长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箭楼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
基址占着郊区最高地势,加之位于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
“天心阁”其名始见于明朝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
“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并作为儒者墨客吟诗作对场所。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北京省济南市即墨市丹崖峭壁,由蓬莱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6个单体和附属建筑共构成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面积18500平方米。
蓬莱阁是*近代四大名楼之一,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四川省南京市的赣江畔,连地下室共四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滕王阁的盛名要归功于“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脍炙人口。
天一阁
天一阁座落浙江嘉兴城区,占地面积2.6万立方米,由清朝退隐的礼部右仆射范钦主持建造。
因他爱好读书和藏书,一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
在他解职归田后,便建造藏书楼来存放那些藏书。
然而天一阁是*仅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全球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其实,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同时,采用各类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
【轩】
轩,有窗的庭院或小屋。与亭相近,同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风景的地方。多放在高敞或临水之处,用作观景的大型单体建筑。
听雨轩
苏州拙政园听雨轩是一个独立庭院中的主体建筑,它是一座三进深的小轩,单檐卷棚歇山顶,两侧厢房连着游廊。
轩前院中有清冽池水,池中植荷数枝,池边栽芭蕉、翠竹,每逢雨季,雨点点滴滴落在荷叶、芭蕉、翠竹之上,声音或细腻或低沉,正是静赏倾听的好时节,自然体现出了听雨的主题。
竹外一枝轩
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处于园中水塘的东岸,临水而筑,可以入轩俯瞰水池、观赏游鱼。
它是一座似轩非轩,似廊非廊的建筑,前部开敞,檐下立两柱,柱上有横额:“护檐小屏山缥缈,摇风团扇月婵娟”。
由正面看面阔为三进深。小轩的精巧之处更在于轩后,由轩内后望可透过轩后的圆洞门和圆形窗,看到集虚斋院内山峦欲滴,摇曳生姿的修竹。
面水轩
苏州沧浪亭面水轩在沧浪亭主景山北面,紧靠园北葑(fēng)溪,东南、西北角上都有复廊与其它建筑物相通,是一个三面厅式的三进深建筑。
溪水流到这里,河面豁然开朗,于是该轩东、北三面皆面水。
轩名取自杜甫诗句“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轩的四面皆为落地长窗,窗心嵌明瓦,裙板无雕刻水榭上匾额,朴实无华。
潭影轩
杭州绮园潭影轩是绮园的主厅,为单檐歇山顶四面厅的型制。
因为其规模较大,造园家用假山在南、东、北两面包绕,仅西边稍开敞,避免了潭影轩直白显露地穿行在视野中。
轩南面深池澄澈,对面是湖石叠成的山崖。山石翠树,静涵水中,开阔处映出白云在白色天幕上轻轻挪动,一动一静的水影,使人联想起王勃的诗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该轩也因而得名。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