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作为中华民族质朴的节庆文化珍品,以浑厚的诗歌、精湛的书画和深远的蕴意,*内传统文化中的辞赋骈文、书法绘画、建筑美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匾额,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中一道绝佳的景致,凡楼、台、亭、阁、轩、榭、堂、馆,多缀有匾额。匾额一般挂在门或门内正堂的下侧。样式以木刻对联为主,以长圆形为常用,尺寸型号视门面大小或者周围环境而定。
在晋祠博物馆的所有建筑中,现共有对联匾额共计219副,其中圣母殿是对联匾额最集中的地方,其内容大多为赞颂“封桐”三晋给他们带给的福泽,款款都是立意鲜明而细腻、书写和雕刻技巧极为精炼的上乘之作。
圣母殿上高悬于建筑正中央的“圣母殿”牌匾注定它的不通常,它是*国保级楹联题字之一,该石碑为木制立匾,长2.3米,宽1.3米,“圣母殿”三字为楷书,摹以《颜真卿法帖》而加工放大。然而在晋祠博物馆很多石刻当中“圣母殿”匾额非常朴素并不频繁被人提起和介绍,但却并不影响它拥有精致可赞的雕塑,十分值得驻足观赏和感受。
在圣母殿前廊正中悬挂的横匾“显灵昭济圣母”,是北宋原物。
据《宋会要》记载:“熙宁六年(1077)封‘昭济圣母’,政和元年(1111)加封‘显灵昭济圣母’”。此外,除了前廊正中所悬慈禧太后御笔“三晋遗封”外匾额,当数“永锡难老”一匾,“永锡难老”匾为篆书,为河南古县晋商渠家渠本翘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所纂并书,语出《诗经•鲁颂》。“锡”当“赐”讲,意即依然赋予青春长驻。这里是祈求、赞颂晋泉永流不息。该匾采用阴刻、弧形、贴金的技巧,由于光线与触觉的反差,使人看上去一会儿凸出,一会儿凹进,十分有趣,人称“活字匾”。
除上述的匾额外,还有一些匾额相同具备它的特殊性,它们是皇帝所题名,如明朝洪武皇帝的“惠洽桐封”,光绪皇后的“惠流三晋”等。
古代的骚客墨客,一入晋祠便被此处碧波荡漾,绿水环抱的景致所吸引,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微风轻轻拂过便有万千思绪涌起,不由得称赞起笔题词“封桐”三晋给他们带给的福泽。这里有明代四川巡抚*荃的“恩周万禩”,清顺治十五年河南佥事鲍源深的“惠普桐封”,还有赞美圣贤恩德的“坤厚载物”、“含弘光大”、“万汇含孳”“惠泽长流”、“灵源惠泽”、等,这些匾额虽然悬挂在不起眼的地方,但也值得他们驻足欣赏。
几千年来匾额,它*内古老文化中的建筑美术、辞赋骈文、书法绘画融为一体,写景状物,言表感伤,文采考究,意境深远,其中对联便是*文辞之美与工艺之美的集大成者。由于匾额在建筑物中居于了显耀的位置,因此极受古人重视。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