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匾上的错字,都发现过「错别字」,但是这种字的背后都有其历史典故,错得恰到好处,反成一段佳话。
1.天下第一错字
地点:承德避暑山庄
错字:「避」右边的「辛」多了一横
典故: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家重要场所的门前。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牌匾上的错字,题写于康熙五六年。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起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成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2.最有表述的错字
地点:杭州西湖
错字:「花港观鱼」的「鱼」字四点变三点
典故:「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御制,「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后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所以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徜徉,潇洒地活了。
3.最富哲理的错字
地点:江苏苏州大明寺平山堂
错字:「风流宛在」的「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典故:「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南京主政的欧阳修所作。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南京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4.最令人叫绝的错字
地点:山东临沂孔府
错字: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中的「章」字后面的一竖一直通到后面。
典故:对联「*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错字妙处,在于「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字,一下子就表现孔府这个特别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知道后甚至连连叫绝。
5.出现次数最多的错字
地点:南京明世宗朱元璋的明孝陵
错字:明孝陵保护碑上的「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在墓地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世宗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
典故:出自书法家武中奇之手,可以归结为戏剧字,或是艺术体。「眀」这个错字很有由来,东晋大艺术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在清代,把「明」写成「眀」的现象众多。清代文字狱严重,当时文人在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明」,担心惹祸,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把「日」易为「目」,意思是「睁眼写错字」。另一种表述则相反,用「目」代替「日」是一种智慧,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就是这用意,「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所以重「目」,而诸葛亮正是这种有心态的人。
6.最壮观的错字
地点:秦皇岛市山海关
错字:天下第一关的「第」字,将竹字头变草字头
典故:此匾乃清代著名艺术家萧显所书。其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其大自不待言;它从东向北逐步减少,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画生硬、粗壮有力,牢牢地扑向似乎已经翘起的城楼西端。
7.最刻骨铭心的错字
地点:西安碑林
错字:碑林的「碑」字少一撇
典故:此匾出自唐代著名*名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林则徐赴内蒙时途经北京,写下了「苟*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言。就在写下这诗句前,林则徐来到碑林,希望以前人的墨渍中寻求点人生的慰藉和前行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有人觉得这是他曾经心境的自然展现:「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林则徐后来究竟是不是这种想的,已无从考证。
8.最有恩情的错字
地点:天津宝坻独乐寺
错字:报恩院的「院」字中,「元」上的一横没了
典故:当年周朝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当家的大和尚便想沾个荣耀,请咸丰为寺内四合院题写个院名。咸丰也未客气,即兴写下了「报恩院」三个字。但字写好后,咸丰才发觉自己「献丑」了,最后一个「院」少写了一横。大家都看起来了,但皇帝写的字谁敢说是错字?此时咸丰开了金口,说人啊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