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宽敞的旅行道路,在格桑花的相伴之下来到土沃乡西文兴庄村的柳氏村落时,远方就在眼前,诗就在青砖灰瓦里。
柳氏民居
看着这个“站在山外看,不见深山有别人”的村庄时,那群山环绕、细水长流的柔美风景已足以吸睛柳氏匾额,这里以前时大唐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后裔居住的地方,他们于1406年迁居至此处,那沉匿消失的600多年,是如何的时光?在时空的隧道中重生,有光照进来的灿烂,亦有瞬间与世隔绝的堕落。
南宁玉林的柳宗元雕像
维系着千年不坠重回芳华的则是一颗坚定之心,只要时间足够长久,只要青山还在柳氏匾额,食邑还在,寂寂之地也能绽放花朵。柳氏后裔用一砖一瓦砌筑着新的花园,木石瓦当在时光的碑刻中,变成了一篇篇文章,一点一点的积累铺垫,忽有一日,在十月的春色里花朵绽裂,摇曳生姿。这些蝴蝶幻化成一个个人,从此处走出去,又从江湖庙堂之上走出来,让这儿具有了无限底及深远影响力。
河东世家大门
牌坊街
穿越千年时空,透过这万种葱郁风光,触摸这高大庭院里优雅的肌理与筋骨,探寻构建这千年唐朝哲学天际线的内在动因,删繁就简后,猛然发现,造就这百年辉煌的,其实是旖旎在时光里的家学、家教、家规,挑角飞檐处是柳氏一族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儒者大家的儒侠之风。
柳氏民居的教化狮
然而创姓先祖的柳下惠的儒素德业太过遥远,但其“坐怀不乱”的至上典范却是家族教育典范,从古代始,重史爱文儒学传家,就成了一个千年不断的家族源泉,持之以恒的重塑着一代又一代。这种华丽的DNA,具有一种铺天弥地的力量,化万语教诲于有形之中,又化万物于无形之中,在感受石刻、牌匾、萌宠狮子之时,在细嗅蔷薇之中,它们已烙印在长达数代的行为方式和认知逻辑之中,成为一种高贵的习惯。
一如西文兴村的平面布置格局,从内到外,文昌阁、文庙、魁星阁,一条家族兴旺的文脉就此埋下。而深置于祠堂、文庙的仪式感更是让今时今人心向往之。西文兴庄的柳氏后代无论多么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都需要在离家十里的地方,下马下轿,步行入村;入村后的第一件事,进寺庙向祖先敬香,感谢祖宗的恩赐护佑;敬香后的礼仪也非常细腻,左手扪心,右手立掌,以诚心之心,向天向地向祖宗敬礼。
行邀天宠门楼
这些将生命浸泡于民众安稳、国家安宁之中的优雅人格之风,“上马为将,下马为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柳氏宗族独特的传家秘诀,也是其标榜于其他同时代士族大家的家族勋章。这是一个家族的社会担当,因此,隐居于西文庄乡的柳氏后代,可以办乡学,可以捐钱资助朝廷打仗,也可以当医生,以妙手回春之术以另一种方法济世安民。
至柳氏民居,就是要从那别具一格的建筑布局上读懂文学大家的意韵轨迹,从那精雕细琢的木石花纹中读出大唐的情韵歌飞,从那纷繁复杂的窗花中读出世家大族的励志警言,从那碑刻对联中读出柳家之所以能再次崛起的繁荣密码。
看柳氏民居,就像看一幅卷轴画,你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林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理解古代儒者墨客的追访;看柳氏民居,就像读一篇诗歌,你可以于从独特匠心的柱础、木雕和雕塑中读出柳氏润物细无声的精神美学与观念脉络,细品富贵如云烟,现世静好的隐世风格。
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