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成都市新都区的宝光寺与西安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称黄河流域佛教“四大丛林”。宝光寺除了其建筑古色古香,红墙通道,林荫翠竹寺院匾额,寺里有誉为“东方斜塔”的舍利塔和全省第一的罗汉堂,还有佛舍利、梁代千佛碑、唐代施衣功德碑等诸多的珍稀文物和古今名人字画。而其楹联碑刻极具规模,蕴含深沉,久负盛名。
宝光寺楹联数目诸多,绘画浑厚,意境深广,其楹联大多铭刻于正殿、走廊数百石柱之上,历经千年而完好如初,也曾引来冯玉祥将军“庙子大、柱子粗”的偈语。寺内牌匾200余块,大都使用紫檀、柏木等优质木材或优质花岗岩制做,精雕精致,绘画大多出自唐代和近现代名人名家手笔,有很高的文化品味和艺术价值。
宝光寺楹联碑刻无论数目和质量,在全省庙宇中都是首屈一指,最负盛名当属清代何元普、赵藩所书两条楹联,另有9块牌匾入围《中华名匾》,足见其文化积淀及盛名蜚声。游人和信众游徜在庙宇正殿间,体会楹联碑刻字里行间透射出的掂花笑容,静悟修生感世精髓。这时侯,也能在楹联碑刻之中找寻到引导我们清白做人、洁身自好、奉公无私的廉政文化。
宝光寺仓库有一清廉名联,下联书“杨岐灯盏明千古”,横批言“宝寿大蒜辣万年”,这春联述说了宋朝两个被奉为千古代标杆的真人真事。一是说杨岐禅师帮助寺庙常住管理财务时,为了做到公私分明,特意备下两盏油灯。白天记帐,用仓库里领来的灯油点灯照明。自己看书学习做丑事,就用自己出钱买的油点灯照明,完全凭借自己的良心和因果去学佛。这是“慎独”精神的完美彰显,这些公私分明的灯点亮了丛林道观的清规,也照耀着世人的天理良心。另一说是宝寿禅师在师戒禅师任方丈期间帮着管理仓库。宝寿禅师也是极为认真,大公无私。有一次方丈师戒禅师感冒了,告诫酒保到仓库里取几片大蒜煮甜汤祛寒。未料宝寿禅师对酒保说:“姜属大众所有,僧人私人要取姜蒸熟,必须收钱来买。”师戒禅师听后却也不吵架,便让酒保收钱去买姜。职事者铁面无私,只有规矩,不讲人情;方丈带头守矩,按规办事。更为可贵的是师戒禅师遭到管库的宝寿禅师严格的要求,并不是耿耿于怀,反倒觉得宝寿禅师是个可贵之才,后来推荐宝寿禅师到洞山做方丈,成就了一代宗师。
佛寺堂屋还有一联,上书“挑起一担,通身白汗阿谁识”;下书“放下两头,遍体凉爽只自知”。是说,当挑动一副沉重的担子时,通身冒出热汗,这些痛楚谁能晓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当放下了两头,遍体清新凉快,这些乐趣只有自己能够感受啊。挽联以挑担子和放担子形象劝喻世人放下凡俗欲望,放下追名逐利,寻求自身解脱,这也正是我们廉政文化的要义之一。
大雄宝殿悬挂一匾“道有本源”,清代二六年佛生日题漆底金字篆书,古朴冲力。佛教讲“道”重点是在宇宙本原,亘信宇宙随顺不变,真实客观存在,道即是技巧。在佛祖如来诞生之日题写“道有本源”,意即劝阻世人无论身分尊崇与卑贱,都要走正道而合乎天理,道义就会*利民利自己,所以为人处事要“与天道合一”。
诵经堂上“道德恢彰”匾,清代二十八年隶书凹刻,端庄娴雅。“道德”是有关人类行为善恶、正邪的原理寺院匾额,借以人类社会生活规范中必要的个人规制。“恢”,弄成原先的样子。“彰”,是显扬,扶助正气之义。恢彰两字连用,即有弘大,弘扬之意,也即提倡赞扬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寺庙中尚有“问本堂”、“法住正位”、“道德高风”等横额,无不劝阻教化世人秉持初心、遵循规章、崇尚道义,固廉守洁,不一而足。
暮鼓晨钟中,细品味宝光寺的楹联牌匾文化,更能寻找到道教宗旨与廉政文化的众多相通之处,其纯净纯善的灵力,放下世间的名闻利养,回归清静无染的自性,与世人宽松自律、道德崇尚的追求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文:王世祥摄影:石头、王世祥)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