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众多古镇,其中,以江南地区分布最多,保存也最为完好。在江南水乡中,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南浔、甪直这六个古镇最具代表性,它们以清新淡雅的古镇风貌、深邃内敛的人文积淀、古朴浑厚的吴侬风情,而闻名古今、驰名中外,被评为江南六大名镇。前段时间,我和夫人去江南游玩,游览了南浔、同里、西塘、乌镇、南浔这五个名镇,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周庄因为水多、桥多、故事多,印象尤深。
去周庄那天,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是我们到江南旅游那段时间里难得见到的好天气。
到了周庄游客中心,一下游玩大巴,就看到了气魄非凡的牌坊,正面碑文上刻有“贞丰*”四个字,*内书法家协会原校长沈鹏所题。进了牌坊,回头看到正面碑文上也刻有四个字——“唐风孑遗”,由近代著名艺术巨匠费新我题写。
过了牌楼,就进入了如诗如画、若梦若幻的乌镇古镇。我们过石桥、看水景、穿小巷、进古宅、逛商号、尝美食,触摸周庄、感知周庄、欣赏周庄,如同步入人间仙境中、千年诗画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
周庄,地处上海南京,古称贞丰里、*,建于*,历史近千年,拥有知名的“贞丰八景”——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享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是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古镇的典范。这里,碧水泱泱,绿荫葱茏;依水成街,临水筑屋;桥街相通,桥水相映;重脊高檐,白墙乌瓦;廊坊林立,店肆密布;青砖铺街,骑楼凌空……可谓天人合一、仙姿玉貌、人文灼灼,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被誉为“贞丰泽园”“水中*”“碧玉周庄”“*第一水乡”。当代知名作家吴冠中曾说:“黄山集*山川之美,周庄集*水乡之美。”
水是周庄的血脉,桥是水乡的灵魂周庄匾额,民居是周庄的骨骼。
宋代词人杜荀鹤有诗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周庄四面环水,水,滋润着周庄,丰富着周庄,养育着周庄。走在周庄,眼前是水,身旁是水,脚下也有水。周庄人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与水联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是水做的生活。周庄因水,而风情万种,而浮华富足,而生机勃发。
周庄流淌着两横两纵四条波光粼粼的河——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形成了呈井字形的8条长街,800多户村民枕河而居。这四条河,疏通了古镇的每一条胡同、每一户人家、每一个商阜,也像四条碧绿飘带,绕镇而过,灵动了水乡,妩媚了古镇,扮靓了周庄。
古镇南面有一片大湖,叫“南湖”,湖水澄净,鱼虾丰盛,修竹茂密,环境幽雅。南湖的景致四季宜人,秋天的冷寂格外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清辉、一片金黄、一片空灵,充满“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的美好意境。
周庄是水的世界,也是桥的家乡。在古镇约0.5平方英里的地域内,完好保存着建自元、明、清三个时期的14座古石桥,分别是双桥、福安桥、全功桥、隆兴桥、报恩桥、通秀桥、聚宝桥、贞丰桥、普庆桥、蚬园桥、梯云桥、福洪桥、青龙桥、太平桥,其中的桥南最突显周庄风情风貌。双桥,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纵横相接、石阶相通而成,两桥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形状像古时钥匙,当地人称之为“钥匙桥”。著名旅美作家陈逸飞曾以双桥为题材,创作了绘画《故乡的怀念》,该画在董事长阿曼德·哈默举办的巡展上推出,引起轰动。1984年,阿曼德·哈默访问时,将《故乡的想起》买下,作为礼物献给了邓小平,被传为佳话。这幅画1985年还被联*教科文组织选择到了首日封上。一座座古桥,镌刻着周庄的汗青与文化,沉淀着古代的智慧与审美,展现着水乡的性格与情怀,也驮走了南来北往的无数岁月,缝合了岸与岸的意境相思,映衬了细雨古镇的娴静优雅。古桥见证着周庄历史,同时也作为周庄历史的一部分,被保留了出来。这里的每一座桥,都是一幅画,一幅人与自然、与历史积淀的风光画,也都是一首诗,一首人与自然、与历史共鸣的叙事诗。漫步古桥,能唤起一纸江南。
站在岸边,会有一幅幅美好画卷徐徐展开:头戴毡帽、身着白色条纹衬衫的船娘,撑着乌篷船,唱着小曲,穿行于老街街河。船在水底行,人在画中游,景色绝妙,让人沉醉。
周庄的街道充满传统。由于水多地少,街道都不宽,一般只有2米左右。街道大多用石头横铺,也有用青石斜铺的,还有用条石、碎石混合铺设的。这里主要靠船运送物资,街上通常没有汽车。街道两边多为商场,许多书店是前店后宅,或者下店上宅。还由于土地有限,人们就在大街两旁民宅上部建造过街骑楼,以获得更大生活空间。行走在周庄,会看到街道不是直的,时不时有店铺向前竖起,这让屋檐之间的距离出现有趣变化:时而一线天,时更加变宽。
迷楼是周庄名气很大的一个景区,参观的市民很多。迷楼位于贞丰桥畔,以前叫德记酒店。据说,最早的店主叫李德夫,祖籍南京,于*光绪末年,携家带眷迁徙周庄,因擅长烹调,就开了一个饭店。夫妻俩年过四十,才喜得一个千金,起名叫阿金。长大后,阿金如出水芙蓉,貌压群芳,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夫妇难舍女友,便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它们,并帮助人们张罗生意。当时,周庄为水陆要津、重要商埠,商贾汇聚,人流如织。德记酒店依水傍桥,窗外波光桥影、舟楫往来,颇有诗情画意,是把酒临风的好去处,吸引了无数宾客,由此得了个“迷楼”雅称。上世纪20年代,著名进步青年文化团体——南社的发起人、著名作家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曾在此畅饮酣歌、乘兴赋诗,后将在此处吟咏的百余首诗编为《迷楼集》,出版发行,流传于世。从此,迷楼更是声名鹊起。匾额“迷楼”为柳亚子所书。楼内有一间蜡像馆,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4人围桌而坐,举箸畅谈,栩栩如生。
提起周庄,绕不开一个叫沈万三的人,因为周庄的喧嚣茂盛是和他分不开的。元代中期,沈万三随祖父沈祐从上海宁波北仑迁至枫泾,凭借此处的水运优势做起了生意,成了富豪,也创造了周庄的繁盛富裕。明初,朱元璋定都丹阳,沈万三捐资修筑了三分之一都城,于是,朱元璋就封他两个女儿为官。后来,沈万三得罪了朱元璋,被幽禁云南,家产被抄,沈家渐渐没落。
在古镇,明清和清朝建筑占了一大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最出名的当属沈厅。沈厅是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乾隆年间扩建的,位于富安桥南侧的南市街,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共有大小厅房100多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整个厅堂是“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为同类建筑中所少见。正厅呈正圆形,梁柱粗大,刻有蟒龙、麒麟、飞鹤等花饰。厅堂中央悬一对联,上刻“松茂堂”三个泥金大字,为清代状元张謇所书。正厅后面有一个砖雕门楼,高达6米,斗拱飞檐,翼角高昂,正中刻有“积厚流光”四个字,四周还刻有红梅迎春浮雕,以及人物、走兽、亭台、楼阁等形状,线条精细流畅,人物外貌各异,活灵活现。
周庄有个古戏台,时常演奏京剧,给古镇增添了无尽雅致。古戏台座落北市街上,坐北朝南,两侧台柱上刻有一幅对联:“泽日南湖誉满摇城两千年,腔称水磨风靡上海六百春”。周庄古戏台,以九百年历史底蕴为环境,以水乡古城景致为背景,让昆曲韵味更足。坐在古戏台院内的油纸伞下,听评弹周庄匾额,品阿婆茶,吃江南小吃,才是真正领略周庄生活。每当演唱时,婉转的歌剧绕过弯弯曲曲的河边岸柳,飘进沧桑斑斓的街市巷道,在古镇缭绕回荡。
到了周庄,一定要品尝当地美食,比如万三蹄、阿婆菜、水晶虾、三味圆、撑腰糕、豆腐花、青团、蚬江三珍、莼鲈之思等。一道美食,一个独白,一种回味……
徜徉于水乡,在宽阔澄碧的湖泊间,在玉树临风的石桥上,在幽静别致的小巷里,在深藏故事的老屋中,细细品味古镇婉约绮媚的天然风景、光华璀璨的历史人文、卓尔不群的风采魅力,别有一番情趣,让人驻足忘返。
周庄很美,不仅美在小桥流水、白墙青瓦、烟波雨巷,而且还美在柔婉清丽、古朴庄重、灵秀脱俗,以特有气象、气质、气韵,吸引着古往今来、天南地北的他们。
周庄,一个水韵古镇,一个烟雨古镇,一个典雅古镇,一个画意古镇,一个诗情古镇,已深深刻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