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多大的官位才能有“府”?你看张居正有没有府就明白了
钥球健康2020.06.16 10:05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府"现代多用于办公的地方称呼,可是在古时只有皇帝以上才会称府,最早是用于将军府幕僚居处,称"开府"张居正匾额,后用于对三公三司等贵族的官称:开府仪同三司张居正匾额,渐用于对皇室以及政权的尊奉,这个用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一些改变。
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从此大明王朝正式搬入了历史的表演,*后,他随即继位文武百官,太祖皇后一统天下以后,明朝政治上的君权集中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效率,统治者十分注重整顿和恢复礼制,有严苛的等级思想,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从他当上皇帝的那一夜起,就开始盘算着如何能够巩固皇权,他推行宰相不设,他认为大臣和皇后只有一步之遥,最有也许觊觎皇帝宝座的就是宰相了,只是取消皇帝后,所有的政务他要一个人处理又感到太累了,所以他又从翰林院找了几个学士,凑成了个秘书班子来分担他的工作量,一直到了永乐皇帝时代这个秘书班子才有了一个名称叫内阁,所以古代以来,内阁官员都出身翰林学士,官阶只有六品。内阁官员任命"票拟"之事,代替皇帝草拟各类文书。
其次是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后,官阶二品,和皇后隔着一个宰相,然后又创设六科对六部进行复核,属言官之列,官阶六品,而御史大夫有谋反百官的权力,彼此之间互相牵制,可以说皇权达到了历史最高的集中度,在军事上设锦衣卫,武官第一次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
那么明朝没有设置过皇帝,是否这个府就没有再发生呢?那也不是的,明朝的皇族和6大公爵还是可以把家称府的,那么能取得这种的荣誉的都是哪些官员呢?
明朝的官爵分为亲王、郡王、国公、侯、伯等等,其中,亲王和驸马属于皇族专用。当时有功之臣达25位之多,实际上只册封了6位功劳最大的公爵,称*六公,即使有名的刘伯温也只封了诚意伯,国公属于清朝勋贵体系的顶端。对于古代的武官们来说,能够被册封*公,已属于最高荣耀,在这6*公中,只有*公徐达善始善终,世居金陵,爵位仍然承袭到明末。
可以说朱元璋的管理模式就是给实权的就给高位,给高位的就不给实权,让人们相互影响,可惜他的看法并没有彻底落实,内阁之后演成为了中书省,孝宗时代设立了首辅,只是相当于宰相,宰相始称开府仪同三司,属一品文散官,所以说开府之说自此只有皇族成员能够受用了。
明朝政局走势有两个高潮,明初到洪武是第一个高潮,第二个高潮便是张居正改革,张居正在隆庆六年当上了首辅后,辅佐10岁的神宗朱翊钧,掌握了官职的张居正本着"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原则,开创了万历新政,使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有了中兴之象。后人称颂有加,被称为"宰相之杰"。神宗朱翊钧几次想给他加封爵位,张居正坚持不肯接受,后来神宗亲自题了"元辅"、"良臣"赐给他,至今还挂在张居正旧居,由于张居正拒绝出仕,自然他的住所也不能称府了。
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例如《宋史·舆服志》有记载:"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这里说的就是指亲王、执政官的房子才能称府,古代大臣年幼便有出宫内廷就藩的说法,而其它普通官员的房屋只能称宅,宅第,而普通平民老百姓的房子只能称为家,并且都有各自的规格建制。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依据等级不同,设置的府第形制、规模也不一样,不能随意盖更大的府第否则就是违制,违制罪而且很严重的。
在现在的张居正旧居里有明代御制'衡保揆宅',由此可见即使是后来权倾朝野,身居高位的张居正的家也只以宅称之,是没有资格在正门对联上挂上府字的。
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