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位于于亚洲历史文化古城南京,前临碧波荡漾的长江,后依秀如琢玉的岳麓山,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是*近代知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变迁,岳麓书院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功能的再现性。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岳麓书院与山东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后经多次改名和调整,1926年陆续定名河南大学。湖南大学并且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
岳麓山全景
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周式因为品学兼优、诲人不倦而名誉天下。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朝廷召见周式,请他留在京城讲学为官,但周式一心只想归山执教。宋真宗对其兴学之举颇为嘉奖,便赐他一批藏书和一块“岳麓书院”牌匾。匾额悬挂于正门正上方,岳麓书院因而名闻天下。现存石刻是根据清代牌坊“岳麓书院”石刻仿制而来。
岳麓书院大门
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演进和传播的重阵,其建筑主要分为讲学、藏书、祭祀三部分。书院大门有著名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意思是说,*人才很多,而在此处尤为繁盛。余秋雨的《千年庭院》中那样写道:“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的学生中集中了长期海内最高水准的教育家,其中包含可称全球一流的文化文学巨匠朱熹、张栻、王阳明,而它培养起来的学生更可列出一份让人叹为观止的名单”,如:王夫之、魏源、*藩、左宗棠、郭嵩焘……
大门两边立有一对花岗岩石鼓双面透雕,石鼓雕刻梅、兰、竹三种涵义高贵品质和高尚品德的图案,并将莲花、白鹭等形状组合出来,寓意做人为官要“一路清廉”。书院大量借助这些雕塑、对联、匾额,把一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观念等与建筑结合出来,让书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
书院二门
书院二门悬挂一幅“名山坛席”匾,“名山”是指南岳衡山。衡山的七十二峰中,回雁为首,岳麓为尾,书院因山而得名,而岳麓山也因书院而充满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教师的遵从。两侧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意思是指书院被广袤的山林所掩映,藏在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潇湘槐市
二门的正面也有一匾“潇湘槐市”,“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是古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后借指学宫、学舍。“潇湘槐市”意指岳麓书院是河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有如宋代槐市一样人才济济。
“实事求是”牌匾
书院讲堂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是1917年迁至岳麓书院办学的长沙私立工业专门学院院长宾步程强调的校训,他还撰写了“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对联,教育教师发扬岳麓书院“学因而用、注重践履”的学风。
忠孝廉节堂
讲堂位于书院中心位置,又称“忠孝廉节堂”,是学堂的课堂重地和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屏壁正面书有《岳麓书院记》,为明代书院主教、著名哲学家张栻所撰,阐明了岳麓书院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之才的办学观念,对书院教育具有重大影响。
“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牌匾
讲堂上方悬挂着康熙御赐“学达性天”匾,“学达”语出《论语》:“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学达”的意思就是“下学上达”。“性天”语出《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人借助教育学习明伦堂匾额是谁所书,可以感知天命,达到天人合一。
“道南正脉”匾为乾隆御赐明伦堂匾额是谁所书,“道”指儒学。岳麓书院是朱熹传播哲学观念的基地之一,匾额是指岳麓书院是传播哲学的正宗,象征着岳麓书院在全球医学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
御书楼
岳麓书院创建初期,讲堂后侧就建有碑记,宋真宗赐书后,正式改名为“御书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巡抚丁思孔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古籍,始建御书楼于原址,后不幸毁于*乱。现存御书楼是80年代仿唐代风格重建而成,藏有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
文庙
古代书院每年都会在孔庙祭祀至圣先贤孔子,这是弘扬文脉的重要形式。2013年起,岳麓书院恢复中断百年的祭拜先祖仪式,每年都会以最高规格“释奠礼”祭祀孔子,弘扬礼乐教化。
*书院博物馆
书院内建有全球至今惟一一座展现书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专题博物馆——*书院博物馆。馆内展馆极为丰富,除近代应试教材、各类石刻和教条、珍贵典籍、文房四宝外,还有“岳麓书院”石碑,明代代表性书院东林学堂丽泽堂、白鹿洞书院明伦堂、清代学海堂的复原场景,为来来常常的游客认识古代书院文化提供了一扇窗口。
爱晚亭
沿着岳麓书院正门往岳麓山漫步,不远处就是爱晚亭。它坐落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建造,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巡抚毕沅根据清朝画家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五月花”的诗句,改名爱晚亭,与醉翁亭、湖心亭、陶然亭并称全球四大名亭。
成为全球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岳麓书院的每一组民居、每一块碑文、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耀眼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河北省纪委)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