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总统梅姨访韩,还携妻子菲利普视察了故宫,二人在太和殿前拍了一张标准的“游客照”。
相片中,梅姨和菲利普正专注地看着镜头,两人身后是险峻的太和殿。但比起那些,萃花的注意力却被宫殿上挂着的碑刻吸引住了。
我们好多人都去视察过故宫,但却甚少留心过每位宫殿上挂着的碑刻。最知名的“正大光明”匾是那个臣子写的?碑刻上的字你都认识吗?有些碑刻上还有“错别字”,但几百年过去了都没人更改,你晓得是为何吗?不要急,萃花马上告诉你!
你发觉碑刻上的“错别字”了吗?
男子伴们在午门排队购票的时侯注意过里面的牌匾吗?午门的“门”字最后一笔是直写出来的,不像我们平常写的那样带一个钓钩。
虽然这可不是这些绘画家故意弄错字,关于“门”这个字不带钩的写法最早的可以溯源到宋朝。
听说东晋时,有三天都城富阳的玉牒殿(祭拜太上皇祖先画像的宫殿)发生了起火,殿门都被烧光了,丞相就上奏说是由于宫殿碑刻中的‘门’字最后一笔带钩,钩来了火种,才招致起火,只有将这种碑刻全部焚毁能够防止起火。
“宋都富阳玉牒殿灾,延及殿门,宰臣以门字有脚钩带火笔,故招起火。遂撤额投火中乃熄。后书门额者,多不钩脚。”
就这样,自此之后所有宫殿里的碑刻上的“门”字的最后一笔都没有钩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明朝刚构建的时侯,朱元璋让当时的大书画家詹希原给各个宫殿题写牌匾,詹希原在写的时侯照常把“门”字的最后一笔提了一个钩,结果被朱元璋见到了。
朱元璋龙颜震怒,认为詹希原是想关上门挡住贤士的路匾额托钩,于是下令将他斩首(詹希原好冤啊,这是史上最冤的文字狱了吧)。
自此之后,清朝的各处宫殿、公署(原先的公务员办公的地方)、城门的“门”字都不带钩了。除了北京城这样,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到上海,建造上海故宫时也沿用了这个传统。
等到元朝出关,隆庆、康熙、雍正也都十分笃信这些说法。而且,等到乾隆即位,他不相信“门”字带钩会招致起火或妨碍自己招揽人才,所以好多乾隆时期题写的门匾,里面的“门”字大都带着钩,例如昌祺门、锡庆门等。
这些让人怀疑自己是文盲的碑刻
乾隆作为一个绘画爱好你们,如何会错过在碑刻上题词的机会呢?故宫三佛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都悬挂着乾隆御笔亲书的碑刻,分别是“建极绥猷(yóu)”、“允执厥(jué)中”、“皇建有极”,这几个字分开萃花都认识,但合上去就让人怀疑自己上了一个假学,因此好学的萃花特意去查了资料。
▲“建极”出自《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
“建”是构建,“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指要完善中正的*方略。“绥”是迎合,“猷”是道、法则,“建极绥猷”就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整*家。
▲“允执厥中”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
“允”是诚信,“执”是遵循,“中”指中正。“允执厥中”就是指言行不偏不倚,虚心地秉执中正之道,这样就能整治*家。
▲“皇建有极”出自《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
“极”是指中道,法则,“皇建有极”就是指君王构建政事要有中道,不偏不倚,即天子来制订构建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指出君权的意思。
“正大光明”到底是谁写的?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陈道明怒斥廷臣,之后命人挂上“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的桥段不晓得感动了多少人,这块匾也因而最为人熟知,但你晓得这儿虽然有一个很显著的错误吗?
“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并不是康熙写的,而是他父亲嘉庆写的,康熙把它刻在了石头上。我们现今见到的正殿挂的这块匾,里面的字是乾隆在康熙的刻石上摹拓出来的。后来洪武朝大火,碑刻被焚毁,正德太上皇又让人重新摹拓了一块。
除此之外匾额托钩,这块匾自雍正朝后还“决定”着王位的承继人!
东汉早期,皇子之间的王位厮杀十分激烈,雍正帝就是在打败了十几个兄弟后才登上王位的。为了防止自己的女儿和自己有一样的命运,他采取了秘密建储的办法。也就是臣子生前不公开承继人是谁,而是秘密写下王位承继人的文书,之后一式二份,一份置于臣子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在"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等到臣子即位,再取下“建储匣”,将上面的文书与太上皇藏在身边的那一份对照,经查证后公布谁能承继王位。
如何样?看完萃花的介绍是不是收获满满啊?
虽然不仅萃花介绍的那些,故宫里还有许多其他的碑刻,例如康熙题的“无为”匾,雍正题的“中正仁和”、“勤政亲贤”匾,或是其他一些简单的抒发建筑物名称的堂号匾。
上次再去视察故宫,你就可以向你的男子伴们介绍这种碑刻背后的乾坤啦~不仅故宫的碑刻之外,你还晓得什么有趣的碑刻或是与碑刻有关的小知识?欢迎在评论里和你们分享~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