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设有两个戏曲观赏地,其中德和园尤为引人注目。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戏楼上的匾额寓意丰富戏曲匾额,让人遐想连篇。接下来,我会为大家详细讲述德和园的情况。
德和园前世今生
德和园的所在地,过去是清漪园中的怡春堂。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犯下了罪行,将怡春堂完全摧毁。到了光绪十八年(1891年),人们着手建造德和园的大戏楼。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这座戏楼在1895年得以竣工。现在,德和园已经成为研究清代皇家戏曲文化的关键地点。
德和园、畅音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戏曲匾额,一度是清朝皇宫中鼎鼎有名的戏台。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清音阁在抗战胜利那年的1945年遭受了毁灭。现在,只剩下畅音阁和德和园这两座样式相近的皇家戏台,供人们追寻历史的踪迹。
大戏楼的结构
德和园里的戏楼宽敞又高耸,宽度达17米,高度有21米,楼身由三层构成。这三层楼寓意着吉祥、财富和长寿,反映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抬头望去,戏楼的壮观景象便会映入眼帘。
戏楼各层都挂有匾额,顶层匾额上书“庆演昌辰”,中层匾额刻有“承平豫泰”,底层则是“欢胪荣曝”。这些匾额不仅丰富了文化气息,还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下层匾额之谜
“歡胪榮曝”这四个字中,“驩臛”和“榮曝”较为生僻。它们都由两部分构成。在“驩臛”中,“驩”字修饰“臛”字;而在“榮曝”中,“榮”字修饰“曝”字。要理解这个匾额的含义,先要深入解析“驩臛”这个词。
《康熙字典》提到,“驩”字描绘了马儿欢快的跳跃样子,和“歡”字的意思相近。“臚”字内涵丰富,涵盖了陈述、公布等多种意义。在我国古代,从上级到下级传达信息被称为“胪”。所以,“驩臚”这个词描绘的是慈禧太后喜悦地公布选戏的消息,呈现了皇家观看戏曲的特别礼仪。
荣曝的典故
“荣曝”一词源自《列子.杨朱》一节。在这一节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农夫,他喜欢晒太阳来取暖,并打算将这一方法告诉国君。这个故事表面上看,似乎显得农夫有些愚笨,但实际上,它也反映出他对国君的深深敬意。
人们后来用“献曝”一词来表示提出意见或建议时的谦逊态度。因此,“荣曝”这个词语表明戏曲演员将向慈禧太后献演看作是一项极高的荣誉。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皇家演出的独特气氛。
张中行与负暄
荣曝让我想起了张中行先生的散文集《负暄琐话》,书名中的“负暄”与那个故事相契合。张老运用这个故事,巧妙地表现了他的谦逊和真诚。这本书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张中行先生学识渊博,文笔简洁,文字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化的传承。《负暄琐话》仿佛一扇窗户,让读者通过阅读回顾往昔,对“负暄”这一典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德和园的意义
德和园中不仅坐落着一座戏楼,它更是清朝皇家文化的珍贵遗产。园内的建筑布局以及匾额上的文字,都深刻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探究德和园,我们得以一睹清朝皇家的休闲生活及其文化志趣。
德和园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现在,这里游客众多,他们纷纷来此体验历史的深沉。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片、每一块匾额,都讲述着过往的传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得以欣赏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于德和园那块匾额的来历,你有什么见解吗?如果这篇文章值得一看,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一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