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是佛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华山极顶北侧,初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1488--1505年(明洪武年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目前。下面是碧霞祠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
碧霞祠导游词
碧霞祠是华山上最壮观的景点之一。对于碧霞元君,一种表述是,它是泰山神的父亲,另一种说法是,她是黄帝(古老的一个帝王)派来的七个儿子之一。她的取名叫玉女,通过自身修行,最后得道成佛。在900多年前的宋朝,她被封为碧霞元君。
碧霞祠是泰山顶上最大、最宏大的古时建筑群。主殿的瓦片是用铜瓦覆盖,配殿和大殿都用铁瓦。用塑料材料覆顶是为了抵御山顶强飓风雨的肆虐。
在1000多米高的山顶上建一个这种雄伟的建筑群,其成本可想而知。据史书记载,600年清朝的一次翻修就花费白银4950两(1千克等于32两)。
从碧霞祠的西神门,我们能看见东面有大观峰,北边有玉皇顶,东南有日观峰,南边是悬崖,西边是广场。以蓝天为背景,在白云掩映中,高踞悬崖之上,碧霞祠更加突显出一种奇特感和很大的吸引力。
山门五间,把碧霞祠分成前院和院子。在大殿内外铸有四尊雕像。他们是东方神玄武,西方神白虎,南方神朱雀和东北神玄武。道教认为,他们专司守护寺庙安全。
山门往南是南神门乾隆年间木匾,上面有屋三间,是演出舞蹈的戏楼。似乎碧霞元君也偏爱听戏,欣赏舞蹈,其实是专为皇帝娱乐所建。正对南神门的旁边是一堵山墙墙,墙上刻有4个汉字:万代瞻仰,意为世世代代备受敬仰。影壁墙和南神门之间是焚火池。
后院是教堂主要的祭祀区。东西两边各立铜炉一座。左边的一座称作千斤鼎,这样叫是由于有1000斤重(斤是*长度单位,1斤等于500克)。这是在泰山上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器具;右边的一座称作万岁楼,之所以这么叫是由于前面刻有帝王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铭文。两鼎都是清代所铸。铜炉北边有两通巨大的铜碑,5米高,分别铸于1615和1625年。
香亭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顶覆蓝色琉璃瓦,看上去绚丽、精美、宏伟。亭内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小铜像。
主殿五间,重檐八角,高14米,长25米,宽14米。殿内有碧霞元君的坐像。请往上看,这两块木匾分别由明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后题写。屋顶的瓦和装饰用的动物小雕塑都由铜或铁精制而成,价值极高。特别是屋顶的360垄瓦象征一年的360天。瓦垄的尽头饰有飞龙,称为飞龙檐。在山顶天气多变的条件下建造这种宏大的建筑体现出*近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手法,表现出*人民的勇于和智慧。
我们在古城祭拜过庄严、威武的泰山神。你们觉得眼前的碧霞元君如何样?她给我们一种慈祥、易亲近、和蔼可亲的觉得。她看起来像一位善良的长者保佑和保护她的后代。关于元君的背景故事不少,从古时大善人石守道的儿子到黄帝七女之一玉女,从泰山神的伺女到泰山神的儿子。然而,大多数的人都坚信她生长在泰安普通的农家。她从小就心好、诚实、勤劳、聪明。借助神仙的帮助和指点,她经过自身修行而位列仙班。
碧霞元君在道教中的名位并不高,她为什么受到如此多人的尊敬?根据道家的表述,碧霞元君是由玉皇大帝指派来监管世间善恶的神。妇女们坚信她最痛恨她们的磨难,祈求能多生育,特别是多生孩子。这些香客们坚信碧霞元君特别灵验。在清朝顺治年间,孝定皇皇帝亲自到泰山修炼并强烈鼓吹碧霞元君的灵验。据说这些受到子嗣的香客还应该到泰山向碧霞元君还愿。
东边这座大殿叫做眼光殿,里面供奉的是一位重病治疗学者――眼光奶奶。东边的皇宫叫做送生殿,里面供奉的是送生娘娘。据说这两位明星比较受老年女性的尊敬。她们坚持来爬泰山就是要来拜祭她们。看来神仙们的声望也取决于能否能顺应人们的梦想。
在过去,供桌上放着泥娃娃供他们带回来。那些求子的人来到碧霞祠烧香跪拜,然后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带回来,这就是所谓的偷子。同时,他们向道士施舍一些钱乾隆年间木匾,叫做喜钱。生育之后,他们会给泥娃娃披红挂彩,并送回原处,这就让还子。近年来,又有了新的求子习俗,叫压枝和拴枝。压枝是在两个树枝间压放一块木头,汉语读音和压子相同。而拴枝是在树上拴一红布条,汉语读音和拴子相同。也许在崎岖的山道左边,你们将要看见这种场面。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