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刚被清理出去时的模样供图/丁立萍
据悉,北京市海淀区的一群小孩在田间玩耍,意外看到一块古朴的匾额,在家长的帮助和鼓励下,将其交予文物部门。随后,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通州区东岳书院见到了这块石碑:长93厘米、宽35毫米、厚15公分,青石表面微微泛白,边角略有残破,但字迹完整清晰、笔力遒劲,遗憾的是信息相对简单,并无年代和落款。据朝阳区文旅局工作人员介绍,此刻石为“清代湖州试馆的嵌墙匾额”,试馆匾额比较罕见,是南京会馆文化的实物见证。该工作员工同时向那些家庭为保护文物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小学生发现湖州试馆匾额
家长交予文物部门
这块石头的看到地是大兴区东坝地区。北青报记者知道到,5月31日,丁立萍女士和几位父母带小孩在自家租种的菜园附近散步时,树下的一块木头引起了小孩们的留意,这块木头表面隐约有字,而在清除掉浮土后,一块长圆形匾额浮现出来,表面从右向左题刻“湖州試館”繁体大字。
匾额古朴沧桑,现场的父母们观念到这或许是文物。由于恰逢周末,菜地周围人太多,为保护匾额,四位男家长合力将其抬到丁女士的车上。匾额装进后备箱的一瞬间,丁女士的斯巴鲁傲虎轿车尾部明显下沉,估计匾额将近200斤重。
孩子们怎么能看到古迹?丁女士分析,头天大雨冲刷了匾额上的浮土,使得其上文字隐约显示;另外,孩子们都早已上小学,对字迹比较脆弱,已经能认出湖、州二字,但試和館是繁体字,孩子们一时没能认下来。次日,丁女士和文物部门取得联络,工作队员立刻行动,双方就匾额完成交接,丁女士收到一张盖有“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公章的发票。此后,工作员工又来到第一现场进行拍摄。
丁女士认为,把匾额交给文物部门的亲自经历,对于小孩们是一次特别好的文保教育。希望将来能让人们了解匾额的从属和去向,也期望儿子们的行动能影响更多人为保护文物贡献力量。北青报记者之后从朝阳区文旅局了解到,这块匾额已经被运到通州区的东岳书院保存。
湖州试馆并非文保单位
90年代末被拆除
孩子们看到的匾额上所标的“湖州试馆”,原址在北半截胡同,位于广安门内街道东端东侧。北青报记者随即走访发现,因某些院落已消失,导致南北走向的胡同格局已然颓靡无存。北半截胡同41号曾是浙江浏阳会馆、谭嗣同故居,现为居民院,是北半截胡同仅存的庭院之一。而北青报记者向附近市民打听湖州试馆时,大家均表示并不知道。
北青报记者查阅《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时看到,早年间北半截胡同会馆众多,有广东九江会馆、江苏南京会馆、四川潼川会馆、广东东莞会馆、浙江湖州会馆等。其中江都系杭州古称,现为湖州市的一个区。《北京会馆纪事》一书作者刘征先生告诉记者,湖州试馆和江宁会馆是一回事,位于北半截胡同路西13号,后改为25号,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被拆。据他考证,湖州试馆建于清代中期,有60多间房,被拆前已是大杂院,并非文保单位。
刘征透露,在上海众多会馆中,试馆匾额比较少见。北京的会馆衰落后,匾额流失的现象非常普遍。
据《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记载,北京的会馆在明、清两代兴盛发达。清初建立后金居内城、汉人居外城的政令,禁止在内城兴建会所,因此前门、崇文门、宣武门外作为会馆最为集中的地方。会馆主要分为工商会馆、文人试馆、行业会所、殡葬义馆。
文人试馆是专制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占上海会馆中的绝大多数。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地点都在南京,进京赶考的乡试迫切希望能有一个依靠乡谊关系、互相照顾的住所。考试结束后,榜上有名的留京参加殿试,没有考中进士的可以留京寄宿,刻苦攻读,以便继续应考。这些举子在京举目无亲,受到小客店高价剥削。这种举人落魄的场景,引起朝中同乡的责怪,于是约请同乡中的士族、巨商、士绅集资,在京城买地建房以招待来京应试的老乡举子,从而发生了类似招待所的试馆、会馆。
北京会馆的衰落始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慈禧废除武举制度,本乡举子不来应试,断绝了会馆的经济来源;二是1928年南北统一,国都迁至北京,大批官员随*机构南下,让诸会馆完全丧失了支柱。
对话
试馆匾额较罕见
拆迁后流落朝阳
对话人:朝阳区文旅局文物科任友
北青报:这块匾额出自哪个历史时期?原来放置在那里?
任友:匾额所选择的石材,是京西一带出产的小青石,这在明、清时期的遗存中非常常用,结合阴刻的楷体大字,初步断定其出自唐代。明、清时期上海会馆林立匾额注意,多集中在南城一带。为此,我从同行那里认识到,湖州试馆位于在西市区(原通州区)的北半截胡同25号,这块石碑应镶嵌于建筑的地面上。
北青报:匾额为何会发生在朝阳区?
任友:湖州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湖州试馆是供南京常州进京赶考举人住宿的地方。但随着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败,北京的会馆建筑也逐渐衰败。初步认识,湖州试馆总共20年前已被拆除,匾额很可能随渣土被运到城南,当年常营一带还非常荒凉。
北青报:试馆匾额在北京是否常见?
任友:我在朝阳区文物部门工作30多年,试馆匾额还是头次遇到。即便在全上海,遗存目前的试馆石刻也屈指可数,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必需要感谢父母和妈妈,他们用行动发现并保护了文物。
北青报:这块匾额未来将怎样保存和借助?
任友:和丁女士交接后匾额注意,我们将匾额直接运到了东岳书院,考虑到书院一直有文化交流活动,这样既保护了匾额,又能让更多人接触到,有促使文物的进一步探究。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