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宗祠“下马碑”的故事
王世松
话说文安王召庄村(新*创立前,仍然隶属于大城县管辖)的王氏宗祠,历经四百余载,享誉京南,其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古建风格,可谓建筑艺术之精华,房檐四角的几串古式风铃,在风的映衬下响起让人自重反省的铃声,至今令奶奶们回味无穷,可惜这一汇聚历史与艺术的古建筑于1943年8月遭英军放火焚烧,起火着了三天七夜方熄。现在经重修后的庙宇,再现昔日之风采,为王氏后裔及拜谒者所一致赞扬。
历史上祠堂匾额题词,王氏宗祠门两侧立有一块高大的大理石墓碑,其文曰:“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故亦称“下马碑”。意思是说,文武高官、庶民百姓,自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步行,以示对王氏家族的敬爱,我昨天述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下马碑”前。
那是清朝,王氏家族十五世出了个秀才也称王树年,此公文才出色、德高望重。时至中华清代初,被时任大城县知事(中华清代早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尊称)聘为家庭班主任,专门院士其子。待知事之子学业有成披发而冠后,树年公返乡务农。下边要说的就是树年公勇斗大城县知事(原知事已调职),让知事在王氏宗祠“下马碑”前下轿的故事。
这三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树年公平在村前的官路上徜徉,忽见一官轿自东而至,上面是衙差,她们或举着“肃静”的执示牌,或拿着水火棍,威风凛凛,鸣锣开道,队伍浩浩荡荡向大城市区方向进发,经过王召庄村,居民知是大城县知事乘此轿,纷纷伫足围观,知事好不得意。她们很快大摇大摆走过王召庄,当向北行至十余里时,一个身穿布衣、头戴头巾的汉子忽然从前面骑马追来,堵住去路,并小声喝道:“请大家退回来!”衙差道:“你吃了豹子胆啦?这是知事大人回府,你敢在此阻挠?”“请大家马上退回来!”此汉子再度恶狠狠说。
有人飞报轿里的知事。知事捋了捋胡子,探出头来问:“哪个刁民这么胆大妄为?”“正是小民王树年!”回话的就是昨晚那种汉子。知事清了清嗓门,壮着声威道:“大胆刁民王树年,明天本官打道回府,你专横阻挠,该当何罪?”树年公道:“身为一县知事,不知一县风土人情,不讲礼义廉耻又该当何罪?”“你血口喷人!本官自兼任大城县知事以来,揣度民情,爱民如子,达礼通文有加,忠恕忠信常讲,我怎不知风土人情,怎不讲礼义廉耻?”知事又捋了捋胡子说。
树年公哈哈大笑,接着说道:“知事大人,你怎是达礼通文有加?请你下轿,跟我来看一块墓碑便知。”这时又来了数十个居民亮相,要知事下轿去看墓碑。知事无奈只得下了轿,跟随树年公等人来到了王氏宗祠的“下马碑”前。树年公道:“知事大人,请读读这块碑记”。“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恭郡王”。知事读完碑记,惊得汗不敢出。他说:“我怎不知这块墓碑?”树年公道:“大人没看到此碑,并不等于此碑不存在,它在这儿已立三十余年,大人,您刚刚经过‘下马碑’不下马(轿),是讲礼义廉耻吗?”
“这,这……,我确不知此墓碑呀!”知事脖子上冒虚汗来。围观的人七嘴八舌,或言或笑,王氏宗祠前一片沸沸扬扬,知事扑通一声跪在“下马碑”前……。胸襟乐观的树年公连忙将知事搀起。“大人,要说此碑,颇具由来,想当初慈禧皇上赐婚令我十一祖广和公监修圆明园,待工程竣工后,广和公将清清楚楚的工程收支帐目呈与皇上时,皇上看罢假装生气道:小王子,你一根筋受穷去吧。虽是揶揄,但心里更加看重小王子(广和公)。恭郡王奕訢闻知王广和清廉勤政不爱财,召其垂问祠堂匾额题词,当言及广和公的家境及出身时,广和公启奏:我先祖王安自明初从中牟县迁居大城县以来,后裔皆是*捐躯,二品宗室二世祖九门提督王迪,二品宗室八世祖古北口参将王图骏等72名高官皆出自我王氏家族。迪公因刚正不阿,不与大宦官刘瑾同流合污,被刘瑾谋害,明弘治七年(公元1511年),明武宗亲自为迪公正反,并下旨*库拨资在王召庄村南建石佛寺,以慰迪公并宣示后人。有诗云:黑龙港河月芽桥,石佛大寺万丈高。图骏公*死沙场而尸骨不明,至今故乡只有衣冠冢。文有四世祖恩贡生绍尧公,十三岁即赴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汶上县任县令,一时传为佳话。恭郡王闻之欣然曰:不愧为名门然后。即赐王氏宗祠‘春如海’匾与下马碑各一块,并题字:‘树德春仁世,洪培毓志馨,景昌家有荫,寿庆葆元宗’。
知事闻后,向树年公长揖道:王氏家族乃名门望族,身为一县知事,过下马碑前而未下轿,羞愧羞愧。遂入宗祠祭拜了王氏先人后步行十余里方上轿。
此故事虽成了历史,“下马碑”也已不知去向,但明天当人们到王氏宗祠拜祭时,品位一个昔日在“下马碑”前的故事,也会降低几分雅趣吧!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