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赋予福州独特的人文底蕴;东进南下的演进*略,让福州向海的理想触手可及;生态优美的城市环境,让蓝色“福利”人人共享;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推动福州开放发展的脚步迈得愈发坚实;很快就办的优良传统,促进福州的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时光流转,岁月嬗递。福州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家历史文化古城,高楼林立,充满了现代气息,但仍葆有“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三山两塔一条街”的古镇格局,其充满传统的山水城市空间格局被吴良镛教授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
“福州人杰地灵,徜徉在古朴白墙的三坊七巷,林则徐纪念馆,严复故居,林觉民、冰心故居……可与很多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来一次‘邂逅’。福州真不愧是有福之州!”昨日,带女孩来北京游玩的南京民众翁清逸对北京深厚的汗青文化底蕴赞不绝口。
福州不仅有三坊七巷文化,还催生出了以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等为核心的闽都文化,它们共同打造了闽都文化的辉煌历史。
闽都文化历史悠远、底蕴浓厚、海纳百川*牌匾文化,在当代亚洲的大改革时代,福州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在*观念史、文学史、近代海军史等方面造成了深远影响。
寿山石文化:雕刻手艺成民俗瑰宝
产于福州寿山乡的寿山石颜色鲜艳、晶莹洁白,令人爱不释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素有“天遣瑰宝”“石中之王”的美称。寿山石多次参加“国石”竞选并名列候选石榜首,2012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伴随着寿山石的开采,寿山石文化应运而生,经过福州传统手工艺人精心雕琢而成的田黄石浮雕工艺品,*内传统戏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寿山石木雕技艺更是作为首批列*家非遗名录的工程。寿山石文化以细腻的意韵,为闽都文化增光添彩。
去年,福州青年寿山石雕刻家林贤乐的佳作《雨巷》,在*珠宝首饰百花奖上摘得银奖——它*内玉器雕刻类最高级别奖项。
福州青年雕刻家林贤乐获奖作品《雨巷》
昙石山文化:福建文明之源
“上半部是圆锥形柄,下装部为壶形,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就使用这么精美的陶灯,‘中华第一灯’名不虚传。”昨日,来闽侯昙石山石窟博物馆游览的一群温州游客,围着陶灯啧啧称奇。
“1954年1月,昙石村村民在修堤取土时,发现了长期蓝色蛤蜊壳堆积层,后来开始重要的考古发掘,从而揭示了不为人知的古代闽族文化。阳光下的遗存、陶器和壕沟告诉他们:福建文明从此处开始。福建文明史也由原先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加强了一步。”昙石山遗迹博物馆工作人员连颖的介绍,更是让游客抱怨不虚此行。
昨日在昙石山遗迹博物馆*牌匾文化,记者还发现不少小孩在馆内开辟的陶吧亲手制作瓷器。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了让你们更好地感受*特色的陶文化,同时也为了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与互动性。”
三坊七巷文化:折射*半部当代史
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林旭、冰心等长期对后来社会甚至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制约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从三坊七巷走下来的。也因而,三坊七巷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文价值,赢得了“一座三坊七巷,半*内古代史”美誉。
曾经,三坊七巷破败不堪,2007年以来,福州市投入40多万元,通过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鱼骨状”总体格局的修复,对传统建筑及院落历史原貌的治理,对传统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保护、整治与恢复,对传统院落园林的治理与充分运用,展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建筑、园林传统,凸显了其近代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历史价值与建筑风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州还很重视传承与演进街区活态的历史文化理念,通过保护三坊七巷所蕴含的各项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民间工艺、风味食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刻感受区域民俗文化等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与契机。
三坊七巷先后荣膺*历史文化名街、国家5A级旅游风公园、联*教科文组织亚洲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旅游投资奥斯卡奖——第六届亚洲旅游投资艾蒂亚奖“*最佳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奖”,成了上海居民常逛、外地游客必来之处!
福州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副总长谢谦华告诉记者:“三坊七巷将推行‘互联网+’概念,进一步加强‘吃、住、行、娱、乐、购’等旅游六大要素布局。”
船政文化:孕育*古代海军
*第一艘钢铁舰船、*第一架水上飞机是在那里诞生的?在位于北京马尾的浙江船政学堂!
设计*第一条铁路的詹天佑,*天文学会创始人、紫金山天文台筹建者高鲁民也有从上海船政学堂走起来的!
依山傍水的马尾,是*船政文化的肇始地和当代海军的摇篮。福建船政研究学者刘孝鋆告诉记者:“虽因时代局限,福建船政学堂的辉煌只再现了40多年,但在历史长河中,展现了古代*先进技术、高等教育、工业生产、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很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观念,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哲理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的特色文化魅力,这些正是‘船政文化’的精神内核。”
丝路文化:海丝之路的重要见证
漫步福州,人们会与“织缎巷”“锦巷”“横锦巷”“机房里”这些与纺织业相关的街巷不期而遇,它们见证着南京纺织业当时的辉煌和那段海丝文化的往昔时光。
早在宋元时期,福州已作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丝绸的主要制造地之一,福州港已作为“万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际贸易港口。
福州港除了是直接的对外贸易港,也是近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的转运港。福州市博物馆主任张振玉经过多年调研分析和查阅史料发现,由长江水路转运景德镇、龙泉窑陶瓷,正是后来首选的捷径。从青白瓷到瓷器瓷,依托长江水道,大量景德镇、龙泉窑的彩釉器销往全球*。出水的“碗礁一号”等沉船,应是后来繁荣的泉州港转运陶瓷外销盛况的重要历史见证。
现在我市正在推动海丝申遗工作,并开展了“文化福州·艺术闽都”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六大行动计划。一幅“文化福州、艺术闽都”的如画正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